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居安思危
推荐阅读:吞噬神王、七零:炮灰知青只想吃瓜看戏、末世:从红月开始、我靠发疯拯救了主角团、末世:丧尸爆物资,我的爆率有亿点强!、极道器尊、穿到十年后,冷戾夫君把我宠懵了、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大明伪君子、
“小神医,帮你家种地,能换多少粮食?”书虞的提议一出,立马有人蠢蠢欲动,询问起帮工的薪酬。
“地里活儿不多的。”书虞想了想,掰着手指算起来。
“八月末小麦收割,在那之前最后再除一遍草,施一次肥,总共四亩小麦田,招五个人,每人给两斗小麦,一斗粳米。”
“然后是采药,药草成熟后,每日晨起采半个时辰,连续采十天。”书虞种了几种以花入药的品种,所以不能一次性采摘。
“六亩药田,到年底为止,收四茬药,每茬招收十人,最多四十人,每人给三斗粳米,一市斤鸡蛋。”
“好少。”立马有人说道。
“种地是辛苦活儿,才给这么点粮食,够谁家过日子啊。”
“听小神医那话,我还以为有多慷慨,结果不过是为她家找廉价帮工,有这把力气还不如出去找找活儿干,挣得比这多。”
“就是就是,我就说天上没有白掉的馅儿饼。”
众人对书虞的期望颇高,于是当听到的条件不如自己想象的丰厚,便立马怨声载道。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书虞是拿他们当苦力。
“你们当然可以去找别的活儿干,前提是你们找得到的话。”书虞声音不冷不热的回道。
陆家原本没有农田,陆大丽常年在外做工,似她这般在外做熟了的,眼下也找不来活计,否则,书虞也用不着想方设法去开辟一条绣坊的出路了。
去镇上做工确实给的钱多,问题是现在没有地方招工。
“我让大家来我家种地换粮食,是给大家一条补贴家用的途径,而不是让大家赚钱养家,你们来干活儿,难道自家的田便舍弃不要了吗?”
“都给你家种地了,哪还有时间照看自家的地。”地里庄稼那副不死不活的样子,他们早不想管了。
“你们根本没有仔细听我说话,重点只放在了我愿意出多少粮食,请问我刚刚罗列出来的需要干的活儿,有重到你们没有时间去管自家土地吗?”
村民们以为书虞年纪小,拎不清。
可书虞思维清晰的很,谁也别想把她绕进去。
“四亩小麦,五人除草,只需一上午。五人施肥,只用不到两个时辰。就算收割比较费工夫,有两天时间也干完了。”
“采药就更是了,每天只用一点点时间,早起来一会儿,不耽误大家回自己家做任何事。”
“而我开出的薪资,一斗小麦市值十文钱,一斗粳米市值十二文钱,一市斤鸡蛋市值二十文钱,注意,我不是每次只雇佣一人,而是雇佣许多人。我如果找专人帮忙种地,也用不着这么大一笔支出。”
村民们听完书虞仔仔细细算完这笔账,顿时明白了,书虞这是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赚取粮食的机会呢。
单独看,书虞提供的报酬很少,可一结合做工的量,便会发现,这件事优厚的不行,而且工作地点就在后山,不必他们跑很远。
村子里的人之所以不去镇上或城里做工,就是因为路途太远,没地方吃没地方住,也没法顾及自家的农田。
“好好好,我愿意干,小神医,请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
“小麦田和药田我都能种,四茬药我都能收,请全部算上我!”
书虞闻言,却是摇头:“每家每户只有一个名额,我要保证尽可能多的帮助生计不好的村民。”
经刚才那么一说,谁都知道这份工作活儿少钱多,谁都争着抢着干,可书虞不是地主招工,而是扶贫,必须让粮食惠及到每家每户。
众人虽有些失望,却也还是很热情的报名。
“现在只开放小麦地的帮工名额,先紧着吃饭有困难的村民,家里粮食供应暂时没问题的这次就先别往上凑了。”书虞呼吁道。
都住在一个村里,谁家什么情况,各个心知肚明,就算有个别人想占便宜胡说八道,也会被其他人举报。
最后,村里生活最有困难,几乎要没米下锅的五个人五户人家获得了干活儿的机会,书虞提出先给各家分发一部分粮食。
“小神医,你是菩萨心肠,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这些恨不得给书虞跪下了。
“别这么说。”书虞拒绝了村民给她的高帽子。
“我也只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大家,我不是乡绅地主,也请大家不要认为我做了什么慈善,这只是邻里乡亲,一份普普通通的帮衬。”
言下之意,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困难都来找她,谁家的日子过的都不容易。
书虞如此小心谨慎,也是因为实在被村民们逼怕了。她不想再给任何人道德绑架她的机会。
此事说定,危机也终于解除。
书虞和陆平安回到家,把这件事说给陆大丽听。
“幸亏你机灵,知道叫上平安和你一起,否则你今天都脱不了身。”陆大丽一阵后怕,想起郑家屯那些村民们一开始的丑恶嘴脸,她很是愤愤不平。
“那些缺德的鬼,白眼儿狼,你就不该帮他们,饿死活该!咱们又不欠他们什么。”书虞可是帮过他们,他们还能办出这种事。
“婶子,其实我也不想原谅那些对我以怨报德的村民,我只是长远考虑,不得不这样做。”
书虞开始给陆大丽分析。
“今年雨少,虽算不得大旱,却也是一场小天灾,灾难面前,生死面前,你晓得被逼急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陆大丽不由想起曾经听村里老人们说过的,早些时候,大旱天灾,人们实在没有粮食,甚至会易子而食,就是交换孩子来吃。
那真真是把人逼成了野兽。
光是想着,她就打了个寒颤,看向书虞。
书虞道:“咱家的地不能像咱们赚的银子一样藏在地底下,人人路过都能看到,若不适当接济村民,只怕到时,他们走投无路,把咱们当成待宰的猪羊。”
书虞教大家种地也是这个理儿。主要是不想当成活靶子。
“老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说的不错,还是你想的长远,是该这么做。”陆大丽点点头,再次感叹书虞的居安思危。
“地里活儿不多的。”书虞想了想,掰着手指算起来。
“八月末小麦收割,在那之前最后再除一遍草,施一次肥,总共四亩小麦田,招五个人,每人给两斗小麦,一斗粳米。”
“然后是采药,药草成熟后,每日晨起采半个时辰,连续采十天。”书虞种了几种以花入药的品种,所以不能一次性采摘。
“六亩药田,到年底为止,收四茬药,每茬招收十人,最多四十人,每人给三斗粳米,一市斤鸡蛋。”
“好少。”立马有人说道。
“种地是辛苦活儿,才给这么点粮食,够谁家过日子啊。”
“听小神医那话,我还以为有多慷慨,结果不过是为她家找廉价帮工,有这把力气还不如出去找找活儿干,挣得比这多。”
“就是就是,我就说天上没有白掉的馅儿饼。”
众人对书虞的期望颇高,于是当听到的条件不如自己想象的丰厚,便立马怨声载道。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书虞是拿他们当苦力。
“你们当然可以去找别的活儿干,前提是你们找得到的话。”书虞声音不冷不热的回道。
陆家原本没有农田,陆大丽常年在外做工,似她这般在外做熟了的,眼下也找不来活计,否则,书虞也用不着想方设法去开辟一条绣坊的出路了。
去镇上做工确实给的钱多,问题是现在没有地方招工。
“我让大家来我家种地换粮食,是给大家一条补贴家用的途径,而不是让大家赚钱养家,你们来干活儿,难道自家的田便舍弃不要了吗?”
“都给你家种地了,哪还有时间照看自家的地。”地里庄稼那副不死不活的样子,他们早不想管了。
“你们根本没有仔细听我说话,重点只放在了我愿意出多少粮食,请问我刚刚罗列出来的需要干的活儿,有重到你们没有时间去管自家土地吗?”
村民们以为书虞年纪小,拎不清。
可书虞思维清晰的很,谁也别想把她绕进去。
“四亩小麦,五人除草,只需一上午。五人施肥,只用不到两个时辰。就算收割比较费工夫,有两天时间也干完了。”
“采药就更是了,每天只用一点点时间,早起来一会儿,不耽误大家回自己家做任何事。”
“而我开出的薪资,一斗小麦市值十文钱,一斗粳米市值十二文钱,一市斤鸡蛋市值二十文钱,注意,我不是每次只雇佣一人,而是雇佣许多人。我如果找专人帮忙种地,也用不着这么大一笔支出。”
村民们听完书虞仔仔细细算完这笔账,顿时明白了,书虞这是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赚取粮食的机会呢。
单独看,书虞提供的报酬很少,可一结合做工的量,便会发现,这件事优厚的不行,而且工作地点就在后山,不必他们跑很远。
村子里的人之所以不去镇上或城里做工,就是因为路途太远,没地方吃没地方住,也没法顾及自家的农田。
“好好好,我愿意干,小神医,请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
“小麦田和药田我都能种,四茬药我都能收,请全部算上我!”
书虞闻言,却是摇头:“每家每户只有一个名额,我要保证尽可能多的帮助生计不好的村民。”
经刚才那么一说,谁都知道这份工作活儿少钱多,谁都争着抢着干,可书虞不是地主招工,而是扶贫,必须让粮食惠及到每家每户。
众人虽有些失望,却也还是很热情的报名。
“现在只开放小麦地的帮工名额,先紧着吃饭有困难的村民,家里粮食供应暂时没问题的这次就先别往上凑了。”书虞呼吁道。
都住在一个村里,谁家什么情况,各个心知肚明,就算有个别人想占便宜胡说八道,也会被其他人举报。
最后,村里生活最有困难,几乎要没米下锅的五个人五户人家获得了干活儿的机会,书虞提出先给各家分发一部分粮食。
“小神医,你是菩萨心肠,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这些恨不得给书虞跪下了。
“别这么说。”书虞拒绝了村民给她的高帽子。
“我也只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大家,我不是乡绅地主,也请大家不要认为我做了什么慈善,这只是邻里乡亲,一份普普通通的帮衬。”
言下之意,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困难都来找她,谁家的日子过的都不容易。
书虞如此小心谨慎,也是因为实在被村民们逼怕了。她不想再给任何人道德绑架她的机会。
此事说定,危机也终于解除。
书虞和陆平安回到家,把这件事说给陆大丽听。
“幸亏你机灵,知道叫上平安和你一起,否则你今天都脱不了身。”陆大丽一阵后怕,想起郑家屯那些村民们一开始的丑恶嘴脸,她很是愤愤不平。
“那些缺德的鬼,白眼儿狼,你就不该帮他们,饿死活该!咱们又不欠他们什么。”书虞可是帮过他们,他们还能办出这种事。
“婶子,其实我也不想原谅那些对我以怨报德的村民,我只是长远考虑,不得不这样做。”
书虞开始给陆大丽分析。
“今年雨少,虽算不得大旱,却也是一场小天灾,灾难面前,生死面前,你晓得被逼急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陆大丽不由想起曾经听村里老人们说过的,早些时候,大旱天灾,人们实在没有粮食,甚至会易子而食,就是交换孩子来吃。
那真真是把人逼成了野兽。
光是想着,她就打了个寒颤,看向书虞。
书虞道:“咱家的地不能像咱们赚的银子一样藏在地底下,人人路过都能看到,若不适当接济村民,只怕到时,他们走投无路,把咱们当成待宰的猪羊。”
书虞教大家种地也是这个理儿。主要是不想当成活靶子。
“老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说的不错,还是你想的长远,是该这么做。”陆大丽点点头,再次感叹书虞的居安思危。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64/64996/273552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64/64996/2735521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