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16章 宣武陵前尉迟猛,玄甲精骑凿穿忙

第216章 宣武陵前尉迟猛,玄甲精骑凿穿忙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李世民是个狠人,不过,这一次,他是对自己狠。
    虽然在慈涧之战中,李世民亲身犯险,侦察敌情时,差点被王世充一口吃掉。
    但吃一堑长一智,似乎对李世民并不适用。
    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形成惯性,李世民在洛阳围城战中,同样坚持亲力亲为,深入前线,察敌虚实。
    这是他一贯的作战风格,但王世充也是知兵的人,洛阳,他是唯一的王,李世民敢出击,他就敢应战。
    又是一次惊险万分的肉搏战。
    李世民这一次不敢过于大意,他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耀武扬威地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凭高望远,指点形胜。
    远来是客,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自己的地盘,王世充想都不想,就亲自率领一万人,务必要将李世民留下。
    重重围困之下,李世民又一次面临绝境。
    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是当世的马槊高手,号称“飞将”,可谓是军中无敌手,万人丛中可轻取敌人首级。
    但他碰上了尉迟敬德,这个被后世神话了的绝顶高手。
    既生尉迟,何生雄信。
    高手对上绝顶高手的差距一目了然,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左冲右刺,在单挑中将单雄信刺落马下。
    王世充的军队看到尉迟敬德如此神勇,又如此拼命,都心存畏惧,无人敢正面挡其锋芒。
    于是,包围圈出现了一丝松动。
    再加上李世民又一次展示了天下无双的箭术,二者相得益彰,竟然在冲出重围之后,又杀入重围,进出往返,在王世充的军队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屈突通既是雪中送炭,又可谓锦上添花,适时率领大军来援。
    此战非常侥幸,如果在战斗前期,不是尉迟敬德横空出世,李世民只怕已经凶多吉少。
    这体现了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正如李世民战后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之速也。”
    实际上,尉迟敬德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在此战之前,差点被李世民杀掉。
    这源于李唐军队的组成结构。
    李唐的军队和王世充军队有非常大的不同,王世充根基尚浅,又多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靠权谋和暴力控制下属,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但李唐军队的局面,却要优胜很多。
    他们的成份相对单一,将士上下用命,即使是投靠过来的旧隋军队或是隋末群雄,也由于李唐蒸蒸日上的形势,和可以预期的未来,他们也能和李唐同乘一条船,保持同一条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屈突通。
    他现在名义上是高居李唐一朝的兵部尚书,但在战时,这更多是一种虚职,因为他是旧隋的耆老宿将,经验丰富,实际上长期在李世民帐下做长史。
    这是一种必要的老少搭配,或许才是屈突通真正的位置。
    李世民年轻气盛,气血方刚,需要一些老谋深算的老资格在旁边提点。
    屈突通感激李渊的知遇之恩,也以身许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攻打洛阳城,自然不可能少了他的身影,但屈突通当时有二个儿子在洛阳城中。
    作为事实上比大兴城(都城长安)更要兴旺的洛阳城,才是杨广心目中,真正的都城,原隋朝官吏,家属们大都在洛阳。
    在东征洛阳之前,李渊苦口婆心地对屈突通说:“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
    屈突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至尊释其(自己)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也,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
    李渊看到屈突通坚毅的神情,知道屈突通是那种说一不二,言出法随的人,不由从心底赞赏说:“徇义之夫,一至于此。”
    屈突通只是一个代表,对于新附之众的招抚,李世民更胜过李渊一筹。
    当年李世民击溃薛仁杲后,在没有得到李渊的指示前,他对于薛仁杲君臣,展示了让人无法相信的优容。
    李世民让薛仁杲兄弟和手下大将等人,跟随自己入山射猎,并且让他们全副武装,携弓带矢,这既是无上的恩遇,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种气度,只存于煌煌盛唐,后世之人,只能当作传说去缅怀神往。
    在现实世界之中,却已经很难听到或见到了。
    李世民对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推心置腹,尉迟敬德也是一例。
    尉迟敬德原来是宋金刚手下骁将,在介休之战中,和寻相二人一起归顺。
    李世民敬慕尉迟的才华和威名,一见不疑,立即重用他做了右一府统军。
    但现在情况发生一些变化。
    在洛阳之战中,对战双方的将领,因为局势并不明朗,或是双方将帅渊源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交战之始,双方将领,互有投降。
    王世充一样对李世民的将领展开了攻心战术,寻相因为得不到重用,被王世充利诱,临阵投敌。
    这引发了联锁反应。
    和寻相同时归顺李世民的尉迟敬德,毫无疑问被军中老资历的军头们认为,一定也会步寻相的后尘,背叛李世民。
    于是,他们抢先将尉迟敬德囚禁起来。
    屈突通老成持重,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服李世民道:“(尉迟)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拘禁)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遗后悔,请即杀之。”
    显然,在洛阳前线,屈突通的意见代表了李渊一系的意见,但李世民明确表示反对,
    他不容置疑地说道:“寡人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
    英雄惜英雄,对于尉迟敬德,李世民倾心结交,也真心接纳。
    但现在已处二难之地,尉迟敬德已被猜嫌入狱,李世民决定按照自己的本心,开诚布公地和尉迟敬德做一番沟通。
    于是,李世民命令释放尉迟敬德,并将他单独召进自己卧室。
    李世民赐给他很多金宝,并且直截了当地说道:“丈夫以意气相期,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然后,李世民也给出了另一个选择,他指着大堆的金银财宝,对尉迟敬德说道,“必欲去,以为汝资。”
    尉迟敬德没有任何犹豫,他再一次向李世民表示了效忠之心。
    这次效忠,就是一生一世,生死不逾的效忠,几年之后的玄武门事件,尉迟敬德也依然冲在最前面,永远是李世民的死忠。
    李世民立即收获了尉迟敬德的回报。
    洛阳城外,宣武陵前,李世民陷入绝境。
    尉迟敬德如天神下凡,刺单雄信下马,又陪在李世民身边,几进几出王世充的军队,如入无入之境。
    和屈突通大军汇合后,李世民打了第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双面夹击之下,王世充此战大败亏输,这次战败,他输掉了最重要的一支战略力量。
    那是六千排槊兵。
    那是精锐中的精锐,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这是一种战力非常强,但也很耗钱的兵种,也只有富甲天下的洛阳,才养得起如此富贵而雄壮之兵。
    他们全都是王世充军中百里挑一的最优秀的士兵,并且马槊是一种威力巨大,也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才能有成就的军种。
    王世充这份厚礼,好象是专门送给天下马槊第一的尉迟敬德的一份厚礼,连人带槊,甚至训练都已小成。
    此种战果,天意玄妙,莫可言说。
    大胜之后,李世民豪情万丈,他忘记了当时的危险,当场赏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语带欣喜地说:“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之速也!”
    也许,李世民暗自庆幸自己留下了尉迟敬德,他将这当作是老天的恩赐和祥瑞,也将尉迟敬德视为自己的福将,也是一生的心腹。
    很长的时间之内,他一直将尉迟敬德带在自己身边,并且不无夸耀地说自己和尉迟敬德二人联手,即使在万军之中,也可游刃有余,毫发无伤。
    李世民此战之胜,当然也不全是他们二人无敌之勇。
    万军丛中,一二人的力量,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李世民真正倚仗的是他那五百特战骑兵。
    他那支传说中的军队,终于大成了。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甲精骑。
    李世民曾经亲自总结过自己的战术,他无限神往地说道:“吾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以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这就是李世民骑兵的战术精髓,也是李世民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凿穿”战术。
    以重装骑兵,直穿敌阵,往而复返,来回冲刺,普天之下,没有几支军队可以对抗这种冲击。
    只要对手阵脚一乱,阵形崩溃,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这个战术的核心,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9/9407/54571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9/9407/54571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