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乱国 > 第二十四章 三样菜

第二十四章 三样菜

推荐阅读:全服第一刺客竟在甜品店打工?时总别虐了,二小姐她以身殉国了四合院:万界垃圾回收站七零:替嫁糙汉后,我在京都搞科研仙武:无限推演金钟罩,横推万古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不可思议的正确幻想特战队长的官场风云斗罗大陆之三眼白虎

    凌乱秋发明的抗旱天车很快就传遍了杭州城,十里八村的族长带领着本村的木匠源源不断的赶来参观学习,而张家庄族长也发动本村所有的木匠和壮劳力参与到轰轰烈烈的造水车当中,没多久,张家庄的丹水河边就矗立了十几个大水车,因水车昼夜旋转不停,基本上水车轮辐半径在5米左右的就能浇100多亩地,而半径更大些的10米左右的就能浇接近两百亩地,张家庄的村民们看着这些不用人力就能浇灌上水的水车,家家喜出望外,人人喜气洋洋。

    很快,杭州城的知府大人就知道了,亲自带着师爷和两个跟班匆匆忙忙的直奔张家庄而来。听说知府已经到了丹水河畔去看水车了,张家庄的族长带上高木匠也赶忙赶去河畔,张家庄可是有好多年没有来过县官了,听说还是在很久前本村出过一个进士,有县长来过祝贺,好多年了,更别提再大点的官了,所以,族长很是激动,一路上不住催促着凌高木匠和凌乱秋,凌乱秋在心里很不在意,做为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有什么值得激动的呀,不过这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还是可以理解族长的心情。。

    站在丹水河边,亲眼看着清澈的河水被这一个个造型奇特,设计新颖的水车源源不断的抽出来,再流入干涸的土地,杭州知府陶丹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陶大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绿色宽袍,腰束革带,白面无须,虽然称不上有什么雄才大略,但自从做官以来也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做事情,杭州城的老百姓对这个老爷还是挺满意的,原本指望今年能继续官升一级,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把陶大人逼上了水深火热当中,如果没有解决好,就等着回家养老吧。

    而如今,望着这些水车,陶知府恨不得马上在全县范围内都装上这个新型的水车,解决好干旱问题。“参见知县大人,小老儿是张家庄族长张三喜,这个是高长山高木匠,这个是凌乱秋。”三叔公三人刚一见知县就赶忙来行礼拜见。

    “无需多礼,无需多礼,是本官应该感谢凌乱秋凌公子和高师傅以及张家庄的众百姓,有你们这次自行设计制造的水车可是立了头等大功,解决了这次大旱问题,利国利民,造福万代呀”陶知府连忙拉住三叔公,也示意身边的师爷拉住行礼的高木匠和凌乱秋。

    参观好凌乱秋设计的抗旱天车,陶知府兴冲冲的答应了三叔公的邀请,就留在张家庄吃顿便饭,顺便也好好的和凌乱秋交流一番,看着不卑不亢,卓尔不凡,儒雅阳光的布衣少年,陶知府也是内心里赞叹不已,单凭人家这份宠辱不惊,他日非池中之物呀。

    因为凌乱秋和秀儿这次回来是借助在大福嫂家的,执意要到凌乱秋家吃顿便饭,于是连同三叔公高木匠,陶知府和师爷以及两个随从,来到了大福嫂家。

    看到知府老爷和董师爷的到来,大福嫂还有高大福和秀儿有些手足无措了,慌慌张张的施礼拜见,嘴里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知府老爷能到自己家吃饭,传出去该是一件多大轰动性的荣耀事呀。

    在做饭问题上,大福嫂有些犯愁了,做什么好哪,人家知府老爷啥没有吃过,在这个小山村该能做出什么饭呀。“大福嫂不用操心,按照我说的做吧”凌乱秋抽时间来到厨房,小声对大福嫂说道,随后附在大福嫂耳边说了一通,而后,大福嫂笑逐颜开的拍了拍凌乱秋的肩膀说“就你鬼点子多,我就按照你说的做,让你高大哥和秀儿现在都过来帮忙”

    对于东坡肘子这道名菜凌乱秋还是再熟悉不过了,前世做销售的时候没有少吃。据说东坡肘子其实并非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来,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东坡。东坡享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这道菜简单异常,但是妙在火候配料上,这次招待知府老爷的第一道菜就是这道东坡肘子。

    凌乱秋招待知府老爷的第二道菜是鲤鱼焙面,据记载,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开封府衙着名厨备膳,贡奉“糖醋熘鱼”,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光绪称之“古都一佳肴“;慈禧高兴地说:“膳后忘返“。随身太监手书一联:“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赐给开封府以示表彰,用丹水鲤鱼做原料,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焙面”以称“龙须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来,不断改进,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称“焙面”。这些材料对于住在丹水河边,以面食为主的凌乱秋家人来说,原料都不是问题。

    叫花鸡”原出于浙江,是一些穷苦难民(或叫要饭的)偷来的鸡,用泥巴把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就熟了,这是一道登不了雅之堂的菜,很早以前,有一个叫花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山东郓城县黄泥岗。一日,他偶然在地里抓到一只活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来到古代梁山好汉“晁盖”等弟兄智夺生辰纲的地方,也就是黄泥岗上,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找来柴草点燃,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烧烤,待泥干、鸡熟时,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一同脱去,露出了鲜嫩的鸡肉,香气扑鼻。小叫化坐在地上,吃着鸡肉,第一次享受人间美味,步入天堂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时,几只老鹰在上空盘旋,仿佛也闻到了这奇特的香味。

    也有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这次,凌乱秋也别出心裁的用叫花鸡来招待知府老爷。

    最后一道菜是素烧鹅,传说是一个穷苦的百姓,某日行经地主家门外,闻到屋里飘出烧鹅香味弥漫,便进去想向地主讨要一些,但被地主拒绝了。地主的厨师偷偷给了他一些烧鹅的汤汁,他便拿回家仿照着做。用汤汁浸泡豆腐皮,充分吸收味道以后卷好蒸制,最后油炸,起锅后吃起来跟烧鹅差不多。

    在凌乱秋的亲自指导下,大福嫂和秀儿的共同努力下,这四道后世才有的名菜在今天得以提前问世,望着这四道做法奇特而有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大福嫂和秀儿几乎难以置信,打死也不敢相信凌乱秋怎么会知道做菜,并且做的如此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陶知府和师爷以及三叔公等人看着端上来的几道色泽艳丽,闻着就令人垂涎三尺的几道菜,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众人坐下,听着凌乱秋娓娓道来这几道菜的做法以及特点,品尝着从未吃过的美味,再喝上几杯竹叶清,几乎令在座的众人想把舌头都咽进去,陶知府感慨道“真想不到如此佳肴竟然就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制作出来的,神仙肘子,鲤鱼焙面,富贵鸡,素烧鹅,妙,妙呀,菜美名也绝,凌乱秋啊凌乱秋,本府就弄不明白了,你这个脑袋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奇思妙想”

    “呵呵,知府大人说笑话了,凌乱秋只是没有事情的时候喜欢瞎琢磨,这个大脑就像是那个水车,水流越大,转的越快,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越多,大脑就能想出越多的解决办法”凌乱秋笑眯眯的说道。

    新颖独特的美味让众人放开了肚子,美美的让胃过足了瘾,威严的陶知府吃的也是直呼过瘾,。

    酒足饭饱之余,陶知府就目前大旱的情况和凌乱秋谈了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现在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显得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凌乱秋侃侃而谈,就事论事的把现代的眼光看待水利工程的理论随便说了一些看法,又是引得陶知府,师爷,三叔公一阵惊叹,凌乱秋提出的新颖观点都让他们眼前为之一亮,仿佛也从凌乱秋的言语中看到了朝廷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粮食大丰收的繁荣景象。

    “本府要告辞了,听君一席话,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凌公子是天纵奇才也毫不为过,如果有合适的时机,还是希望凌公子能用自己的才华来造福于民,我要先抓紧时间把这抗旱天车在全县推广,同时也上报朝廷,造福全天下。”陶知府一脸凝重的对凌乱秋说道,跟在董师爷恭了恭手,随后在凌乱秋及村民的热情挽留中离去。

    两三天以后,看着旱情已经完美解决了,凌乱秋就带着秀儿回到了杭州城。解决了旱情,秀儿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凌乱秋自然也是心中欢喜。

    不过这一番着实把凌乱秋累的不清,回到了杭州,凌乱秋就抱着秀儿躺在了床上,一副打死我也不起来的样子。

    秀儿看了凌乱秋的模样,也不反抗,就这样静静的让凌乱秋抱着,这样的感觉很是让她舒服。很快凌乱秋就入了梦乡,秀儿看着凌乱秋那安静的面目,心里却是甜蜜不已。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3/23144/95719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3/23144/95719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