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闲人 > 第90章 刘娥的心思

第90章 刘娥的心思

推荐阅读:嫡女被家人苛待后,全员跪求原谅穿越七零,拯救炮灰大佬她手段了得,撩得美男们大打出手我,将带头干掉至高神明!傅爷追妻烈焰燃情盗墓:无灾无难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瑞兽崽崽的被宠日常封禁万界,我的外挂每周更新原神:一觉醒来男角色都性转了

    “刘平,听说你现在正在建设书院,即将完工,可有此事?”

    一入崇政殿,还没来得及回应赵祯眨巴的眼神,听到姑母刘娥的话语,刘平大概明白,他本人此番为何被叫入宫里,果然是为了办书院这事。

    在入宫之前,他还以为是昨日美满阁发生的一切。

    故而,于此之前,还充满期待,希望姑母刘娥能看在他如此妄为,丢了刘氏脸面的份上,不用吕家人上门说道,即将此事取消。

    现在看来,是他有些一厢情愿了。目的尚未达到,所以尚需努力才是!

    刘平心里想的是婚期之近,嘴上却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太后的话,此中书院,正是我今岁开始让人修建的,大约明年春天,便能招生的。

    而今,唯一欠缺的便是各馆的讲师尚未配足。”

    这些情况,刘娥早从宫人的口中知道。

    所以,只是轻轻的颔首,而后继续问道:“你那学馆之事,尤其那兵法馆,朕和官家都有兴趣,你且详细说来!”

    下首本端坐的赵祯,闻言瞪大了无辜的眼睛。

    心道:母后,是你想知道,我可没想法知道!

    不过,经过太后刘娥和刘平的这番对话,赵祯之前虽对表兄刘平兴办的书院没有兴趣,但现在能被母后刘氏问起,内中显然不简单,他继而提起了几分兴趣。

    遂而,转过头,看向下首躬身站立的刘平。

    刘平没想到,姑母刘娥对自家的书院这么熟悉,想来专门打探过。现在专门问起兵法馆,很不对劲,莫非是“兵法”二字,引起了自家姑母的警觉。

    好在刘平身处大宋,暂有两个贵人罩着,自无犯上作乱的想法。

    书院设立的兵法馆,更是普普通通,和大宋的兵权挨不上一点关系。

    他面色坦荡的讲述起,兵法馆设立的目的,运作方式……

    总而言之,兵法馆,就是一个“健身班”,主要是大家切磋武功的地方,却不涉及军事理论,真正兵法之事。

    用一个成语来总结,那便是“徒有虚名”。

    “表兄的脑子里,都装的是什么?”

    赵祯有些古怪的瞥了眼刘平。

    兵法馆,不去教兵法之事,用以切磋武功之用,那不如改名武术馆算了。

    赵祯再一看上首的母后,思及前些日子,李迪为他讲述过的大宋兵权之事,恍然大悟。

    他为自己刚才所思,感到羞愧,对刘平命名兵法,而不教学兵法之手段,感到高明。

    嗯嗯,看在表兄的万卷书局,为自己贡献那么多小说的份上,他是不是该再帮表兄一把,使之免受母后的猜忌。

    赵祯眸光一动,清咳一声道:

    “咳咳,此兵法馆有张冠李戴之嫌,何不改为武术馆,母后,您认为呢?”

    说完以后,赵祯便低着头,余光却是不断向两边望去。

    刘娥思索了一会,然后大有深意的看了眼底下目光交汇的表兄弟。

    紧接着,笑言道:“官家的命名不错!刘平的书院之名,太过平淡,不若官家也重新给个名字!”

    母后居然夸朕了!

    赵祯心中一喜。

    再一想以后不断有学子进入他命名的书院学习,这感觉就是不一样。

    赵祯歪着脑袋,思索了数个呼吸,然后抬头道:“书院,是以为兴教育,为大宋培养人才之地。

    书院之学生,将来学成,亦将贡献于各行各业,为保我大宋安宁,为我大宋繁荣富强而行之。

    便叫‘庆安书院’。

    庆,有欢庆之意。安,则是天下太平。

    母后以为如何?”

    庆安书院,这确实比刘平之前的命名,高上好几个档次。

    更主要的是,此乃大宋皇帝赵祯金口玉言,这以后就是个金字招牌。

    只要赵祯在位,谁敢因此添乱?

    “朕也觉得不错,便就叫庆安书院!”

    下方站立的刘平,脸上喜气洋洋,忙向上首的二人行礼道:“刘平谢太后,谢官家赐名!”

    今次入宫,虚惊一场,能得皇帝赵祯赐予书院名字,总归是意外之收获。

    看到刘平的模样,太后刘娥摇了摇头,然后像赶苍蝇一样摆了摆手,道:“官家希望你的书院,能为大宋输送人才,万不要辜负了朕和官家的信任。

    朕记得你的婚期,还有十多日了?先行回去忙碌,切记不要再进一些乌七八糟的地方,若是吕相来寻朕和官家的麻烦,那朕便叫人剥了你一层皮!”

    刘平一个激灵。

    他是太后侄子,但也是臣子。

    若是犯了错,真的被扒了皮不至于,但受苦,比如上次那般被关到昭狱,或是有进无处,还是有可能的。

    得了,这段时间还是老老实实。且看姑母这意思,有些事情,就是他想改变也改变不了了。

    既来之,则安之。

    走一步,是一步。

    刘平后退着走出了崇政殿。

    就是这么十几步的距离,让他走出了视死如归的步伐。

    刘平退下后,刘娥屏蔽了宫人,进而,空旷的崇政殿内,很快就剩下了母子二人。

    皇帝赵祯于此,有些坐立不安。上次如今日这般情形,乃是父皇驾崩不久,母后批评他不学无术。

    也就是这两年来,母后开始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但对于眼前的母后,赵祯还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唯恐惹得母后刘娥不高兴。

    正当他想离座起身,主动的开始自我检讨时,耳边传来母后刘娥的话语。

    “官家不用起来,朕今日有感而发,是想单独对你谈两句。

    朕记得不错的话,等官家明年的生日一过,官家就有十八了?”

    “正是。”赵祯低头道。

    但看刘娥点了点头:“十八过后,要不了两年,官家即是弱冠了。

    先帝在世时,也是年纪轻轻,就继任了皇位。

    朕在先帝驾崩时,也和满朝文武说过,只要官家到了弱冠之年,朕即让官家亲政!

    但朕之身体,朕最清楚,朕可能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自今日起,官家也就少看一些小说,多注意身体,随朕开始处理政务!

    且于朝会之上,官家亦该学着单独和臣子相处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70/70005/293604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70/70005/293604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