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玄幻魔法 > 萧梁帝业 > 第104章 南征之秘

第104章 南征之秘

推荐阅读:狼群行动山村孩子王穿越成小姑娘,圣上封我为大国师穿成温柔炮灰大师姐噬锤快穿大佬的灭世日记重生之青樱回来后整顿后宫星穹铁道:仗着师父华为所欲为!兵王令武龙青春烙印

    心境的转变,令连绵春雨的凉意十足、丝丝作响,化作了庆贺祝福的热情礼乐。
    天色的乌蒙阴沉,凉风的雨中肆虐,恍如封赏加身时,内心交织的庄重与躁动不安。
    属于申屠父子的春天,即将来临。
    北军大营,前将军杨彦超的中军帐内。
    “哈哈哈,申屠兄,此功若成,本将营中军职任你挑选,绝无不准之理!”
    杨彦超哈哈大笑,承诺军职。
    皆因他已看过手书,并意识到此必惊天之功。
    前将军乃北朝一方重将,其麾下不乏高品将号。
    闻赏,申屠昆顿时喜形于色,遑论二子。
    若能在北朝谋得高官厚禄,他是不介意放弃在南梁发展之念的。
    “那就拜谢将军了,呵呵。”
    “无须虚礼,走,随本将去见殿下。”
    杨彦超兴奋道。
    他拉着申屠昆的手臂,迫不及待地前往王帐,求见元沐。
    “殿下休息了么?”
    王帐前,杨彦超收住脚步,低声询问王帐亲兵。
    他就是再急切,也不敢直接闯进去。
    “回前将军,殿下正在与陛下特使会晤,怕是一时半刻不能见你了。”
    王帐亲兵朝不远处拱拱嘴,低声回话。
    内心焦急的杨彦超,耐着性子瞧了一眼。
    见是京城台军,便知王帐亲兵所言非虚。
    “可知陛下有何旨意?”
    “殿下会客,无令不得旁听,标下是真不知道。”
    他就算听到了些什么,也不会对杨彦超说的。
    若是嘴巴不严,他根本不可能在元沐帐前听命。
    杨彦超一拍脑门,暗道糊涂。
    元沐的规矩,他是知道的,正如王帐亲兵所言。
    他也不难为王帐亲兵,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京城台军,便转身返回。
    在心中,他默默揣测:
    “也许陛下特使,是来申斥殿下的吧?”
    此番北朝毁约南征,是元沐向北帝力荐的结果。
    非因他有多么好战,而因北朝之内并不平静。
    南征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移国内愈发激化的上层矛盾。
    而矛盾的起因为:北帝欲迁都洛阳,弃部落陋习,施行汉化国策。
    于占据中原的游牧民族而言,施行汉化确是以少御多之良策。
    北帝的头脑是清醒的,眼光也是战略性的。
    问题是:一旦施行汉化,随之必然效法历代中原王朝行中央集权,以强化皇权。
    如此,鲜卑贵族手中的兵权、财权,势必要被削弱,甚至剥夺。
    他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据北帝情报机关探查,已有镇将在私下串联,欲维护部落体制,从而维护手中的权力。
    按北朝制度,镇将多为鲜卑人,镇兵以鲜卑兵为主。
    其中也有中原汉人,但他们基本是鲜卑化的汉人。
    通常,一镇兵额三、五千人不等。
    若镇将联合,其兵权必重。
    虽说北帝所掌握的京城台军,乃北军主力,且规模颇巨。
    他却并无十足把握,在不伤元气的前提下,战而胜之。
    同时,北有柔然,南有南梁,也是北帝的顾虑所在。
    若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北朝内乱便在眼前。
    除非北帝放弃汉化国策,而这又是不可能的。
    于此微妙时刻,元沐力荐北帝发兵南征,并提出分封之策。
    鲜卑贵族,不是不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力么?
    那便以南土换北土。
    用打下来的南梁国土,换取他们的现有之地,并加以分封。
    各自打下来多少,便分封多少,全凭本事。
    此策也可以说是,镇将南封。
    开疆拓土、裂土封侯,太过诱人。
    同时,镇将之中多有好战者。
    他们早已厌倦了和平,自然会全力拥护南征。
    殊不知,元沐此策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其一,镇将南封,北帝的迁都与汉化国策,便能顺利施行。
    如此,中央集权之势必成。
    其二,镇将南封之地,位于南北两朝交战的前线。
    使其与南梁彼此削弱,得渔翁之利者必是北帝。
    这也正是北帝纳谏,悍然毁约南征的深层次原因。
    然而北朝大军两路渡淮,犹如神兵天降,却并未达成预想中的战果。
    顿兵坚城,南北对峙,态势焦灼,粮道堪忧。
    突袭的优势,在梁军的坚忍奋战之下,已然消弭于无形。
    裂土封侯遥遥无期,麾下兵卒却是多有伤亡。
    镇将已是多有怨言,甚至有人公然鼓噪撤军。
    他们好战不假,却也是无利不起早,赔本的买卖不做。
    杨彦超出身氐族,又于阵前连吃败仗,威望大跌。
    其麾下镇将,更是愈发不服管教。
    若非元沐来援及时,且出身鲜卑皇族,威望十足。
    稍有不慎,杨彦超麾下镇将,便有分崩离析、各自为战之可能。
    北帝又何尝不知镇将习性,不着急就怪了。
    若是就此班师,再想南征,数年之内动员力必然下降。
    镇将仍盘踞北方,北帝既定国策无法施行,皇权无法强化。
    雪上加霜的是:失信于南梁,岁贡极有可能中断。
    而失去了这笔岁贡,北朝财政状况必然倒退。
    北帝对镇将的赏赐,必然大不如前。
    国策抵触,利益受损,镇将的不满情绪必然愈发高涨。
    同时,免去岁贡,南梁国力势必逐年增强。
    于北帝而言,此战只能胜而不能败,镇将南封之策必须实现。
    据此,杨彦超认为:特使是来斥责战事不利,并代天子督战。
    王帐内,北帝特使、中常侍宗焕说道:
    “出京前,陛下再三叮嘱下官,务必当面询问殿下:我朝大军何时可破梁于淮南?”
    宗焕是中侍中省的副长官,负责侍从护卫,参政议政,实为权势极重的宦官。
    放在明朝,大致相当于司礼监秉笔太监。
    北帝以他为特使前来,可谓分量十足。
    明明是火烧眉毛的事,然而从他口中说出,却有种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感觉。
    除了表明他城府颇深,也可看出北帝并无申斥元沐之意。
    淮南之战,北帝终归是要倚重元沐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魏前将军杨彦超,许申屠昆以军职。魏帝遣中常侍宗焕晤彭城王元沐。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5479/36654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5479/36654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