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八十八回 闹幺蛾子

第八十八回 闹幺蛾子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杨承应的自信,来源于实力的增强。
    而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兵马。
    目前为止,金州卫旗下在编兵丁共计八千三百五十九人。
    尽管来源有些复杂,但经过前段时间北上的连番征战,以及丰厚饷银的激励,兵丁士气高涨,忠诚可靠。
    作为前一世的军校高材生,杨承应很清楚热血没问题,真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训练有素。
    因此,在杨承应回到金州城后的第二天,就在校场点兵。
    他身先士卒,盘膝坐在点将台上。
    军中掌握名册的孔目,按照名册一一点名。
    坐在校场里的兵丁,竖起耳朵听。
    点到谁,谁出列。
    杨承应会让公孙晟等亲卫上前检查,发现有异常的,当场要求该士兵跑五公里,绕着校场跑。
    检查合格的,就当场领取下个月的饷银,一两四钱和一斛米。
    这样做,虽然慢一些,有利于杨承应第一时间掌握士兵的情况。
    所有将领不许在场。
    只有宁完我和茅元仪在,坐在杨承应的身后。
    为了不让罗三杰求情,杨承应故意把他支开,今天一早出发,去了登莱。
    “将军真是严苛啊!”
    宁完我看了一会儿,不禁感慨了一句。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死人的。如果将领无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如果兵士无能,说不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于熟读历史的杨承应来说,教训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刻。
    最典型的,自然是淝水之战。
    空前强大的前秦军队,却因为士卒的溃逃而吃败仗。苻坚和王猛辛苦半生打下来的基业,也轰然倒塌。
    “将军所言极是,正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饱读诗书的茅元仪,对此很理解。
    “有道理。将军,对于鸟铳的铸造是不是该提上议程。”
    宁完我微微一笑,很自然的转入下一个话题。
    “止生兄,以为如何?”
    杨承应看向茅元仪,这事儿还得听他的意见。
    茅元仪想了想,提出了几个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必须确保有稳定的供货渠道。
    第二,铸造鸟铳需要熟练工,搞不好会出人命。
    第三,地址的选择问题,必须提防可能的奴酋入侵。
    这几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我让罗将军前往登莱,密会游士浑,就是想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杨承应解释道:“提供上等的生铁,对于那帮朝中勋贵来说,易如反掌。”
    “最好还是自己冶炼。”
    茅元仪摇头苦笑,“他们是什么德行,将军比我清楚。”
    上次提供给杨承应的五百杆鸟铳,是实收五百。本应收到九百杆鸟铳,其中四百杆质量有问题。
    茅元仪看了之后,严令士卒不得使用。
    最有趣的是,据说兵部上报给内阁的数字,既不是五百,也不是九百,而是一千二百。
    都说大明管理火器如何如何严格,这次算是让杨承应大跌眼镜。
    “原材料我会想办法解决,接下来就是熟练工。”
    杨承应忽然想到了什么,问茅元仪:“止生兄,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熟人?”
    “懂火器的人吗?”
    茅元仪想了想,眼前一亮:“还真有。”
    “谁啊?”
    杨承应赶紧问道。
    “孙元化。”
    茅元仪一字一顿的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杨承应一拍大腿,自己怎么把他忘了。
    接着,就听茅元仪介绍孙元化的生平:“字初阳,号火东。他是万历四十年中的举人,可惜此后一直没有中进士。”
    “师从徐阁老学习火器和数学,于是放弃科举一途,回嘉定老家潜心研究西学。”
    “估计到现在没有出山。”
    等茅元仪介绍完,杨承应当即道:“太好了!这的确是我需要的人才,就怕他不肯来辽东。”
    “初阳兄一直关心国事,如果写信给他,相信他会来的。”
    茅元仪很自信地说道。
    “太好了!”
    杨承应双手一拍,“那就请止生兄写一封书信,我派公孙晟南下把书信送给孙先生,请他速速北上。”
    “好。”茅元仪答应后,便起身离开,去写书信。
    杨承应唤来公孙晟,交代他携书信南下,亲手交给孙元化。并叮嘱他,事情成与不成都回来汇报,不许采取胁迫等不当手段。
    公孙晟一一记下,向杨承应抱拳行礼后,起身离开。
    点兵持续了整整一天。
    杨承应和台下士兵一样,在太阳下面坐着。
    眼看天色渐晚,杨承应才让士兵们回去,没点到名的,明天一早再来。
    至于点到名,都要么执行任务,或者继续训练。
    散了后,杨承应没有立刻回府。
    而是骑马去找齐大壮。
    齐大壮以前烧炭,现在负责打造农具。
    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将军,您终于回来了!”
    以莫麻子为首的部分工匠见到杨承应,激动的直磕头。
    杨承应不在金州城的这段时间,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部分工匠又开始整活,把以莫麻子为代表的部分工匠吓得够呛。
    “我来看看,你们到底工作的如何。”
    杨承应轻拍齐大壮的肩膀,“希望齐壮士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要再出幺蛾子才好。”
    熟知内情的众工匠面面相觑,很有默契的不吭声。
    “将军,俺向您保证,虽然有些地方不合适。”
    齐大壮把胸脯拍得邦邦响,“绝对按照您离开前的指示,都在认认真真的打农具。”
    “那就先跟我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杨承应看出猫腻,但没有立刻发作。
    “俺手下现在有守备三十人,工匠八十人,杂役一百三十人,炼铁炉五座,炭窑三座,馒头窑一座……”
    “等一等?”齐大壮还没说完,就被杨承应打断了,“馒头窑是什么东西?”
    “回……将军的话,是……是烧瓷器的窑炉,因为形状像俺们吃的馒头,所以叫馒头窑。”
    齐大壮。,一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居然说话的声音越说越低,可见是多么的心虚。
    又整这些幺蛾子!
    “胡闹!你们不好好打造农具,搞什么瓷器?”
    杨承应被齐大壮气得不轻,当即下令:“去,给我拆了!”
    “是!”
    早料到将军会生气,齐大壮也不敢辩白,答应一声,就要去喊人拆窑。
    “等等……”
    茅元仪却一反常态,公然叫住了齐大壮。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3/3717/23953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3/3717/23953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