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古墨

推荐阅读:恩重山海警察陈书游戏制作:一声协议三,全网泪崩八零警花娇又飒,高冷队长心慌了穿书后,女明星她逃婚包养小叔子四合院重生,大国科技工匠被少妇认老公后,返还神话级血脉皇后的贴身侍卫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玄幻:开局投资气运之子

    “画中藏宝?
    “之前听过的多是画中有画,这画的轴杆中藏有其它古玩,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看着面前这幅《溪阁清言图》,沈愈明显有些意外。
    字画装裱沈愈是很熟悉的,沈重楼有数位身为当代字画装裱大师的好友,沈愈自然从中受益。
    一般的字画他自己就能装裱,当然,若是破烂不堪的就无能为力了。
    所谓地杆就是卷轴画上的轴杆,也叫做画杆。
    大白话讲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
    一副卷轴画有两个轴杆,除了地杆之外还有一个天杆,两者合称为天地杆。
    天杆在画的上端较细,地杆在下端相对来说要粗一些,重一些。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天地杆不一样粗细一样重?
    这是因为卷轴是挂在墙上的,地杆重可以将画坠的笔挺。
    天杆因为在上面就没有必要了。
    古代对于卷轴天地杆的使用是有要求的,必须是直径为两寸左右的实木木棍。
    要求其表面光洁,弯曲的不行,多刺的不行,开裂的不行,带皮的也不行。
    轴杆因为被纸绢包裹在里面,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它两边装饰用的轴头要求更高。
    必须是名贵木材,比如金丝楠木、花梨木、紫檀木、红酸枝,鸡翅木等,追求华美的还会用到金玉材质。
    现在很多字画的轴杆因为成本的原因大部分用硬纸材质的卷筒代替,然后在两边安上两个塑料轴头完活。
    有些用便宜木头,比如枣木,榆木,槐木,柳木等都算高配了。
    沈愈稍稍捏了捏地杆发现是软的,那很可能是中空的硬纸筒。
    “先拆了再说。”
    沈愈在祖父床下拎出一个木制方盒来,打开盒盖,里面放有强光手电,高倍放大镜,剪刀,裁纸刀,尺子,针锥,镊子,糯米胶水,小指甲钳等物。
    沈愈取出裁纸刀直接开拆。
    拆地杆沈愈手到拈来,几下就把地杆拆了下来。
    看其材质,果如沈愈先前猜测的一般,地杆是用硬纸筒做的。
    看到这里,沈愈不由得自嘲一笑。
    当初自己真是榆木脑袋啊,买画时都不知道捏一捏地杆。
    想明代的真迹怎么可能用硬纸筒呢?
    把拆卸下来的地杆放到了书桌上,沈愈熟练的拔下两边的柳木轴头,然后用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
    除了纸筒边缘的泡沫外,内部黑漆漆的好似塞满了布匹一样的东西。
    想了想,沈愈在书桌笔筒中取出一根毛笔,倒转后往里探了探,很柔软,具体是什么东西很难推测。
    “不能着急。”
    把工具一一放归原处,沈愈坐在椅子上静静思考起来。
    纸筒里面装的是什么不拆开是不可能知晓的。
    可到底怎么拆,从何处拆,却是个技术活。
    假设里面装的是玉牌,印章,鼻烟壶,丝织品,无轴古画或者各种小型玉雕等,一个不小心就会划伤其表面,进而导致其价值大跌。
    这样的事,沈愈绝对不会让它发生。
    思考许久,沈愈决定一点一点把这纸筒剪开。
    拿定主意就动手,沈愈在方盒中取出剪刀开剪。
    纸筒的纸壳很厚,不是很容易剪。
    而沈愈也怕伤到里面的古玩,剪几下就用手电往纸筒里照照。
    短短十公分足足用了沈愈五分钟时间。
    这幅蓝瑛的《溪阁清言图》摹本宽度接近五十厘米,沈愈知道不出身臭汗是不可能剪开的。
    难度知晓了,沈愈倒也不着急了,剪一会就歇一会,慢慢来吧。
    一刻钟后,那些像是布匹的东西慢慢露了出来。
    用镊子小心取出,沈愈顿时怔住了。
    原来是些用涤纶布包裹的碎棉花,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防止撞击,如此看来里面的古玩很可能是易碎品。
    那更得小心了。
    再次思考后,沈愈选择两边开剪。
    如此小心翼翼又折腾了大半个小时,一个被层层包裹长方形的小布包出现在沈愈手中。
    沈愈的耐心很好,把包裹的布匹一层层打开。
    当揭开第六层的时候,一个黑光耀目,堪比金铁的长条状的物件显露而出。
    “竟然是一锭松烟古墨。”沈愈真的没想到纸筒中藏得竟然是一锭古墨。
    他感觉很大可能是一枚印章或者子冈牌之类的。
    此墨做长方形,乍看上去如同印章一般,长约12厘米,宽五厘米,厚度约为两厘米左右,
    墨身油润古雅,烟细胶清,手感出奇的好,给人一种光洁细腻的感觉。
    背面刻阴文楷书:“不可一日无此君。”
    正面用浮雕的手法通体绘山水人物图案。
    人物栩栩如生,山水如临其境。
    另有古诗一首: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粲生光。”
    “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张。”
    在右侧边缘处携刻九字楷书“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制”。
    字体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刀笔相合中隐隐有大师风范。
    最后在古墨的侧方钤有一方篆书章,为“程大约印”。
    “程大约,程大约?”沈愈反复念叨这个名字,只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谁。
    对于古墨,沈愈并不算陌生,随祖父学习鉴定杂项时他没少研究这东西。
    而在《宝玉轩》时,也很是卖过几块传世古墨。
    最高的一块是明代方于鲁残墨,价值高达七十万元。
    古墨按制作方法与材质可分为松烟墨与油烟墨。
    其中松烟墨又称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为什么都带个烟字,在《天工开物》中有解释“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这是说古墨都是烟烧的,自然都要带个烟字。
    尤其是松烟墨,它是用松枝以及松木烧烟制成的。
    因为松烟墨太浪费木材所以异常的珍贵。
    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这样描述:“东山之松,性质沉重,然今不复有。”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写到制作松烟墨的松林在当时都快被砍光了,想找松林制作松烟墨,得去很远的地方找去。
    由此可见,在宋代,松烟墨就很难得。
    “沈愈啊沈愈,运气一旦来了,真是躲也躲不掉啊!”
    沈愈想要做到静气凝神,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证明现在的他开心的很。
    无它,谁捡到宝贝都得笑。
    他已经想起“程大约”是谁了。
    非是旁人,这程大约指的是明代制墨宗师:程君房。
    如果专注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到极致,那就是艺术巨匠。
    程君房便是如此。
    董其昌对其的评价是:“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墨达百年可比金”,是古代程君房墨的价格。
    在古代,一锭古墨竟然能与一块同等重量的黄金一个价格,简直是不可思议。
    而到了现在,更是得翻十倍。
    墨无定制,亦无定式。
    古墨的形状很多,为了便于研磨大部分是长方形,牛舌形,圆柱形等。
    沈愈去年参加高古拍卖行举办的杂项专场拍卖会,一锭牛舌形清代制砚名家的松烟古墨,拍出了一百一十万的高价。
    今天得到的这锭程墨,价格只会比其高不会比其低。
    至于宝光为什么显示的是蚕豆般大小,可能是因为这是块残墨。
    右角边缘处有一小块缺损,实话讲对古墨的整体美观确实是有些影响。
    不过古墨收藏有虽残犹宝之说,对其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陈墨为宝,墨越古越香。
    是不是赝品之类的沈愈丝毫不担心。
    古墨造假基本没有,因为技术根本达不到。
    赵茹珍在古玩指南中对古墨真假有详细的描述:“凡古玩多伪制,惟墨则否。
    “盖墨重质而不重名。质之佳者非名物亦贵,劣者虽名制,亦不值钱。”
    这意思就是说任何古董都有很多赝品,但古墨却不是这样。
    古墨这东西贵贱全看质量。
    质量好的墨锭纵然不是古墨那价值也很高。
    反过来,质量不好哪怕刻上制墨名家的字号也没用。
    既然这锭古墨拥有宝光,那肯定是程墨无疑了。
    况且谁吃饱撑的,把赝品古墨这么费劲的装进字画的地杆中?
    “算了,先收起来吧,等有时间了去问问李伯伯,他老人家对古墨很有研究,可说是鉴定古墨的泰斗宗师。”沈愈这样想着。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6/6833/43764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6/6833/43764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