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九年义务教育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诸葛连弩迅速震撼大秦朝堂。

    此等精妙机括,非墨家无以制成,可如今在我大秦,也有这样的机械高手。

    朝中百官,不管文臣还是武将,都对秦川赞不绝口。

    “先生真乃神人也。”

    “是啊,没想到还懂的机括妙术,又懂计谋权柄,窥测天机,先生近乎于无所不能啊。”

    “亏得先生来了大秦,若是去往他国,后果不堪设想。”

    “”

    站在章台宫正殿之下,面对众人的褒奖之音,秦川只是微微颔首,似乎并未大喜过望。

    与要成为千古最强帝师相比,这样的成就感,实在是太过于渺小。

    嬴异人满怀热忱的望着秦川,这个年轻人,体内似乎潜藏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

    “父王应该重赏师傅!”

    一旁的嬴政十分开心,竟开始为秦川讨要封赏。

    嬴异人点了点头,嬴政说的对,武将杀敌是功,文臣谋国也是功劳。

    大秦自立法开始,向来恩怨分明,如何连自己的臣子都不能封赏了嘛?

    “先生,想要什么封赏,尽管说。”

    除了王位和丞相之位,嬴异人没什么可以吝啬的,愿全部倾囊相授。

    群臣的目光都对准了秦川,心道先生一向倨傲,所要的东西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秦川想也没想,便到:

    “大王,微臣有一件事想做,此乃微臣梦想,于国有千秋之利,恳请大王成全。”

    这个时候想的还是秦国?

    不愧是先生,从不因私废公,无时无刻都把家国天下放在嘴边,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先生且说。”

    秦川信心满满的说道:

    “在下想在咸阳城之内修建学堂,形成完整的学堂体系,而后,在大秦之内逐步推广,争取年之内,我大秦成为人人皆可学习之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

    众人皆木讷。

    如今的强国,强调的是实力,实力指的就是综合国力,农耕和军事实力首当其冲。

    而这文化强国,指的又是什么?

    “先生是想效仿齐国之稷下学宫,接纳天下饱学儒士,令其在秦国就读,日后为我大秦所用?”

    稷上学宫的影响力已有百年。

    只是到现在,经过几年的变革,稷上学宫一年不如一年,已日薄西山。

    秦川猛然摇了摇头,眼中的那股子光芒前所未有:

    “拾人牙慧之事,微臣不做,微臣所要创建的学堂,乃是深入我秦人骨髓,未来便如商君法制以及微臣提出的科举制一样,可以流传千古,若我大秦可世世代代坚守,可稳步强国。”

    先生不是要建立学堂,而是要献强国之策?!

    科举考试,李斯的那篇文章,已经让嬴异人觉的登峰造极,不知今日先生还能想出什么。

    吕不韦干笑两声,他虽然贵为大秦的丞相,但似乎只是做了丞相该做的事情。

    而秦川却屡屡震撼世俗!

    “先生所言,未免难以理解,不如先生细讲讲,如今百官都在,都可为先生参谋。”

    吕不韦在给自己找存在感。

    秦川恭敬鞠躬,而后走到群臣中间,侃侃而谈,仿佛说书先生一般。

    “大王,列位大人,在下所谋之事,乃是足以彪炳千秋的功业。”

    “在下要建立的学堂,分为三个阶段,为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

    “这三等学堂,对于年龄上限没有要求,但孩子到了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选择性送入学堂。”

    八岁!?

    古代的孩子们都成熟的比较早,七八岁已经可以下地帮父母干活,再长几岁,便可以上战场啦。

    “初等学堂,为九年义务教育,何为义务教育?”

    “便是说,这学堂中不收取学费,只收取学子们的伙食费和住宿费,甚至连教材也由国库出钱。”

    “那,为何如此呢?”

    “入了初等学堂之后,便能明晰世间基本的道理,知道何为对错,可以读书识字。”

    “然后是中等学堂,中等学堂是三年,学的是基本理论知识。”

    “比如大秦山川大河之险峻、各地之天气、开垦的农田适合种植什么等等。”

    “再然后,便是高等学堂,高等学堂的期限是四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功课成绩全部合格之后,会颁发毕业证书,从高等学堂毕业,便已经能堪当大任、独当一面,甚至,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不过,中等和高等学堂便要收费啦,毕竟国库的钱,也并没有那么多。”

    一席话,洋洋洒洒。

    嬴异人等人虽然没听的太懂,但是也明白了大概。

    但他对于秦川的想法不理解,孩子们八岁便要入学堂,进修十几年,才能为国家所用。

    时限是否太长!?

    “先生所言,有些荒谬。”

    终于有人站出来质问。

    “先生,国库凭什么要出资,让大秦的子民读书,岂非徒耗钱财?”

    秦川笑了笑:

    “大人也说了,他们是秦国的子民,若我秦国子民都能读书识字,于我秦国而言,当然是好事,更何况,此看的不是片刻的收效,而是长远的收益,未来我大秦人人可着书,人人都明理,秦国便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睦,大人的精力,也可更多的放在对外,而不是对内。”

    又有人问道:

    “先生说从高等学堂毕业之后,便可以等大雅之堂,这件事,是否过于浮夸?”

    秦川道:

    “这有什么可浮夸的?能从高等学堂顺利毕业,代表学子已经掌握了学堂传授的技能,简单来说,学堂已经替大秦考察过这群学子,完全可以堪当大用。”

    质疑之音还在延续:

    “若这么多人都去读书,我大秦谁来耕种,谁来充军,又有谁来做生意?”

    秦川还是耐心的解答:

    “大人担心的不无道理,但是学堂每日给大家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会有休沐,也会有假期,现在的老秦人,除了农忙之后便是窝在家里,若是将这空余时间拿来学习,不仅可以为自己掌握一门谋生手段,也可增长见识。”

    “”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1/51679/215537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1/51679/215537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