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新帝在意,史官志节
推荐阅读:血落之城、你休想把我从家里赶出去、这个世界的土着太可怕了、白月光的白月光、渔夫逆袭:开局救美,渔获满舱、重生之大道有缺、起猛了,一睁眼闺蜜变成皇上了、末日救赎:世界系统、综影视:宠妃当道、人在洪荒,手机能联网!、
陆慕和李世民二人席地而坐,丝毫没有估计君臣身份。</p>
闲聊了一些话之后,一件说重要却不算重要,是不重要却又极其重要的事儿被搬了出来。</p>
这件事儿陆慕本身就觉得无所谓,但李世民却不如此想。</p>
“为天子,为人臣,江山社稷,治国为政,终究需要在史书上留下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件事,我也深知你不在意这些,但”</p>
陆慕对帝王心术越来越了解,此时却又感觉该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去办。</p>
“杀老大和老四的是我!”陆慕面色有些严肃起来。</p>
李世民叹声道:“那一日看到的人不少,多多少少还是流传了出去,只不过一时间无人敢于拿在明面上来说,否则你以为你能每日什么都听不到?且还能再杀了老大和老四之后无人问你什么?”</p>
陆慕一愣,纳闷道:“即便是如此,谁敢问我?”</p>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你低估了有些官吏了史官们已然知晓了”</p>
陆慕有些意外,心里多了些郁闷。</p>
自己好不容易想到计策,就算别人知道也没事,却要被史官们写到史书上?</p>
“二哥之意”</p>
李世民道:“其实无论你如何大包大揽,事实摆在那儿,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若是想要不留污点的青史留名”</p>
陆慕恍然大悟。</p>
改写史书!</p>
这是陆慕早就知道的事儿,但陆慕此时惊讶却并非如此。</p>
陆慕惊讶的是李世民的不要脸!</p>
作为君王,哪有皇帝会把这种想法说出来的?</p>
看来李世民对这件事的执念已经完全超出了陆慕的认知。</p>
陆慕不在李世民的位置上,也不是这个时代原始之人,所以很难理解这一点。</p>
“你有什么办法么?你知道,这件事儿我只能给你说!”李世民直直盯着陆慕说道。</p>
陆慕沉思半晌后,问:“写史书的那些人是什么情况?”</p>
随后,李世民给陆慕解释了一番,陆慕也因此了解了这一类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尊敬的职业。</p>
要知道,这是一个自古以来都极其重视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记录的时代!</p>
因此,史官这一官职自诞生以来便是一个极其受人尊敬的职业,所以历代史官在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职位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光荣的职业传统。</p>
秉笔直书!</p>
关于这一点,李世民还没有具体实施该写史书的措施,自己就提前觉得头疼起来。</p>
李世民通过一个着名的先例把事情解释得再也清晰不过了。</p>
话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同大臣崔杼之妻郭姜私通,崔杼知道后自然气不过,找了个机会将齐庄公堵在了家里直接砍了,然后改立齐庄公之异母弟弟继任国君,自己则由此自认相国,专断朝政!</p>
有一日,崔杼忽而心血来潮,就找到了当时的太吏索要史书来看,于是乎,崔杼便在史书上看到了那五个让其当场吐血的大字。</p>
崔杼弑其君!</p>
崔杼勃然大怒,当即处死了当时打小儿太史,然后让其亲弟重新书写这一段历史。</p>
没曾想,崔杼再一次吐血看。</p>
因为这位弟弟在竹简上写下了五个相同的大字------崔杼弑其君!</p>
崔杼二话没说,又处死了这一位不上道的史官,又找来了这位史官的弟弟来写。</p>
相同的状况再次重演。</p>
崔杼杀死了太史家三兄弟后,凶恶告诫太史一门季姓最后的小弟弟:若是再固执下去,整个家族会因此而陷入灭门之灾!</p>
太史季平静点了点头。</p>
随即在史书上写下了同样的字!</p>
崔杼顿时无话可说,他终于认识到这一家人是不怕死的。</p>
他们再史官尊严和自身性命之抉择前,义无反顾选择了前者!</p>
随着一声叹息,崔杼认输了!</p>
他默默示意太史季留下,呆坐当场。</p>
而那位勇敢的、坚持原则的太史季后来离开宫殿的路上,惊讶碰上了齐国的另一位史官南宫氏。</p>
南宫氏见到太史季也极为惊讶,问了一句------“你怎么还没死?”</p>
原来,南宫氏听说此事,以为太史兄弟皆被杀害,这才匆匆赶来以做候补。</p>
而南宫氏预想写好的竹简上留下的是与太史兄弟们一模一样的几个字:</p>
崔杼弑其君!</p>
这便是古代史官的气节!</p>
虽刀刃加身,亦不得损其节、毁其志!</p>
正是有了宁可不要性命也要忠实记录事实真相的史官存在,在唐朝以前的皇帝们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不干预史官记录工作!</p>
在此前历史上,无论以为皇帝多么昏庸,也不敢修改国史。</p>
尤其是皇帝实录(起居录)!</p>
所以,朝堂之上经常会出现如此一幕:大臣官员们将皇帝批驳得一无是处,丝毫不给面子,而高高在上的天子看着身旁史官匆忙记录的毛笔,只能硬生生将准备脱口而出的脏话咽在肚子里。</p>
陆慕这才意识到了李世民的苦恼,讶然看着李世民:</p>
“这这皇帝不得痛不欲生得在公开场合不得跟个小媳妇似的?”</p>
比喻虽然不雅,却实实在在很贴切。</p>
李世民面色怪异瞅着陆慕,不好意思道:“便是如此”</p>
陆慕忽而哈哈大笑起来。</p>
“你们这做皇帝的也是,从来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乱讲,不然弄个青史留名,说不定便遗臭万年”</p>
陆慕习惯了口无遮拦,李世民也不在意。</p>
“你还是得给我像个办法!”</p>
陆慕之所以如此不在意这一点,真是因为自己的无所谓。</p>
无论是史书上记录的是李世民杀兄弟逼老父也好,记录的是自己杀兄弑弟也好,陆慕都不在意!</p>
多年以后,人都他娘的死了,在乎这名声有何用?</p>
但作为皇帝可不能如此想。</p>
“这个说实话,你给我说完这些史官的性子之后,我也没有把握,不过我倒是可以支个招儿试试。”</p>
陆慕说完这话,李世民忽然眼神一亮,看向陆慕的眼神有些迫不及待起来。</p>
陆慕道:“自家兄弟死了,无论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得弄个丧事儿?”</p>
李世民一愣:“你说得可是丧葬之事?”</p>
陆慕点点头。</p>
“这是自然,我本还有意”</p>
“这便对了,就如此”</p>
李世民觉得陆慕的建议很好,即使史官们不按照自己的一员修改史书,至少会给自己多一些美化。
闲聊了一些话之后,一件说重要却不算重要,是不重要却又极其重要的事儿被搬了出来。</p>
这件事儿陆慕本身就觉得无所谓,但李世民却不如此想。</p>
“为天子,为人臣,江山社稷,治国为政,终究需要在史书上留下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件事,我也深知你不在意这些,但”</p>
陆慕对帝王心术越来越了解,此时却又感觉该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去办。</p>
“杀老大和老四的是我!”陆慕面色有些严肃起来。</p>
李世民叹声道:“那一日看到的人不少,多多少少还是流传了出去,只不过一时间无人敢于拿在明面上来说,否则你以为你能每日什么都听不到?且还能再杀了老大和老四之后无人问你什么?”</p>
陆慕一愣,纳闷道:“即便是如此,谁敢问我?”</p>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你低估了有些官吏了史官们已然知晓了”</p>
陆慕有些意外,心里多了些郁闷。</p>
自己好不容易想到计策,就算别人知道也没事,却要被史官们写到史书上?</p>
“二哥之意”</p>
李世民道:“其实无论你如何大包大揽,事实摆在那儿,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若是想要不留污点的青史留名”</p>
陆慕恍然大悟。</p>
改写史书!</p>
这是陆慕早就知道的事儿,但陆慕此时惊讶却并非如此。</p>
陆慕惊讶的是李世民的不要脸!</p>
作为君王,哪有皇帝会把这种想法说出来的?</p>
看来李世民对这件事的执念已经完全超出了陆慕的认知。</p>
陆慕不在李世民的位置上,也不是这个时代原始之人,所以很难理解这一点。</p>
“你有什么办法么?你知道,这件事儿我只能给你说!”李世民直直盯着陆慕说道。</p>
陆慕沉思半晌后,问:“写史书的那些人是什么情况?”</p>
随后,李世民给陆慕解释了一番,陆慕也因此了解了这一类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尊敬的职业。</p>
要知道,这是一个自古以来都极其重视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记录的时代!</p>
因此,史官这一官职自诞生以来便是一个极其受人尊敬的职业,所以历代史官在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职位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光荣的职业传统。</p>
秉笔直书!</p>
关于这一点,李世民还没有具体实施该写史书的措施,自己就提前觉得头疼起来。</p>
李世民通过一个着名的先例把事情解释得再也清晰不过了。</p>
话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同大臣崔杼之妻郭姜私通,崔杼知道后自然气不过,找了个机会将齐庄公堵在了家里直接砍了,然后改立齐庄公之异母弟弟继任国君,自己则由此自认相国,专断朝政!</p>
有一日,崔杼忽而心血来潮,就找到了当时的太吏索要史书来看,于是乎,崔杼便在史书上看到了那五个让其当场吐血的大字。</p>
崔杼弑其君!</p>
崔杼勃然大怒,当即处死了当时打小儿太史,然后让其亲弟重新书写这一段历史。</p>
没曾想,崔杼再一次吐血看。</p>
因为这位弟弟在竹简上写下了五个相同的大字------崔杼弑其君!</p>
崔杼二话没说,又处死了这一位不上道的史官,又找来了这位史官的弟弟来写。</p>
相同的状况再次重演。</p>
崔杼杀死了太史家三兄弟后,凶恶告诫太史一门季姓最后的小弟弟:若是再固执下去,整个家族会因此而陷入灭门之灾!</p>
太史季平静点了点头。</p>
随即在史书上写下了同样的字!</p>
崔杼顿时无话可说,他终于认识到这一家人是不怕死的。</p>
他们再史官尊严和自身性命之抉择前,义无反顾选择了前者!</p>
随着一声叹息,崔杼认输了!</p>
他默默示意太史季留下,呆坐当场。</p>
而那位勇敢的、坚持原则的太史季后来离开宫殿的路上,惊讶碰上了齐国的另一位史官南宫氏。</p>
南宫氏见到太史季也极为惊讶,问了一句------“你怎么还没死?”</p>
原来,南宫氏听说此事,以为太史兄弟皆被杀害,这才匆匆赶来以做候补。</p>
而南宫氏预想写好的竹简上留下的是与太史兄弟们一模一样的几个字:</p>
崔杼弑其君!</p>
这便是古代史官的气节!</p>
虽刀刃加身,亦不得损其节、毁其志!</p>
正是有了宁可不要性命也要忠实记录事实真相的史官存在,在唐朝以前的皇帝们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不干预史官记录工作!</p>
在此前历史上,无论以为皇帝多么昏庸,也不敢修改国史。</p>
尤其是皇帝实录(起居录)!</p>
所以,朝堂之上经常会出现如此一幕:大臣官员们将皇帝批驳得一无是处,丝毫不给面子,而高高在上的天子看着身旁史官匆忙记录的毛笔,只能硬生生将准备脱口而出的脏话咽在肚子里。</p>
陆慕这才意识到了李世民的苦恼,讶然看着李世民:</p>
“这这皇帝不得痛不欲生得在公开场合不得跟个小媳妇似的?”</p>
比喻虽然不雅,却实实在在很贴切。</p>
李世民面色怪异瞅着陆慕,不好意思道:“便是如此”</p>
陆慕忽而哈哈大笑起来。</p>
“你们这做皇帝的也是,从来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乱讲,不然弄个青史留名,说不定便遗臭万年”</p>
陆慕习惯了口无遮拦,李世民也不在意。</p>
“你还是得给我像个办法!”</p>
陆慕之所以如此不在意这一点,真是因为自己的无所谓。</p>
无论是史书上记录的是李世民杀兄弟逼老父也好,记录的是自己杀兄弑弟也好,陆慕都不在意!</p>
多年以后,人都他娘的死了,在乎这名声有何用?</p>
但作为皇帝可不能如此想。</p>
“这个说实话,你给我说完这些史官的性子之后,我也没有把握,不过我倒是可以支个招儿试试。”</p>
陆慕说完这话,李世民忽然眼神一亮,看向陆慕的眼神有些迫不及待起来。</p>
陆慕道:“自家兄弟死了,无论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得弄个丧事儿?”</p>
李世民一愣:“你说得可是丧葬之事?”</p>
陆慕点点头。</p>
“这是自然,我本还有意”</p>
“这便对了,就如此”</p>
李世民觉得陆慕的建议很好,即使史官们不按照自己的一员修改史书,至少会给自己多一些美化。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1/51143/213629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1/51143/213629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