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离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秦王道,“驿站开设学堂的计划由王陆主办,相关之人该配合的配合,若有不便来找寡人。”

    秦王看了眼公孙鞅,也不能说安慰的话。

    “都回去。”

    秦王离开,各位大臣也都朝各自相熟的人走去。

    开设的学堂这事对他们本身影响不大,也就现在会提上一嘴互相聊聊,明天保准一个字都不会提。

    “公孙兄,别难过。不过结果如何,我更喜欢你的治国论。”

    公孙鞅苦笑,反问道:“难不成政公子觉得王兄的计策不对?”

    “倒也不是不对,”嬴政道,“就是更青睐公孙兄。若我为秦王,定奉行公孙兄的治国理念。”

    公孙鞅抬抬手,作揖:“但愿。”

    ……

    王陆下朝之后立刻找嬴衡,问他专门给下属官员派发文书的是何人,帮忙引荐。

    之后就是催促此人尽快拟写一封关于不日开设学堂的官方文书,让地方官员在收到之后立刻告知乡里。

    九年义务教育,所有人都要参加,若是有人违背或逃避,直接押进大牢。

    别人念书的时候,他就在牢里蹲着,必须得凑够九年时间。

    此外考虑到驿站二十五里才一座,光是建设学堂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总不能人让恰好两座驿站中间的人每回上下学堂都要十多里的路?

    后期学堂肯定要脱离驿站,单独列一个地方出来,这样花费还能增加。

    “现在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整理出他们要学的书籍。”

    王陆掉头去杏花坊最有钱的豪绅家中,这一家人是王陆见过真的比秦王还富有的人。

    固然府库之丰有一国之重,但秦王能随意挥霍,一掷千金吗?

    不可以。

    但这沈姓一家可以。

    王陆在八九岁时去过他家的书库,那大小得有四五个自家那么大,里面的藏书真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当时年幼,王陆还真以为这沈家是酷好读书的人。

    后来才发现,没钱的人最爱争体面,不读书组的人最爱争文化。

    书,我可以一本不读,但家中不能没有——这就沈家对书简的看法。

    不过也托他的福,藏书够多,也乐意给街坊邻居借阅,总的说来还是一家不错的人。

    “沈老翁,”这是他自己自己要求所有人这么喊的,“府上的书能不能借我看几日,我打算……”

    王陆大致把兴建学堂的事大致说了说。

    “这是好事!”

    “我最喜欢学问了,这里面的书你随便挑,想待多久待多久。”

    “多谢沈老翁,不过我看看就行,不会带走。”

    “那也成,我让下人准备点吃食,我最喜欢读书人了。”

    “不劳烦了。”

    王陆支开过于热情的沈老翁,开始翻阅书籍。

    书籍每一册,每一卷都有清晰的标号,一看就知道有人专门打理。

    王陆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书号,这次所学之物强调两个字——无用。

    除了无用之外,还得撑得起九年时间。

    是一件工程浩大的苦差事。

    “首先,他们得学术算。”

    “还不是简单的那种,得达到秦国府库治粟内史的水平。”

    “这类人培养的再多也不用担心,秦国就一个府库需要算,人多了没用。大部分学了也毫无作用。”

    “且这方面有童越、嬴政府上曾经雇过的账房老先生,可以请他们当先生教授学生。”

    “除此之外,就是学六国文字。”

    “秦语之外的语言和文字其实绝大部分的秦国人来说都无用。”

    “大多人一辈子别说离开秦国,就是当地的乡县城都不会走远。”

    “六国文字学了也是白学。”

    “当然了,也有行商之类的出国在外会需要学。”

    “不过这一部分人不影响计划,即便自己学堂不安排教,他们也会自己去学。”

    “六国文字,九年还不见得学得完。”

    “最后,还得再来一门《秦语文》。”

    王陆就是为此头疼,术算和六国文字两门还不足以撑住起整个九年义务教育。

    这两玩意要是遇见有天赋的,学的是真得快,而往往这种有天赋的人正是要自己重点防范的。

    术算,会算,能算,算得对,就算学完了;六国文字,都认全了,会写了,也就算学完了。

    可这门《秦语文》不一样。

    纵观整个九州,称王称霸有,称圣称贤的也有,唯独没有一个自称把文化给琢磨明白的。

    那句话咋说来着,“学海无涯……”

    可想而知九年义务教育最大兜底就得靠它。

    但事情都有利有弊。

    文化这东西说不清楚,一般是不容易出事,然而一出事就是惊天大的。

    个别人看两本书就能称宗做主,成一派大家。

    所以每本书都需要自己精心剪裁,“去精华,留糟粕”。

    王陆随手拿起一册书,里面记载挺杂,是节选各大名着的某段进行评析而合成一册。

    纵观全篇,王陆觉得只有这个《曾子杀猪》的故事可以采用。

    其大意是说曾子的孩子在街上哭闹,他妻子哄孩子回家就给杀猪,结果妻子食言,曾子执意要杀,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授业先生,该做榜样。

    这样的东西有用吗?

    有用,教人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但也无用,王陆确定,就算自秦国往后推两千年,做不到的人仍旧比比皆是。

    “就按这个标准来。”

    “就挑这些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又不容易的事。”

    “还不用担心他成为什么稀奇古怪的人才。”

    王陆将看中的竹简都暂时堆在一块,等明日带人和空竹简过来,把所有看重的片段摘抄成册。

    “先整理第一年学的,后续学的可以再慢慢准备。”

    王陆一直熬到天黑看不清了才离开。

    ……

    几日后,王陆发现自己有些分身乏术,整理第一年《秦语文》就需极大的精力,还不能找别人帮忙。

    另外秦国偌多的学堂,也不可能自己一家一家去教。

    还得再招“先生”过来。

    术算和六国语的先生倒是容易找,童越认识的商户愿意接下,并且其中多数人都通秦以外的另一门文字,坊间也有一些读书人认识多门文字。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65/65224/274438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65/65224/274438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