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 > 第六十章 自带滤镜十几层

第六十章 自带滤镜十几层

推荐阅读:一不小心掉到富贵人家穿书后成了顶流女明星和男配HE了四大家族:禁欲大佬宠上天我在暴力城市当刑警小师妹天生神力,一拳就能捶破天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一人之下:带着十四亿人成仙笔友来信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撩你又不肯,我死遁后你疯什么?

    李老四不想老爷子们挨累,开口就要拒绝。
    但李老太去抢先说道。
    “好啊,以后就劳烦几位老兄弟了。”
    自从签了那张种地文书,老爷子们就跟着李家一起吃饭。
    不得不说,多了六口人,灶间的活计一下多了不少。
    幸好老爷子们不挑拣,什么说道没有。
    只要是熟的,热的就行。
    所以,李家也没觉得太麻烦。
    但老爷子们还是有些心虚。
    一人每顿只肯喝一碗粥,一个饼子。
    吃个大半饱就行,不愿意占李家便宜。
    如今,他们有了活计,能帮李家分担。
    以后,想必再吃饭也能挺直腰板。
    果然,李老太把骡子交给他们,老爷子们高兴坏了。
    待得孩子们过了瘾,就把骡子牵了回去。
    李老二兄弟几个,张罗了一些东西。
    把赵家大门口一侧的猪圈重新钉了钉,以后就是骡子的地盘了。
    整整一日,李家和赵家门前就没断了人。
    满村老少都来看过了,自然也是羡慕。
    这么好的骡子,没有二十两买不下来啊。
    还有那辆八成新的板车和犁杖,加一处没有二十五两下不来。
    李家这日子,还没开春种地呢,就这般红火了。
    有人羡慕,自然就有人嫉妒。
    私下说起闲话,免不得酸溜溜几句。
    “李家就是能显摆,总共才几亩地啊,就买牲口了。
    二十多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回来。
    怕是两年都要白干,就剩一个骡子。”
    说来也巧,正好被村长听见,就呵斥道。
    “不懂就别瞎说,你们知道什么!”
    他借机会就把赵老头儿六个的田地,一起包给李家的事说了。
    “李家就算劳力多,三十亩地也不少。
    买个牲口家里省力!
    再说老四走镖,老四媳妇儿有上灶手艺。
    老二当先生,老三会做泥瓦活计。
    人家李家赚银子不难,哪里就差二十两银子了。
    你们有这功夫说闲话,不如多琢磨一下,也学点手艺。
    省得看人家过日子眼红!”
    村人被骂的脸红,想了想,不服气嚷道。
    “二十亩地,李家只给口粮,真是占便宜了。”
    村长瞪眼睛,“占便宜?
    要不要我去说和,这便宜让你占了?”
    那村人立刻缩了脖子。
    二十亩地,说得好,一亩地一年最少二两出息。
    其实,最近几年天灾太多,一年出产能糊口就不错了。
    而且赵老头他们年岁大了,以后有病有灾,管还是不管?
    占便宜,还是吃亏,真是不好说。
    “心里都明镜似的,就嘴巴非得痛快一下。
    我警告你们,咱们村里刚刚好起来。
    你们敢因为那张破嘴,搅和了村里的好兆头。
    别怪我狠心,把你们撵出去!”
    “不敢,不敢。”
    众人更是低了头,纷纷开口保证。
    他们刚才也真是痛快一下嘴巴。
    仔细想想,李家来了村里,好像真是热闹很多。
    就是外村人见了他们都不会皱眉绕路了。
    反倒是主动打招呼。
    这个问问李老四媳妇儿上灶手艺好不好?
    那个问问李家的小孙女当真有福吗?
    听说谁抱了都赢钱…
    不说,村里村外如何喧闹。
    只说李家依旧按部就班的过日子。
    眼见就是三月了,佳音终于学会了爬行。
    不是那种青蛙式,而是正经的四肢着地,爬的飞快。
    如今家里的大炕,已经整个都是她的天下了。
    陶红英端了白米粥和咸鸭蛋进来,见闺女累的小脸通红。
    她就忍不住笑道,“这孩子,真是太有劲头了。
    比家喜家安他们小时候都要闹腾。”
    李老太对上孙女,就自动带上十几层滤镜,看孙女哪里都好。
    “有劲头好,俺们福妞儿身体健康。”
    陶红英无奈,冲着闺女敲敲饭碗。
    佳音就迅速爬了过来,扯过饭兜往老太太手里塞。
    老太太哈哈笑,赶紧帮忙系在身前。
    佳音这才拿这勺子,对上一碗白米粥,半个咸蛋黄。
    还不等吃,她就口水哗啦啦。
    终于吃上咸蛋黄了,实在太激动了,怎么破?
    去年就安排家里人捡鸭蛋鹅蛋。
    过年时候,家里也开始吃了。
    但她太小了,一直沾不到啊。
    如今马上八个月了,她的食谱也丰富多了。
    虽然小手还是不太听话,经常洒得到处都是。
    可她依旧坚持自己吃,练习再练习。
    一切都是为了尽快自主进食!
    为了多吃,为了快快长大…
    日子在佳音的盼望里,过得越来越快。
    就在佳音第一次扒着窗台,颤巍巍站起来的时候,春耕也开始了。
    除了李老太带着孙女在家做饭,全家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下地了。
    家仁学院那边也放了春耕假,家义也从外边赶回来了。
    这样,李家的壮劳力,就有八个了。
    家喜家安加一起算一个。
    新买的骡子取名叫大青,套了犁杖,早出晚归在翻地。
    为此,李家除了草料,每日还要喂一顿豆子。
    赵叔几个,负责往地里送水送饭。
    还要把两家的菜地翻开,背垄,种下菜籽。
    总之,老老少少没一个闲着的。
    佳音心疼家里人,又帮不上忙。
    于是,每日都从小院往外拿东西。
    今日一块猪肉,明日一堆鸡蛋鸭蛋。
    后天又是一堆新鲜的萝卜白菜,甚至还扔出两只母鸡。
    当然最多的还是兔子。
    因为小院的兔子夫妇实在太能生了!
    白菜萝卜都要供给不上它们一家吃了。
    佳音只能帮助它们,赶紧实现兔生价值…
    李老太也是习惯了,来者不拒。
    孙女给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半点不舍得。
    本来春耕秋收这样的季节,就是最累的时候。
    最穷苦的人家都要吃几顿干饭呢。
    吃不饱,吃不好,哪有力气干活。
    于是,李家的饭桌前所未有的丰盛。
    几乎每天都有一盆红烧兔肉,偶尔炖个小鸡蘑菇。
    炒鸡蛋,蒸蛋羹,简直是每日都少不了。
    李家老少吃的是嘴角流油,隔壁赵叔几个则是心惊胆颤。
    这李家不过日子了,春耕之后,全家要扎脖饿死吗?
    但李家生怕他们不肯放心吃,每次饭菜送的很多。
    剩了也不肯拿回去!
    天气越来越热,过夜的吃食容易坏。
    说不得,老爷子们只能闷头吃了。
    村长惦记老兄弟们。
    好不容易家里忙完,就赶来看看。
    结果,老兄弟们根本没什么疲惫模样。
    反倒各个都胖了一圈儿…
    再看早饭桌儿上,一人一大碗二米粥。
    一个流油的咸鸭蛋,还有一大盘子的饼子。
    他都忍不住流口水,上手分了一半鸭蛋解解馋…
    李老太除了做饭,拾掇家里,做好后勤。
    再闲下来,她就在村里走动,到处讨要种子。
    白菜萝卜,油豆角,豇豆,芥菜,紫茄,南瓜…
    总之,只要有种子就要。
    然后,带回家就塞给小孙女。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5/5345/35872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5/5345/35872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