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当正德 > 第29章 工匠

第29章 工匠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朱厚照望着王守仁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叹。

    总算走出第一步了。接下来就该把刀子砍向皇亲,功勋了。

    要说到皇亲,朱厚照不得不吐槽弘治皇帝了,尽管史书上夸他治理下的大明是‘弘治中兴’而他朱厚照是个昏君,败掉了他爹给他留下来的基业。

    朱厚照很想说一句我冤枉啊,千古奇冤。

    其实弘治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是一大堆烂摊子,弘治朱佑樘晚年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想要改变,可惜时不待人或者说有人不想他改变,所以就早早去世了。

    而朱厚照在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大臣刘健等人在正德初年咄咄逼人,几乎无视人臣礼,提出种种措施,又何尝不是想趁着新君年幼,急于革除孝宗弊政,只可惜朱厚照还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叛逆期’。觉得大臣们束缚了自己,给了刘瑾可乘之机,后面就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了。

    这全是弘治朱佑樘丢给他的锅,而他朱厚照就是个背锅侠。

    首先是弘治朱佑樘太过宠溺皇亲,经常赐田地与皇亲,弘治十年十一月,赐德清长公主冀州庄田四百七十四顷五十五亩。弘治十一年二月,又赐衡王平度州及昌邑寿光二县地一千顷。弘治十六年二月,赐建昌侯张延龄庄田七百五十一顷。

    为什么上次抄家朱厚照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上千顷的土地原因就在这里。弘治朱佑樘赏赐皇亲国戚无度,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太过纵容。

    其次就是留给朱厚照的是一个烂到令人发指的明朝边防线。一方面是“叶淇变法”,就是将从洪武时期开始执行的输粮开中改成了纳银开中。原来是商人把粮食送到边镇,然后到户领取相应的盐引,再到盐场领盐贩卖,现在是商人把银子交到户部,再从户部领盐引。

    导致边关将领吃空饷严重,杀良冒功,边关如一个无底洞一般侵蚀着大明的财力。直到正德年间才有了长足的改善,不然武宗的‘武’字从来哪的?

    另一方面这就不得不提到英宗的土木堡之败,有的说是宦官的专权导致的结果,这就全错怪宦官了,最重要我觉得就是明初军事体制到英宗的时候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了。

    明朝初期参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来又革除子、男二爵,只留公、侯、伯三等。最重要的是可以世袭。而不是没有战功就要降级。这就问题太大了。

    到了英宗的时候那些勋贵早就没了祖辈的胆识和魄力了,整个土木之变战事中,勋臣宋瑛、朱冕、朱勇等人在关键时刻未能克服宦官的干扰,且指挥失当,是难辞其咎。随之而来的是勋臣对军队指挥权的丧失,确认了文官分享军队指挥权的合理性。

    文官指挥军队,这简直是拿国祚开玩笑。

    勋臣统兵的制度,不但需要勋臣当中提供有军事素养人才,还必须要求皇帝本人通过远程指挥、亲征等方式,在军中树立威信。英宗在这方面的失败,或者说明代除了明太祖与明成祖,其他大明的皇帝都是失败的,这主要和明朝皇帝的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分不开的,也导致他们不再选择这种制度,而是用官僚系统控制、宦官监军等方式来控制军队。

    至于结果嘛,大家也都看到了,明亡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善泅者死于水,善战者死于兵。只是,大明是被动而亡的。

    弘治朱佑樘被称为中兴之主,主要还是他的做法符合儒家的倡议,大臣们帮他掩盖了许多,你问正德为什么没有人给他打掩护?和他那个仁慈宽厚的父亲孝宗比起来,武宗真是太坏了!他破坏了一大部分的既得利益。能不被说成昏君吗?能有人帮他打掩护吗?所以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朱厚照理了理思路,叹道“自古都是儿子坑爹,君不闻‘我爸是李刚’,到我这变成老子坑儿子了,我找谁说理去。看来要改革军事了。

    “殿下,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求见”刘瑾又小跑进来说道。

    “宣”

    “臣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叩见殿下”

    “起来,是抄家都清点完毕了”

    “殿下还没有,还需几日”“那你来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殿下,您上次所要找寻大明能工巧匠,现在都已经寻来了,足足有三千人”

    “本宫可是望眼欲穿啊,还以为你公事繁忙忘记了呢”

    “殿下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妒妇了”

    牟斌现在和朱厚照的关系可谓是蜜里调油,好的一塌糊涂,真是“蜜月期”。所以也能开些小玩笑。

    “人都在那里?”朱厚照也没在意的问道。

    “在城外殿下指定的地方”

    “这么快你们就建好完成了,不会是豆腐渣工程?”

    朱厚照诧异了这才短短三个月啊,又不是后世的基建狂魔天朝,哪能这么快。

    “殿下放心,绝对固若金汤,二万劳工日夜不停方才完成。”

    牟斌表示不敢糊弄太子。

    “工钱方面呢?”

    “按市场最高价,日结三餐。故而那些劳工热情高涨。”

    “很好,明天就陪本宫去看看他们”

    “是,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嗯”

    朱厚照很开心,古代这让人头疼的是什么?是通信不发达,信息的滞后性。只要是能让那帮能工巧匠把水泥捣鼓出来,并能大规模量产,那对自己的接下来的吏治改革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虽然说民间多能人,可这个时代最后的工匠都是集中外朝工部和内廷的兵仗局,看来是时候去兵杖局一趟了。

    “刘瑾,随我去兵仗局。”朱厚照领着刘瑾风风火火的赶去。

    “殿下您慢点啊,哎呦,我的殿下走错路了,这边,还是奴才给您带路。”

    朱厚照望着西华门,门外就是兵仗局了。

    这个时候的兵仗局的技术就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就代表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

    君不闻后世抵挡八国联军的红衣大炮还是明朝的呢!

    整个大明,或许只有工部的作坊能够和它相媲美。但是还是不够看,工部这样的作坊兵仗局能打十个。

    但是却有着最大的弊端,就是规模不大,而朱厚照就是要把这里的技术传向民间。

    (ps:承认这节有水的嫌疑,但是本人也算半个明朝历史爱好者,越看越觉得朱厚照可爱,其实他也挺不容易的。最后谢谢大家的收藏和推荐票)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69/69423/290882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69/69423/290882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