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韩非归韩,李斯入秦

推荐阅读:挖剑骨,夺灵根,重生师姐不干了孔雀石与疯犬十二只SSS级鬼宠,你管这叫差班生我在女子监狱修仙,出狱已无敌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恋她顶罪五年出狱,断亲后我马甲满级逼疯全家避难所每级一个金词条?黑丝女神跪求收留!高武:武是这么练的?重生香江:从收购奥迪工厂开始崛起

    这么晚了,竟然有人敲门。

    李斯翻了个身,将被子裹的紧紧的,慵懒的说道:

    “非兄,去开门!”

    韩非:“”

    以往都是李斯照顾韩非的,临到快要分别之际,李斯竟开始作威作福。

    韩非微微一笑,起身穿好衣服,房门打开,来的竟然是一位熟悉的人。

    “祭酒大人!”

    韩非躬身一礼。

    却见来人如文曲星下凡,一身文人气质。

    “谁!?”

    李斯吓了一跳,‘腾’的一声坐直了身体,手忙脚乱的穿衣,来的人竟真是荀子。

    稀客!

    荀子虽然在学宫之内时常见到,但出现在弟子的寝宫之中,还是第一次。

    “祭酒大人。”

    李斯也笑眯眯的凑上来,发丝凌乱,有些狼狈。

    “唉”

    荀子叹了口气,颔下白须因为寒冷还夹杂着几丝水汽,径直走入房内。

    蜡烛被点起,韩非关上了房门,赶紧为荀子沏茶。

    荀子本就上了年纪,无欲无求,只想努力教书育人,不曾想去了一趟齐王宫,竟显的更加苍老。

    “祭酒大人因何叹气?”

    荀子嘴角抽搐,一时之间竟不知要说什么好。

    许久。

    才不疾不徐的开口:

    “今日老夫入齐王宫与大王言说秦改革科举之事,令其不要受秦国影响,以免波及稷下学宫,可不曾想,大王震怒,竟隐隐有封闭学宫的想法。”

    封闭稷下学宫!?

    李斯和韩非对视一眼,极是不解。

    若真的那样,学宫的学子不接触外物,死读书,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

    “齐王当真如此说?”

    李斯难掩失望的神色。

    齐国也并非没有出过雄主,可最近这几年,君王却一个比一个昏庸。

    荀子点了点头,面露难色:

    “你们二人乃是老夫最为得意的门生,今日来找你们,便是要告诉你们,立刻收拾行囊,明日离开临淄。”

    学宫封闭只是时间问题。

    趁着齐王心绪飘摇不定,正是离开的好时候,再晚就来不及啦。

    韩非和李斯完全没想到。

    他们想着要走,但没想到这么快,今日下午还嘘寒问暖,明日便要分离。

    “祭酒大人此事未免太过于突然”

    荀子摇头,只是轻笑。

    “老夫有些难以理解,秦国实行科举,列国抵制,甚至封锁国内士人,令其不得入秦。”

    “可禁令短时间之内可以限制士人的自由,却难以笼络他们的心!”

    “越这样做,越适得其反,而令外姓士子更加渴望入秦参加科举!”

    “既然科举制乃是大势所趋,为什么列国不效仿秦国,也实行科举制?”

    归根结底,是他国君王没有这样的胸襟。

    科举制的推行,就代表外姓士子入朝,开始占据朝中重要位置,掌握重要权柄。

    这对于列国朝堂原有氏族,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就跟变法一样,魏国变法成功,列国皆争相效仿,可除了秦国,竟全部半途而废。

    这便证明,列国君王没有秦国的铁血雄心,老氏族和顽固势力依旧不可抑制。

    荀子的眼中带着恨铁不成钢。

    “临淄本为一方净土,老夫渴望自己的门生,可遍布天下,现在看来,临淄也并非方外之地,也会受邦交纷争影响。”

    稷下学宫吸纳百家所长,有一段时间甚至达到了百家争鸣,将战国时期的文化推举到顶峰。

    “韩非。”

    “学生在。”

    荀子盯着他,很欣慰:

    “你在众学子中,最为聪慧,但也最为耿直刚烈,老夫知道你有鸿鹄之志,想要振兴韩国,但韩国已病入膏肓,非短时间可以挽救,你归国之后,必会遭到韩廷针对,老夫给你两个字:不争!”

    韩非动容。

    祭酒大人虽然平时不出学宫,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一句话便说到关键所在。

    “学生记住了。”

    这‘不争’二字,包含了太多层含义。

    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唯有如此,韩非才能寻求一方立足之地,安逸的活下去。

    荀子又将目光对准了李斯,百感交集。

    “李斯啊,老夫入学宫成为祭酒,你便是座下弟子,与你一同入学之人,都已离开学宫。”

    李斯无言。

    怎么听荀子说话,更像是在骂人。

    你以为我想留级嘛,我李斯也想早一点建功立业,奈何没有合适的机会。

    “能成为祭酒大人的学生,是李斯的荣幸,若天下安定,学生愿一辈子在祭酒大人门下。”

    “不可不可”

    荀子摆了摆手:

    “你的心思,老夫又岂会猜不透呢,你野心勃勃,可心气太高,未面是好事。”

    李斯若肯屈尊,加上荀子的介绍信,任何一国的朝堂,都可以进去。

    但他这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而且一定要入秦国朝堂。

    “若无科举,你想去咸阳谋生,还是极为困难的,但还真让你等到了科举制。”

    “开春四月份,便是第一次科举考试,老夫相信你,定能金榜题名。”

    “若真中了状元,可不要忘了,你是老夫的学生!”

    李斯赶紧低头,虽然荀子带着打趣的语气,李斯还是回答的很认真:

    “师恩似海,学生须臾不敢忘!”

    荀子摆手,示意在这房间之内,不必行使这些繁文缛节。

    “走,离开临淄,外面的天地更广阔,当今天下,正是我华夏千年难遇之大变局,也是时候出两个枭雄豪杰,但愿你们二人,能大有作为。”

    荀子起身准备离开,他不想继续待太长的时间,时间久了,泪窝就浅了,反而舍不得。

    除了韩非和李斯,荀子一视同仁,还要去通知其他的学子,令他们能早走便早走。

    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就走不了啦。

    天还未亮的时候,韩非和李斯便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带够足够的盘缠和粮食。

    鸡鸣之后,城门缓缓打开。

    韩非和李斯一同出的临淄城门,回首观望这雄伟的城墙,说不出的悲苦之位。

    直到离开了齐国境内,两人彻底分道扬镳。

    一骑狂奔往韩国新郑

    一骑绝尘向秦国咸阳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1/51679/215536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1/51679/2155368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