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历强明 > 第六十七:朕有些话想和先生谈谈

第六十七:朕有些话想和先生谈谈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书房中传荡着张居正那慷慨激昂的声音,万历很认真的听着。
    其他官员如果这样说,万历大概率觉得此人是在放屁,可眼前之人是张居正。
    张居正的声音落下后,万历说了起来:“先生,自洪武元年立国开始,至今已有两百零五年整。能比得上大明的王朝,也唯有汉、唐、宋了。
    可自古以来,都逃不过治乱循环。强如盛唐,也是朝亡国灭,安史之乱的丧钟,最终将盛唐埋葬。”
    说到这里,万历看向张居正:“先生,大明至今已有两百零五年,你觉得,还能再延续多久?”
    张居正被万历这话吓了一跳。
    如今的大明,可没有亡国之景。
    北方的敌人已经沉浮,南边的蛮族也已经镇压,只是朝廷和地方上有些问题,虽然严重,但远远还没到亡国之时。
    张居正稍作思考,说道:“如今圣明天子在朝,大明将福泽万代!”
    “万代?!”
    万历自嘲的笑了笑,“如何说万代?先生执宰内阁,朝政是什么样先生很清楚,又如何福泽万代?以如今之景,再有三代便是极限。”
    “不可能!”
    张居正坚定的否定道。
    他知道如今大明病的很深,可他并不认为万历说的这些话。
    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只能绵延三代。
    没有人比万历更清楚未来的发展,若是不能即使改变,大明将会历经泰昌、天启和崇祯之后轰然倒塌。
    至此,国亡。
    万历没有否定张居正的回答,接起了刚才的话茬:“朕是支持新政的,因为朕以为,只有新政,才能挽救这个朝廷。历朝历代的改革都很难,这一点朕很清楚。可朕终究不是宋神宗,而先生也终究不是王文公。”
    万历这话让张居正的心中掀起了波澜,对于张居正来说,万历这番话,可要比那些赏赐强多了。
    这是在向张居正保证,此话比什么赏赐都重要。
    “臣,臣……”
    张居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因为激动,紧张,或者兴奋,亦或者全部都有。
    这是万历第一次明着表态,明着对他说支持新政。
    “大明需要先生!”万历坚定的说着。
    这句话,足够了。
    张居正站了起来,行至中间,便要行礼。
    万历笑着摆摆手,“先生永远都是朕的先生,何至于此!”
    随后,走下座位,将张居正搀扶起来。
    张居正受宠若惊。
    这一刻,眼前的万历并不是堪比世宗的皇帝,而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孩童。
    “臣,谢陛下!”
    张居正再次行了一礼。
    万历和张居正说了很多,一直集中在新政之事上。
    新政并不新,历朝历代都有人提出过同样的理论,可能成功改革的,却没有几个。
    两百多年的积重难返,强大的惯性之下,难度将会呈指数飙升。
    今天的阳光很好,张居正走出书房时太阳刚好挂在西边的天上。
    那金灿灿的夕阳非常好看,张居正心情大好,步履轻松。
    万历走出了书房,站在门口,目视着张居正的离开。
    一旁的田义说道:“皇爷,张先生可真是国之柱石!”
    “是啊,大明,可不能没有他。”万历说道。
    ……
    张居正回到家,心情不错,让游七弄了一些酒,两人坐在亭子里对饮。
    下酒菜就是一些过油花生豆。
    今天万历的那些话,打消了张居正心中所有的疑虑。即便是那天晚上发生的事,也被他扔到了云端。
    “先生今日开心啊!”
    游七为张居正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
    张居正浅吟一口,说道:“是啊,确实有几分开心。新政也算是尘埃落定了,王希烈这种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今日陛下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先生如此高兴。”游七自顾自的喝了一杯酒,问道。
    张居正笑着,捋着下巴上的胡子。
    “此事不可说,不可说啊。对了,明日一早,你去一趟开平卫,看看那里的情况。”张居正看向游七。
    游七笑着应下了此事。
    回想起今天的事,张居正又喝了几杯酒,醉意渐渐爬上眉头。
    今天晚上,张居正喝了很多,一直到月上枝头,才就此罢休。
    第二天清晨,张居正再次上了一封奏疏,提议在江陵试点新政。
    这封奏疏再次炸开了锅,没有人知道张居正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就不怕家乡人说三道四吗?就不怕以后回老家,没有立足之地吗?
    当然,这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奏疏很快通过,同时,内阁开始制定相应的文书,也就是这几天,文书便能下发江陵。
    内阁中的张居正很轻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尽管他并不知道这句话,但也认同里面的道理。
    可当他看到一封署名抚宁侯的奏疏时,笑容瞬间垮了下来。
    “……王崇古胆大妄为,贪婪如虎,贪墨京营饷银……”
    奏疏的内容很短,总结起来就上面这些话。
    张居正非常了解王崇古,说他脾气不好张居正不说什么,可说他贪腐,简直就是胡言乱语,满嘴喷粪。
    眉头紧锁,随后将这封奏疏放下,又从旁边的奏疏中翻找。
    果不其然,又找到几封弹劾王崇古的奏疏。
    弹劾的人都是勋贵。
    看来,王崇古这次是将勋贵们逼急了。
    对于勋贵们而言,无论是谁整治京营,都不重要。只要能保住手中的利益,想怎么整治都无所谓。
    王崇古先前通过折中的办法,把那些空饷士兵剔除在外。
    之后,王崇古没有急着征兵,而是把手伸向了军饷。
    王崇古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先通过停止征兵的办法,来推迟朝廷发饷,将军饷暂时集中起来,以作后用。
    军队发饷,是按照在册人员发。
    京营吃空饷很严重,就算军饷时有拖欠,这些勋贵们也能吃的盆满钵满。
    王崇古开除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又没有及时补充,那军饷一时无法发下来。
    军饷发不下来,这些勋贵们吃不到,自然就很着急。
    没有钱吃,勋贵们自然坐不住,于是就要上疏弹劾。
    王崇古之所以这样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没钱。
    以一个步甲兵来算,需要一把腰刀,一副盔甲,头盔,水囊,衣裳,鞋袜。
    弘治时期,腰刀采购价钞、钱相合,总价三贯左右,也就是折银三两。
    明朝《工部厂库须知》里曾详细记载了制造两千四百五十六套紫花布甲的花费,各项材料费四千八百五十七两三钱三分六厘四毫二丝,工食银五千九百五十两,加起来一共是两。就是说一套紫花布面甲加上头盔也就是44两。
    如果是铁甲的话,按照边军规格来算,根据《辽东档案》里面的记载来看,一套铠甲的总价在93两左右。
    衣裳、鞋袜、水囊等物加起来,合计15两。
    也就是说,只一个步布甲兵,需要近九两的银子。这还不带吃饭,住宿,操练以及饷银等花费。
    明神宗时期,募军每人发三两安家银,二两行粮,入伍后还要支取每月一两二钱到五钱的月粮。
    算下来,一个步布甲兵,第一个月最少就要花费165两白银。
    十个就是165,一百个就是1650,一千个就是,一万个就是。
    若是编练六千布甲新军,一个月就需要六万六千多两白银,加上日常损耗,一个月差不多需要七万两白银。
    若是加上马军,盾牌,弓箭以及火器,一个月少不了十万两白银。
    就这,还需要上下官吏不贪墨。要是层层节流,所需银两可就海了去了。
    这还只是六千兵马,若是六万,十六万,那啥事都别干了,原地破产。
    如今的国库哪还有钱?官员们的俸禄都发不出来,又怎么可能会直接支应王崇古每个月十几万两白银的花费?
    虽说武器装备能重复使用,可每个月的粮草、饷银加起来,一个士兵也要四两银子,这也是一大笔支出。
    万历的内帑银是有些钱,可也架不住坐吃山空,京营那边的钱,是每个月都要给的,这么一直黑下去,万历也受不了。
    最为关键的是,京营的兵,可不怎么出去打仗。
    短期之内,花掉的钱是见不到回报的。
    朝廷是不可能单独给王崇古发十几万两白银练兵,所以,王崇古只能这样,从之前的军饷中扣钱,先把兵员裁掉,把本该发下来的军饷积攒下来,再慢慢来。
    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勋贵。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9/9474/54807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9/9474/548072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