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玄幻魔法 > 萧梁帝业 > 第78章 门阀政治

第78章 门阀政治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庆功宴后,睢陵城内出现了异常忙碌的夜景。
    随处可见,举着火把的私兵队列和运送粮草的车队。
    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犹如蜿蜒小溪,分别朝郡仓、军营汇聚而去。
    未免发生不必要的拥堵,萧绍瑜在每个路口都安排了差役,作为引导,并置火盆照明。
    其作用类似于后世的交警,明显提高了调度的效率。
    同时,他命李逸率巡逻队,加强巡逻,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纠纷。
    为私兵、粮草调度,保驾护航。
    后勤事宜,萧绍瑜委任李东阳全权处置。
    诸如入库登记造册,出库审批及接收回执,定期承报军需物资结余情况及可持续时间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的就是后勤保障。
    这样重要的岗位,萧绍瑜是必须用自己人的。
    对于这一点,李东阳也是深知其中三味。
    此刻,他坐镇郡仓,正在严明纪律。
    “本官奉九殿下王命,督理军需物资。
    凡出入郡仓,皆须经本官首肯,没有本官的手谕,任何人不准出入郡仓。
    违者,依军法从事。”
    同时,每笔出入记录,他皆要亲自过目,切断郡吏营私舞弊的可能。
    为确保纪律的严格执行,他向范雍借调了一队追云骑,负责郡仓门禁。
    私兵调配事宜,萧绍瑜则全权授命范雍。
    由范雍依各营实际情况及防区重要性,进行及时调配。
    在调配前,范雍有意将诸氏私兵打乱重编,再行调配。
    他所防范的,自然还是通虏。
    若一族私兵集中在某一城,便相当于给其家主通虏,打开了方便之门。
    打乱重编,便是运用了经典手段:掺沙子。
    自古人心难齐,诸氏家主不可能在通虏这等私密事情上,达成共识。
    故其族私兵,实际上是处于相互监督的状态。
    如此,方能将通虏的风险降至最低。
    范雍做事滴水不漏,四城皆有他所派的监军。
    监军的核心要务在于督将,毕竟将领通虏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兵。
    古今帝王将帅用兵,多用此策。
    究其原因:信任的来源不是说,而是行动。
    绝对信任,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譬如萧绍瑜对范雍的信任,就是绝对的。
    因为他们的命运是绑定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具体到操练事宜,范雍则下放权力,交由各营校尉具体落实。
    随着私兵的陆续入编,睢陵四城的防御力量快速充实起来。
    经历了夜战的郡兵和青壮,终于可以松弛紧绷的神经,分批撤回军营休整了。
    有此两大重臣分掌兵权与后勤,萧绍瑜方能安枕无忧。
    “伯勋,通知叶参军撤下来吧。”
    “是。”
    范伯勋领命退出正堂,朝庆功宴会场处的环绕假山走去。
    叶清玄率所部中兵,自庆功宴始便一直埋伏在那里。
    若是有人胆敢假戏真做,叶清玄就是扞卫萧绍瑜的底牌。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幸运,所谓幸运,不过是准备充分罢了。
    无疑,栾云、钟山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对于陈朴,就没有考验的必要了,因为萧绍瑜用他,却不会信任他。
    这个人太危险,而且还是一个极致利己主义者,对任何人都没有忠诚可言。
    随侍在侧的刘广升,心中忽然有了明悟。
    “难怪庆功宴上,范郎将一直站在老夫与李长史身后呢。
    原来,他是奉了殿下之命,在暗中保护我们。”
    他想得没有错。
    当时,萧绍瑜内着软甲,自信还没有人能伤到他。
    至少,他坚持到叶清玄率部平乱,是没有问题的。
    是故,他命范伯勋着重保护李东阳和刘广升。
    毕竟二人不习武道,缺乏保命的手段。
    “刘参军,重掌济阴刘氏,你可有把握?”
    萧绍瑜问。
    他将刘广升单独留下来,所为的正是此事。
    随着济阴许氏的垮台,济阴刘氏便是济阴士族之翘楚。
    刘广升能否顺利重掌之,决定着萧绍瑜在济阴士族中的影响力。
    此刻,刘广平虽然伏诛,刘广升想重掌济阴刘氏却并不容易。
    按梁律,他需要得到兰陵本宗的契书,方能名正言顺。
    亦如之前的刘广平。
    难处就在于:兰陵本宗是不可能给他契书的。
    但办法也不是没有,就看他有没有这份魄力,又能否说服族老了。
    “下官决意脱离兰陵本宗,族中若有人持异议,除之!”
    刘广升决然道。
    其实,萧绍瑜宴前吹风时,他已然下定决心。
    “有魄力!
    你放心,本王必不负你!”
    萧绍瑜作出许诺。
    究其渊源,需从九品观人法的确立说起。
    九品观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存世四百余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魏王曹操薨,曹丕继位魏王,继任丞相,掌大权。
    曹丕纳尚书令陈群之见,确立九品观人法。
    曹操终其一生无法称帝,曹丕却因九品观人法,同年十月称帝,改元黄初。
    非是曹丕比老爸高明,而是他向士族妥协了。
    因为九品观人法,是以当时官员的品级,确定其所在家族之门第。
    在法律上,他确保了官员的利益。
    像陈群的儿子,只要出仕,肯定官职低不了。
    那些大汉的死忠,必须拥护曹丕称帝啊,这皇帝太好了。
    后来的司马炎,做得比曹丕还优秀。
    在法律上,他确保了官员的世袭。
    也就是说,尚书令的儿子还是尚书令。
    结果自然是,曹魏的死忠拥护司马炎称帝了。
    史称九品观人法,于西晋渐趋完善。
    能不完善么?历史都是文官写的嘛。
    传至南梁有所变化,却万变不离其宗。
    兰陵本宗家主刘广博,官居中书令,门第上上。
    一旦脱离兰陵本宗,便意味着济阴刘氏的门第品级必然下降。
    若族中子弟出仕,官职上限亦将随之降低。
    降易,升却难,这正是门阀政治的桎梏。
    无疑,刘广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也可以说,他将自己与本族的未来,押在了萧绍瑜的身上。
    惟有萧绍瑜得势,升其官职,才有济阴刘氏门第重论的那一天。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命新昌太守范公雍掌兵权,南康郡王府长史李公东阳掌军需,固睢陵。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5479/36653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5479/366539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