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回:大会堂聆听言国事 积善德慷慨助乡邻(上)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梦幻楼阁》:
第五十三回:大会堂聆听言国事,积善德慷慨助乡邻
话说这一日记者正在伏案撰稿,忽感手机震动,接听方知宋总林祥要专程到老子故里鹿邑穆店乡徐楼小学去看望、救助因欠建校资金被村里卖给私人的学校,以免近百名学子无学可上而远续他村。这是件令人感动的善事,又是一条致富不忘助学的好新闻,记者哪能漏掉这样的新闻?
且说这鹿邑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哲学思想“先祖”老子的故里。老子原名李耳,相传他母亲怀他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他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那著名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说之多”、“民之死,以其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首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林祥此行鹿邑徐楼学校是源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说起的,2003年6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题为《村干部卖村校,教师举债赎校》长达二千余字的新闻,并加短评:救救孩子。披露了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学校12名教师,为买回被村干部卖掉的学校举债赎校的事。这一事件的披露,震撼了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得知此事的印度尼西亚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眼噙热泪地嘱托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独家投资的郑州新光色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林祥先生,询问事实的真相,意向资助做此义举的教师,救助贫困中的孩子们。
2003年9月13日,记者随同宋林祥先生,自郑州驱车一路颠簸,几经周折找到了徐楼学校。
1998年,历经三次搬迁的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村欲建新校,村民们为使孩子们能在一个像样的新校舍学习,村委会研究以村民承包责任田每亩65元的标准集资建校,这样,全村3300余亩可耕田筹集到了20余万元的建校款。徐楼是个贫困的地区,村民的收入仅靠卖粮卖棉获得,集资这数目非薄的款额,是村民勒紧裤腰带凑出的。村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民们筹集到的这20余万元的集资款,经预算是徐楼村修建新校的全部费用。
2001年10月,负责建校的建筑队多次催讨建校工费,村干部以村里无钱为由研究卖校,这样由村民用血汗筹集到的20余万元建造的学校,被村干部以5.3万元的价钱和4万元的债务卖给了以汽车运输为生意的刘某。年仅三十余岁的刘某仅是初中文化程度,又没有从事过教育,更谈不上对学校管理和怎样提高教学质量。2002年春季开学,徐楼学校在没有上级教育部门批准和认可,过问和支持下,一下子由一个曾为穆店乡教办主管、鹿邑县教体局备案的公办学校,仅以5万元的条件变成了刘某的私家学校。
刘某接管徐楼学校,一场闹剧和悲剧开始了。刘某忙于他的汽车运输业务,学校的事由其妻子和侄媳管理,压根对教育一窍不通的刘妻和侄媳怎能管理学校?对学校教师的任用、对每个教师所担的课程,只有这两个人说了算。对任课教师仅给一套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一概不给也不买,就连教师们在课堂上必需的粉笔也要由教师们自费购置。教师们无法上课,学校无法管理,徐楼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村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怎么也不放心自家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学出好成绩。在开学后,短短的二十几天内纷纷转学的学生多达70余名,全校12名教师看到这样的状况心都碎了。干了三十年教育工作,年近花甲的老校长宋乃贵流着眼泪说:“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对徐楼村的农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不幸,小学是灯塔,是农民们寄托希望的地方。”
宋校长的衷诉,在学校12名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为了农民的孩子,为了学校,为了他们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就是砸锅买铁也要把这个被卖的学校赎回来。可悲的是,教师们的这种义举,本应得到村委会的支持。村委会是人民政府在村里的村民组织,她代表着村民的权益、权利和民情、民声,对学校这样关系到村民直接利益的事怎能袖手旁观?可恶的是,村委会不但不支持教师们的义举,反以刘某以5万元买了学校,要想赎回就要高出刘某的买价,高达10万元为由,同教师“商谈”。只有忍辱和不幸的教师们,岂能同村干部的权利抗衡?教师们说:我们要赎回学校是什么也不图,图的是徐楼村孩子们不离校失学,教师们不离校失教,徐楼村有一所村民们喜爱的学校,为着这个神圣的信念,赎校款10万元,他们无奈地认了。
采访中教师们的家属,村里的村民,学校的教师对我们讲:12名教师要负担这10万元的赎校款每人要担负八千多元的债务。这每人八千元对仅靠工资收入,又要养家糊口的教师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们求亲戚、靠朋友、东借西凑,凑不够的就贷款。徐楼村村干部卖校还债,徐楼学校教师举债赎校的事传遍了穆店乡的村村里里。乡亲们为村干部的做法可恶!为教师们的义举可敬!可喜的是学校赎回了,学校真正成了教师们“自己”的了。他们为了这个学校,为了这个学校的孩子们付出这么的大代价,他们发愤,要励志治学,精心育人。在短短一个月内,治理了学校的秩序,纠正了学风,严肃了课堂纪律,学生们更为老师为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场所而做了这么大付出而感动,孩子们静心学习,天天向上。在2003年上半年期末考试中,徐楼学校在全乡26个学校中排到了第三名。当徐楼的教师们为学校取得如此成绩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又为那赎校所欠下的债务而忧心。教师们说:仅靠工资收入,要还清债务短则四、五年,长则要达八、九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引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高度重视。我驻新加坡大使馆把这篇报道传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部又传至河南省外事办并做了:深入调查此案,妥善处理此事的批注。河南省外事办派专员赴周口市处理发生在徐楼学校的这个事件,可叹的是,由周口市、鹿邑县政府、穆店乡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没有调查事件的发生是否真实,举债赎校如何妥善处理,这一外交部批注的真正含意,而是追究这一事件是怎么传出去的,逐字逐句地琢磨报道的用词是否准确,调查组的如此调查,引起了学校教师和村民们的极大不满。
与此同时,国内各个新闻媒体纷至徐楼。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上海的《新闻周末》、河南的《大河报》,还有中央电视台。9月10日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一行四人,在中秋佳节,冒着蒙蒙的细雨,穿着雨鞋,抬着笨重的器材,踏着泥泞的路,步行3公里的路程,到达徐楼学校,在那举债赎回的学校里,相对架起了两部摄像机,王志与校长宋乃贵,就这件风波乡里的事件开始了《面对面》的交谈,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为徐楼学校的教师们这种举债赎校的义举所感动,采访结束后,他们拿出一千元钱捐给学校,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贫困农村学校的一点心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3年9月14日20:30《面对面》栏目的播出,使我们再次了解到这起事件的真相。
新加坡《联合早报》“村干部卖村校,教师举债赎校”的报道,在新加坡华侨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自这一新闻刊出后,徐楼学校相继收到来自新加坡的捐款。教师说:《南方周末》报一个叫江华的记者来电说,新加坡一个叫潘媛媛的女士为学校寄来了7万元人民币不知学校收到没有?宋校长说:写有我名字的寄单都收到了,写学校名字的没有收到,这里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基于这样的疑问,印度尼西亚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专嘱他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郑州新光色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林祥先生为此专行。在我们赴徐楼学校临回时,宋林祥先生把随身所带的3百元美金捐给宋校长,说是新光色有限公司的一点心意,接受我们采访的徐楼学校的3名年逾半百的老教师,深被华侨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收到海外捐款的徐楼学校,没有用这些捐款偿还他们所担负的债务,而是买来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教师们说:用这些捐款买些器材,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为的是让孩子们多学些知识。
在我们从鹿邑县返回郑州的路上,记者的手机响了,来电话的是鹿邑县教体局的刘副局长,说要请我们吃饭,我们说请吃饭大可不必了,只要能把教师负债的问题解决好,我们就十分的感谢了,刘副局长说:在一个星期之内一定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盼着这个美好的结果,但愿徐楼学校的教师们不再为举债赎校的债务所困扰。值得庆幸的是9月15日,穆店乡党委书记魏凤山专程自鹿邑县赶赴北京《法制日报》社,向报社有关部门讲明乡政府已妥善处理了此事
2003年6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题为《村干部卖学校,教师举债赎学校》的长达二千字的新闻,并加短评:“救救孩子”。新闻披露了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学校几名教师为买回被村干部卖掉的学校举债赎校的事。这一事件的披露震撼了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得知此事的印尼西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眼噙热泪地嘱托该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郑州新光色时任总经理的宋林祥询问事实真相,意向资助做此义举的教师,救助贫困中的孩子们。
鹿邑之行使宋林祥感到要做个有良心的农民企业家就要心系农民,实实在在地为养育了他的农民们办实事,办好事,为扩大企业生产增加产品产量,宋林祥招聘了三百多名远村近邻的农民工进厂就业,并把他们中的优秀者送到国外培训学习,用高素质的人材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用高规格的管理,打造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模式,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用一流的企业管理,使新光色走向一流的世界耐火材料行业。宋林祥跨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这所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里的总裁研修班上聆听着世界高端企业管理的经营之道。
话说二00六年夏天,宋林祥与同事们在欧洲某国参加国际建材博览会休闲之余,在一家酒吧品味异国餐饮风味,有两个异国大佬瞧着他们来自世界东方的中国人在这样高雅的娱乐消费场所稍憩,品味享乐人生的乐趣,用不屑一顾的眼光蔑视着他们,用叽哩呱拉的外语说着什么,随行的翻译听懂了这两个老外的话,意思是:贫穷的中国人敢在这里享乐,真是不可思议。宋林祥听到这话立刻愤怒了,如果凭儿时的脾性,他早挥拳去揍那两个蔑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洋鬼子了,可他没做出那样鲁莽的行动,他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代表着自立于世界东方之林的中国人。可这股怒火并没有熄灭,而是在心中熊熊燃烧着,他对同事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被嗤笑。我们是新光色人,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一定要用我们优质的产品新形象为国家增色。”
在这个异国他乡的高雅场所,在这个富豪们展示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地方,宋林祥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惊邻四座,听懂汉语的外国客商连连向宋林祥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道:“中国,ok,ok,中国。”这话使宋林祥和他的同事们顿时长了精神,感到了中国受人尊重的自豪和扬眉吐气的惬意。
99mk.cc。wap.99mk.cc
第五十三回:大会堂聆听言国事,积善德慷慨助乡邻
话说这一日记者正在伏案撰稿,忽感手机震动,接听方知宋总林祥要专程到老子故里鹿邑穆店乡徐楼小学去看望、救助因欠建校资金被村里卖给私人的学校,以免近百名学子无学可上而远续他村。这是件令人感动的善事,又是一条致富不忘助学的好新闻,记者哪能漏掉这样的新闻?
且说这鹿邑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哲学思想“先祖”老子的故里。老子原名李耳,相传他母亲怀他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他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那著名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说之多”、“民之死,以其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首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林祥此行鹿邑徐楼学校是源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说起的,2003年6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题为《村干部卖村校,教师举债赎校》长达二千余字的新闻,并加短评:救救孩子。披露了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学校12名教师,为买回被村干部卖掉的学校举债赎校的事。这一事件的披露,震撼了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得知此事的印度尼西亚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眼噙热泪地嘱托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独家投资的郑州新光色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林祥先生,询问事实的真相,意向资助做此义举的教师,救助贫困中的孩子们。
2003年9月13日,记者随同宋林祥先生,自郑州驱车一路颠簸,几经周折找到了徐楼学校。
1998年,历经三次搬迁的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村欲建新校,村民们为使孩子们能在一个像样的新校舍学习,村委会研究以村民承包责任田每亩65元的标准集资建校,这样,全村3300余亩可耕田筹集到了20余万元的建校款。徐楼是个贫困的地区,村民的收入仅靠卖粮卖棉获得,集资这数目非薄的款额,是村民勒紧裤腰带凑出的。村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民们筹集到的这20余万元的集资款,经预算是徐楼村修建新校的全部费用。
2001年10月,负责建校的建筑队多次催讨建校工费,村干部以村里无钱为由研究卖校,这样由村民用血汗筹集到的20余万元建造的学校,被村干部以5.3万元的价钱和4万元的债务卖给了以汽车运输为生意的刘某。年仅三十余岁的刘某仅是初中文化程度,又没有从事过教育,更谈不上对学校管理和怎样提高教学质量。2002年春季开学,徐楼学校在没有上级教育部门批准和认可,过问和支持下,一下子由一个曾为穆店乡教办主管、鹿邑县教体局备案的公办学校,仅以5万元的条件变成了刘某的私家学校。
刘某接管徐楼学校,一场闹剧和悲剧开始了。刘某忙于他的汽车运输业务,学校的事由其妻子和侄媳管理,压根对教育一窍不通的刘妻和侄媳怎能管理学校?对学校教师的任用、对每个教师所担的课程,只有这两个人说了算。对任课教师仅给一套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一概不给也不买,就连教师们在课堂上必需的粉笔也要由教师们自费购置。教师们无法上课,学校无法管理,徐楼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村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怎么也不放心自家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学出好成绩。在开学后,短短的二十几天内纷纷转学的学生多达70余名,全校12名教师看到这样的状况心都碎了。干了三十年教育工作,年近花甲的老校长宋乃贵流着眼泪说:“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对徐楼村的农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不幸,小学是灯塔,是农民们寄托希望的地方。”
宋校长的衷诉,在学校12名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为了农民的孩子,为了学校,为了他们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就是砸锅买铁也要把这个被卖的学校赎回来。可悲的是,教师们的这种义举,本应得到村委会的支持。村委会是人民政府在村里的村民组织,她代表着村民的权益、权利和民情、民声,对学校这样关系到村民直接利益的事怎能袖手旁观?可恶的是,村委会不但不支持教师们的义举,反以刘某以5万元买了学校,要想赎回就要高出刘某的买价,高达10万元为由,同教师“商谈”。只有忍辱和不幸的教师们,岂能同村干部的权利抗衡?教师们说:我们要赎回学校是什么也不图,图的是徐楼村孩子们不离校失学,教师们不离校失教,徐楼村有一所村民们喜爱的学校,为着这个神圣的信念,赎校款10万元,他们无奈地认了。
采访中教师们的家属,村里的村民,学校的教师对我们讲:12名教师要负担这10万元的赎校款每人要担负八千多元的债务。这每人八千元对仅靠工资收入,又要养家糊口的教师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们求亲戚、靠朋友、东借西凑,凑不够的就贷款。徐楼村村干部卖校还债,徐楼学校教师举债赎校的事传遍了穆店乡的村村里里。乡亲们为村干部的做法可恶!为教师们的义举可敬!可喜的是学校赎回了,学校真正成了教师们“自己”的了。他们为了这个学校,为了这个学校的孩子们付出这么的大代价,他们发愤,要励志治学,精心育人。在短短一个月内,治理了学校的秩序,纠正了学风,严肃了课堂纪律,学生们更为老师为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场所而做了这么大付出而感动,孩子们静心学习,天天向上。在2003年上半年期末考试中,徐楼学校在全乡26个学校中排到了第三名。当徐楼的教师们为学校取得如此成绩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又为那赎校所欠下的债务而忧心。教师们说:仅靠工资收入,要还清债务短则四、五年,长则要达八、九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引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高度重视。我驻新加坡大使馆把这篇报道传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部又传至河南省外事办并做了:深入调查此案,妥善处理此事的批注。河南省外事办派专员赴周口市处理发生在徐楼学校的这个事件,可叹的是,由周口市、鹿邑县政府、穆店乡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没有调查事件的发生是否真实,举债赎校如何妥善处理,这一外交部批注的真正含意,而是追究这一事件是怎么传出去的,逐字逐句地琢磨报道的用词是否准确,调查组的如此调查,引起了学校教师和村民们的极大不满。
与此同时,国内各个新闻媒体纷至徐楼。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上海的《新闻周末》、河南的《大河报》,还有中央电视台。9月10日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一行四人,在中秋佳节,冒着蒙蒙的细雨,穿着雨鞋,抬着笨重的器材,踏着泥泞的路,步行3公里的路程,到达徐楼学校,在那举债赎回的学校里,相对架起了两部摄像机,王志与校长宋乃贵,就这件风波乡里的事件开始了《面对面》的交谈,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为徐楼学校的教师们这种举债赎校的义举所感动,采访结束后,他们拿出一千元钱捐给学校,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贫困农村学校的一点心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3年9月14日20:30《面对面》栏目的播出,使我们再次了解到这起事件的真相。
新加坡《联合早报》“村干部卖村校,教师举债赎校”的报道,在新加坡华侨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自这一新闻刊出后,徐楼学校相继收到来自新加坡的捐款。教师说:《南方周末》报一个叫江华的记者来电说,新加坡一个叫潘媛媛的女士为学校寄来了7万元人民币不知学校收到没有?宋校长说:写有我名字的寄单都收到了,写学校名字的没有收到,这里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基于这样的疑问,印度尼西亚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专嘱他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郑州新光色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林祥先生为此专行。在我们赴徐楼学校临回时,宋林祥先生把随身所带的3百元美金捐给宋校长,说是新光色有限公司的一点心意,接受我们采访的徐楼学校的3名年逾半百的老教师,深被华侨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收到海外捐款的徐楼学校,没有用这些捐款偿还他们所担负的债务,而是买来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教师们说:用这些捐款买些器材,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为的是让孩子们多学些知识。
在我们从鹿邑县返回郑州的路上,记者的手机响了,来电话的是鹿邑县教体局的刘副局长,说要请我们吃饭,我们说请吃饭大可不必了,只要能把教师负债的问题解决好,我们就十分的感谢了,刘副局长说:在一个星期之内一定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盼着这个美好的结果,但愿徐楼学校的教师们不再为举债赎校的债务所困扰。值得庆幸的是9月15日,穆店乡党委书记魏凤山专程自鹿邑县赶赴北京《法制日报》社,向报社有关部门讲明乡政府已妥善处理了此事
2003年6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题为《村干部卖学校,教师举债赎学校》的长达二千字的新闻,并加短评:“救救孩子”。新闻披露了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徐楼学校几名教师为买回被村干部卖掉的学校举债赎校的事。这一事件的披露震撼了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得知此事的印尼西巴莱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宝琅先生眼噙热泪地嘱托该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郑州新光色时任总经理的宋林祥询问事实真相,意向资助做此义举的教师,救助贫困中的孩子们。
鹿邑之行使宋林祥感到要做个有良心的农民企业家就要心系农民,实实在在地为养育了他的农民们办实事,办好事,为扩大企业生产增加产品产量,宋林祥招聘了三百多名远村近邻的农民工进厂就业,并把他们中的优秀者送到国外培训学习,用高素质的人材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用高规格的管理,打造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模式,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用一流的企业管理,使新光色走向一流的世界耐火材料行业。宋林祥跨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这所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里的总裁研修班上聆听着世界高端企业管理的经营之道。
话说二00六年夏天,宋林祥与同事们在欧洲某国参加国际建材博览会休闲之余,在一家酒吧品味异国餐饮风味,有两个异国大佬瞧着他们来自世界东方的中国人在这样高雅的娱乐消费场所稍憩,品味享乐人生的乐趣,用不屑一顾的眼光蔑视着他们,用叽哩呱拉的外语说着什么,随行的翻译听懂了这两个老外的话,意思是:贫穷的中国人敢在这里享乐,真是不可思议。宋林祥听到这话立刻愤怒了,如果凭儿时的脾性,他早挥拳去揍那两个蔑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洋鬼子了,可他没做出那样鲁莽的行动,他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代表着自立于世界东方之林的中国人。可这股怒火并没有熄灭,而是在心中熊熊燃烧着,他对同事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被嗤笑。我们是新光色人,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一定要用我们优质的产品新形象为国家增色。”
在这个异国他乡的高雅场所,在这个富豪们展示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地方,宋林祥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惊邻四座,听懂汉语的外国客商连连向宋林祥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道:“中国,ok,ok,中国。”这话使宋林祥和他的同事们顿时长了精神,感到了中国受人尊重的自豪和扬眉吐气的惬意。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3/23010/95287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3/23010/95287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