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第97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97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推荐阅读:爱情公寓:我成为了电台主持!亲爱的灵石太子妃她断案如神乱说天国夫人重生?疯批反派强吻不放手!崩铁:51章旋转肘击纳努克卷王的修炼手册带着空间,躺平青石湾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盘古神藏

    吕布是个粗人,具体有多粗只有他自己知道。

    粗人的神经通长都比较大条。

    听到董卓爽朗的笑声,吕布逐渐放宽了心。

    他很庆幸,自己弃丁原投董卓。

    丁原只是个执金吾,麾下万余人,而董卓是相国、更是大汉第一军阀,其在长安屯兵七八万,河东屯兵二三万、在洛阳城还有六七万人马。

    如果能够在董卓军中崭露头角,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也都是可以畅想一下的

    ……

    丁原死,部众撤走没多久,消息就传到了衮衮诸公耳朵里,尤其是袁隗与袁绍,俱是大惊失色。

    程远志可是前者的义子!也就是说,他袁家插手了这件事。

    这一点很重要,接下来面对董卓的时候气就不那么壮了。

    不过,一想到侄儿袁术已到南阳,稳住了脚跟,麾下已经聚起数万兵马,袁隗心里又有了一些底气。

    当务之急,还是赶紧让义子离开洛阳。

    董卓可是个记仇的人。

    虽然不太清楚董卓为何会被堵在城外半个多月,但想来应该与义子有关。

    ……

    此时,程远志已经率众过了黄河,驻扎于河内郡。

    吕布归了董卓后,他这点兵力就不太够看了。

    再堵住洛阳城门,不亚于螳臂挡车,自寻死路。

    不过,离开洛阳之前,程远志已经把之后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刚到河内,就听说朱儁半个月前被董卓调回了洛阳,新任太守是王匡,此刻还未到任。

    这个发现让程远志很开心,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赶路速度是非常慢的,哪怕洛阳与河内仅一水之隔,从洛阳出到河内郡治所怀县,也要两到三天。

    这段时间,足够他操作起来了。

    想到这里,程远志就忍不住发出了“桀桀桀”的怪笑。

    王匡原是大将军府掾,何进死后,他假意向董卓靠拢,于是便得到了董卓封赏。

    本来,这个任命在半个月前就下来了,由于董卓被堵在洛阳城外,政令俱废,王匡就停留在洛阳城中观望。

    现在,鲍信走、丁原死,董卓重回朝堂,威势更甚以往。

    百官瑟瑟发抖。

    王匡也想去河内上任了。

    但是走到河边渡口一看,半条船儿都没有。

    好不容易寻了个猎户,绑了个木筏过了黄河,结果刚上岸就被夺了印绶,扣押起来。

    然后,他就整天与小黑屋相伴了。

    没有生命危险,想要自由却是不可能。

    对于王匡来讲,这样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

    只在小黑屋里待了三天,他就崩溃了,摇窗哭喊道:

    “来人啊,我服,我不当河内太守了。”

    “放我出去!”

    “或者杀了我!”

    “不要再关我了,屋子里太黑了……太臭了……还有老鼠……”

    小黑屋里不见天日,伸手不见五指,吃喝拉撒都在里面,黑和臭只是其中最显着的两个特点而已。

    另外还脏、乱、差,恐、静、绝……

    听闻王匡服了,程远志大手一挥,将他放了出来,隔着老远,捏着鼻子问道:

    “我听说你服了?”

    王匡痛哭流涕道:“服服服……袁公子放老夫回去,老夫不当这个太守了。”

    “嗯,回到洛阳后知道该怎么跟董卓老儿说嘛?”

    “知道,知道,老夫能力不足,自愿将太守之位让予公子。”

    “很好,我会让义父在陛下面前保举你为河南尹。”

    “多谢,多谢。”

    “来人,送王公上路……啊不,上船……”

    “老朽告辞,告辞……”

    王匡狼狈的被送走了。

    程远志周围的大小将领,一个个面露崇拜地看着他。

    弹指间,州郡易主,原太守俯首帖耳。

    或许这就是英雄。

    “大帅威武……”

    程远志朗声大笑。

    丁原的部众都觉得新大帅很有人格魅力。

    以往,他们在丁原军中当兵,由于丁原很严肃,不苟言笑,叫人快活不起来。

    不像现在,不但待遇提高了很多,还可以嬉笑怒骂,不受责罚。

    只要训练时认真,绝对服从军令,那么获得赏赐和升迁的速度是很快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大帅与他们吃住在一起,还教他们唱歌。

    虽说歌名有点奇怪,但是歌曲好听啊……充满了节奏感,老带劲了。

    《他说风雨中吃这点苦算什么》

    《今天多流汗,阵上少流血》

    《咱们士兵有力量》

    《咱,保家卫国的人》

    《没有新大帅就没有新并州》

    《北风吹、黄河吼、大汉出了个袁程手》

    许多兵士发现,越唱这些歌曲,队伍之间的互信度和凝聚力就越高,同时就就越崇拜大帅。

    他们本就是闻名天下的并州狼骑,战无不胜,现在更觉战斗力翻了一倍不止。

    见并州狼骑逐渐有了信仰,程远志对这种情况喜闻乐见。

    有了这层关系纽带,他就永不担忧军队失去掌控。

    只不过,最近几年一直待在洛阳,没有回过黑山,以至于现在的黑山部众大多都不认得他了。

    去年张燕来信说,黑山部众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万,在速伯的打理下,早已自给自足,正稳步迈向小康生活。

    这个消息令程远志欣喜之余,又很惭愧

    此前,他对黑山军完全是放养,并没有想到黑山军却是发育最快的一部。

    比上党郡的发展速度可快太多了!

    时至今日,他都有点不太好意思去见张燕这个便宜大舅子了。

    当然,这也说明多维人才的重要性。

    若非速伯,黑山军断然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原历史上,张燕在黑山经营了三十年,还是老不够吃,经常下山劫掠州郡。

    而速伯,只用了短短四五年,就搞定了一切。

    这其中固然有那一千斤新粮食种子的功劳,但更多是体现了速伯的个人能力。

    在程远志的记忆里,汉末这段历史里,并没有速伯这号人,也没有速该。

    程远志指的是人,不是名字――因为速该的名字是他给起的,

    也许,自己来到大汉后,先是速伯救了自己的命,自己又改变了速伯的命运。

    相互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若自己没来,速伯说不定早已丧身虎口。速该不是困于小孩子状态,无法长大而自生自灭;就是被野兽叼走,成为野人。

    否则,像速该这么高武力值的人,缘何历史上会无名呢?

    在此时大汉,论武力值的天花板,那肯定首推吕布,速该虽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却不能说明速该就有了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的实力。

    众所周知,吕布一身武艺都在方天画戟上,另外他没骑赤兔马。

    有赤兔马和没赤兔马的区别,看一看关羽得到赤兔马前后的表现就知道了。

    在得到赤兔马之前,关羽是什么样子的?

    从与刘备结拜到公元200年,十五六年里的战绩,就只是杀了几个黄巾贼。

    但得到赤兔马后十几年的战绩呢,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同样的一个人,有赤兔马和没赤兔马的差距一目了然。

    更别提吕布没拿画戟。

    另外,这其中还有一个气势因素。

    那时,吕布刚杀了义父丁原,处于理亏的一方,而速该处于有理的一方。

    理直则气壮,理亏则气怂。

    因此,双方出手的力度是不同的――一方全力以赴,一方因为理亏而瞻前顾后。

    所以,程远志预估了一下,此时,速该最多能抵挡全副武装的吕布八十招左右。

    最少应在五十招左右。

    已经非常不错了。

    就武力值来说,速该的确比不过吕布。

    但是速该不是吕布那样的莽夫,他是有统兵能力的。

    这从其三言两语收复丁原余部就能看出来。

    这几年,在速该性格成型的年纪,受到了后世思维的影响,勇而不急、猛而不莽,做事很有分寸。

    这是吕布所不具备的优点。

    或许也正是因为智力与武力齐头并发,速该的武力值没有想像中那么高。

    要知道,当年他可是十二岁就杀过虎的。

    这样的身体素质,长大了应该是项羽、李元霸的模板。

    但最终只是成了个心思缜密版的张飞。

    或许这就是造物主的神奇之处,不会把所有优点都给一个人。

    ……

    在程远志占据河内的时候,袁绍、曹操也纷纷逃出洛阳。

    董卓要废帝立新,袁绍拔剑与其硬刚,说出了那句他一辈子最高光的话:“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而后挂印东门,扬长而去。

    端的是潇洒异常,逼格满满。

    袁绍走后,董卓对袁隗道:“你侄儿太过无礼,老夫看你的面子,姑且饶恕他,这废立之事,你看如何?”

    袁隗政治修养可不比董卓差,且深知平等交换原则,董卓放过袁绍的条件就应在这里,遂说道:“愿听相国定夺。”

    董卓起身环视百官,厉声道:“再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皆俯身听命。

    宴罢,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老夫深恐为后患啊。

    周毖进言道:“袁绍忿忿而去,若逼迫太急,他势必为敌。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若聚集豪杰以抵抗,关东之地,必脱离董公您的掌控。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袁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亦附和道:“以我观之,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反倒是另外两人,袁术、袁射,一据南阳、一据河内,呈南北夹击之势,董公不得不防啊。”

    董卓深以为然,同意了这个提议,差人追上袁绍,拜为渤海太守,受冀州牧韩馥节制。

    不多久,曹操也麻溜的逃出了洛阳。

    中平六年(189年)十月,董卓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关东各地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齐聚酸枣,推举袁绍为盟主。

    至此,诸侯讨董的大幕,

    徐徐拉开……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37/37281/153211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37/37281/153211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