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玄幻魔法 > 萧梁帝业 > 第177章 洞悉京局

第177章 洞悉京局

推荐阅读:江山无限之烈风八骑领主:我愿建立一方乐土修仙之青墨珠沧桑之情我,天生反派,机缘美女全是我的开局满级号,你让我怎么输?执掌气运祭坛,我带领家族铸仙城天之初之紫微大帝校花别撩我,我只想打篮球!权力之巅

    谢宣怀殁于阵前,谢韬下落不明,太子势必要追究的。
    萧绍瑜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因战局明朗,数日前萧绍瑜便将亲卫李逸派往京城建康,刺探京中局势。
    戒严中的建康,挡得住大多数人,却挡不住武道修为了得的李逸。
    数日时间,他便将京中态势调查清楚。
    顿丘通往睢陵的官道上,两旁草木郁郁葱葱,正是一年中最繁茂的季节。
    慵懒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狭窄的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官道上北行的南梁使团。
    此刻李逸归来,他正在向萧绍瑜复命:
    “殿下,京中有变!”
    “可是太子针对本王有所动作?”
    乌眉略锁,萧绍瑜沉声问道。
    济阴之行,他没有按太子的指示听沈贺的,反而定了沈贺的罪,其人更是莫名其妙地死于狱中。
    虽说替刘广升脱了罪,给太子留了情面,他却仍不放心处事睚眦必报的太子。
    何况还有谢宣怀和谢韬的事,发生于后呢。
    尽管平日行事万般谨慎,然百密或有一疏,难保不被太子抓住把柄。
    李逸摇摇头,随后道明实情:
    “不是,是太子殿下于京中散布‘陛下已崩’的谣言,并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登基事宜!”
    “什么?!”
    萧绍瑜顿时惊呼。
    明眸光华四射,却昭示着他心中的狂喜。
    这是作死的节奏啊,太子爷你就这么急着给本王腾地方么,好人啊!
    梁帝活得好好的,梁军精锐尚在,在萧绍瑜看来,太子此举无异于玩火自焚。
    只待梁帝回京,太子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届时储君之位就会空出来。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呢?
    度过最初的惊喜,恢复冷静的萧绍瑜忽然意识到:
    若太子是针对于他,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铤而走险,其中必另有隐情。
    此外,即便太子最终失位,入主东宫的也未必是他。
    豫章、晋安二王的机会要更大,尤其是素有贤名的晋安王。
    “可知太子何以如此狂悖?”
    萧绍瑜觉得太子储位尚算稳固,似乎没有必要如此,遂究其因。
    他也不是没有猜测,比如某位皇子掌握了搬倒太子的铁证,或者是梁帝有意废储并走漏了消息。
    后一种猜测更为可怕,也更不符合萧绍瑜的利益,毕竟他羽翼未丰,尚需仰赖梁帝。
    而这种猜测并非凭空而来,须知宋文帝刘义隆便是因此而被太子刘劭所弑。
    “种种迹象表明,太子殿下的狂悖行径始于谢左卫回京。
    谢左卫逃回京后,当夜便觐见了太子殿下,不知说了些什么。
    此后,太子殿下由大兴检举转为大兴刑狱,牵涉甚广,尤其是晋安王门人,几乎尽数牵涉其中。
    谢左卫则被太子殿下擢升为领军将军,总领梁宫禁卫、京城防务。”
    领军将军?
    单凭私授“领军将军”之职,萧绍瑜便断定太子欲僭越登基是真的。
    而晋安王是太子储位的最大威胁者,宿怨颇多,太子格外针对不足为奇。
    萧绍瑜很好奇谢韬究竟跟太子说了些什么,能令太子如此决然,铤而走险。
    同时,他也理解,这种秘辛不是李逸可以轻易侦知的。
    “在京诸王百官持何态度?有何举动?”
    萧绍瑜问道。
    李逸能侦知的情报,他相信在京诸王百官必定亦可。
    透过他们的举动,萧绍瑜可以更准确的预估太子僭越的成功率。
    支持者越多,便说明太子越被看好。
    从中也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梁帝的坚定拥护者,哪些人是立场摇摆者。
    而于此刻拥护梁帝者,除了利益捆绑外,他们之中南梁忠臣居多。
    所谓忠臣,乃忠于南梁的国家利益,梁帝则是南梁国家利益的象征。
    须知战争尚未终结,支持太子而导致南梁内乱,致淮南国土于何地?
    无异于拱手送人。
    惟有忠臣,才会坚定的站在梁帝一边,维护南梁的稳定。
    这些人亦将是萧绍瑜统战工作的重点。
    “大部分人仍在观望回避,少数人在中书令的劝说下投靠了太子殿下。
    刑部厉尚书和御史台周中丞,先后拜访了临川王、太子殿下、袁太傅,不知因何未出袁府,再无动作。
    其中,厉尚书先因办案拖沓被太子殿下罢黜,旋即复职,标下以为他有投靠太子殿下之嫌疑。”
    李逸如实答话,并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对于他提到的变节嫌疑者厉维钧,萧绍瑜略有了解,他追问道:
    “冤狱可是出自厉尚书之手?”
    萧绍瑜略知厉维钧与袁安平、梁帝的关系,觉得他变节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助纣为虐的确凿罪证。
    而对于厉维钧这样坚持司法公正的刑律专家,放弃信念,帮助太子制造冤狱,便是变节的铁证。
    “这倒不是,判决皆出自大理寺卿王大人。
    据刑部传出的消息,之前厉尚书被罢黜,好像是因为他坚持秉公办案,不肯草草结案,忤逆了太子殿下之意。
    于此,标下有点想不通。”
    李逸想不通官场之事,并不奇怪,毕竟他没有从政经验。
    从逻辑上分析,厉维钧的官复原职,最大原因便是投入太子门下。
    然若有心投效,之前他又何必忤逆太子呢?
    这正是李逸想不通的地方。
    综合李逸前后所言,萧绍瑜却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在他看来,厉维钧坚持了原则,守住了底线,便不会是变节,更大的可能是妥协、有条件的屈服。
    而令他妥协的原因,萧绍瑜亦未想通。
    至于滞留袁府,则有可能是太傅袁安平对他的保护,不让他的手上沾染无辜之血。
    萧绍瑜可以肯定,太傅袁安平是坚定的保皇派,他帝师的身份便已注定别无选择。
    他能影响厉维钧,便间接证明厉维钧不会是变节者。
    与厉维钧同科的周刚峰,情况大致相当,他同样不可能是变节者。
    萧绍瑜没有对李逸解释,他反问道:
    “袁太傅不会是生病了吧?”
    闻言,李逸略有吃惊,忙回道:
    “袁太傅告假养病确已多日,据传病势日益沉重。”
    “可请太医令诊治?”
    华景素有“妙手回春”之医名,医术内外兼修,萧绍瑜自然想到了他。
    而且其子华珍,以供货协议附带条款的形式,萧绍瑜已将之从太医署成功挖至幕下。
    自然,他对华景的医道境界知之更深。
    “太医令已为袁太傅诊治多日,尚毫无起色。”
    华景出手,袁安平的病情却不见好转,此中透着蹊跷。
    萧绍瑜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袁安平是在拖延,所拖者必是劝进表。
    众所周知,上劝进表者必是尊者,又有谁能尊胜帝师呢?
    至于华景,他肯定是在帮袁安平的,因为华珍已然爆料:
    家父与袁太傅乃多年棋友,相交莫逆。
    虽说家父棋道独特,可能气疯袁太傅,好在妙手回春,尚可延年益寿。
    “盯紧京城,一旦太子僭越登基,速报本王。”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处淮南之远,洞悉建康局势。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5479/3665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5479/36656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