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 第二十一章 治理屯氏河
推荐阅读: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被逐出宗门后,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一秒加一只烧鸡,女神跪求我收留、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结婚三年没圆房,随军一夜多胎了!、
渤海王刘悝一家死绝,朝野上下几乎都认为这件牵连甚广的“谋反案”总算结束了,但曹操清楚,一场更剧烈的风暴正在天子的后宫酝酿,自己这顿丘令怕是做不久了。
试行推广的简体字计划暂时搁浅,曹操转而开始考虑如何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多为顿丘百姓做点实事。
顿丘县是典型的北方地域,屯氏河流经,田地广阔,种的多是粟,也就是俗称的小米、谷子。这种中国古代北方主要的农作物,在春夏播种,秋季收获此时到了十月,古代用的是农历,等于现代的十一月,刚过了粮食收获的季节,田地荒芜,劳作的农民空闲下来,吃完东西就坐在门口呆呆的望着天。
达官显贵有钱有人,能整出不少乐子打发时间,洛阳皇宫里享乐的天子更是无所顾忌,让宫女太监学狗叫、学鸡叫、扮演商贩,整天变着法子玩闹。
不过普通百姓就天差地别了,尤其是田间劳作的农民,空闲下来就是傻傻发呆,不会琴棋书画,不会吟诗作赋,没有歌女舞女,喝不起酒,吃不起肉,破败老屋里就那两三件东西,就是让他幻想,他也想不出个屁来。
曹操一袭朴素便衣行走在田间巷陌,身后跟着寸步不离的曹洪负责安全戒备,毕竟不久前对豪强进行了一场血洗,保不准什么时候会窜出个不要命的砍上一刀两刀。
县城里和县城外真是两个世界,曹操一路看来,一路皱眉,忍不住走到个黄廋老汉跟前问道:“老丈人,问你个事啊,农忙时节一过,村里人都干些什么?”
黄廋老汉耳朵有点背,傻愣了半天没有说话,直到曹操问了第三遍,他才慢悠悠的说道:“干啥?还能干啥?老爷家有活就去干点,没活就在家呆着,跑东跑西的可不是啥好事,要是被官老爷逮到又得安个流民的帽子,那就坏了。“
曹操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流民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民众迁徙现象,家里闹干旱啊、饥荒啊、瘟疫啊之类的,百姓就跑,跑到安稳的地方求生存。但朝廷最忌讳的就是百姓迁徙,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民众随意离开家乡是重罪,对统治者而言,老老实实种地,在一个地方从生到死、寸步不离,这种百姓是最容易治理的。
在信息传遍闭塞的古代,没有人口流动就没有思想交流,百姓的思维就钝化,智力就低下,越是愚昧越容易控制。一个平民百姓随便离开家乡,要是被官府发现很容易按上流民的罪状,所以很少有人愿意离乡背井。四处奔走的商人更是被人视为卑微下贱的捣乱份子,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常受到剥削欺压。
“要是官府花钱雇人干活,一个时辰给十钱,你说会有人肯去吗?”曹操斟酌片刻,问道。
“啥?”黄瘦老汉一脸“你脑子进水了吧”的表情,要是这年代有精神病院,曹操肯定他会拽着自己往那里面塞。
“官老爷喊人干活还会给钱?”黄瘦老汉呵呵傻笑起来,咧嘴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黄牙。
一连问了七八个人,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几乎都不肯相信。
想来也正常,官府让百姓干活叫徭役,属于义务劳动,是无偿的,不会给任何报酬,有些地方官府为了多捞点钱,甚至会私下增加徭役,随意使用百姓这种免费劳动力。现在曹操提出有偿的劳动,类似于雇佣关系,这对习惯徭役的底层百姓眼里是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
顿丘县有条河,叫做屯氏河,更早的古代叫清河清水,现代叫做卫河,原是黄河古道,后来成了海河的重要支流。
古代的农业社会,水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可怕的资源。顿丘能物产丰富其中有一半归功于屯氏河,但每年夏季,雨水一多,年久失修的河道河堤就靠不住了,大水泛滥,经常淹没农田;而雨水一少,这屯氏河就容易干涸,又成了旱灾。
曹操早就在考虑治理屯氏河,只是百姓疾苦,刚有了田地,要等明年才有机会多收获些粮食,也仅仅是有机会,得看天意。但曹操要是提前把屯氏河治理好了,修些水渠和蓄水池,就能大大降低水灾旱灾对百姓的影响,能造福后代几百年。
而且这种有偿雇佣一旦实施推广,就会在百姓心中埋下种子,以后的官府再想随意驱使百姓白白干活就难了,很容易激起民愤。前后两者一对比,曹操的优势就一下子体现出来,就有更多的百姓爱戴他推崇他。
事不宜迟,东汉末年的历史早已因为曹操的到来而发生改变,许多大事件或提前或推迟,时间上出现了变化,曹操无法确定自己还能做几天的顿丘令,眼下只能以雷厉风行之势火速实行计划。
一个月后,治理屯氏河的工程计划完毕,曹操就差没拿刀口架在那群文官脖子上了,这才慢吞吞的赶出来。
可惜天寒地冻的,哪怕有十钱一个时辰的酬劳,肯来干活的人依旧少得可怜。
无奈之下,曹操再度提高福利,他知道普通百姓过冬困难,每年活活冻死的人不在少数,就大量购买被褥衣服当作额外的奖励,只要干满十天就能领一件衣服,干满一个月领一条被子,同时奖励可以选择以钱币或者粮食方式发放,缺什么选什么。
为了表明官府的决心和信用,曹操自己也干活领工钱,并且发动官府的衙役和空闲的守城士兵扮作老百姓的模样去当托,以一个个摆在眼前的例子去吸引百姓。
此举一出,很快大获成功,毕竟大多数农民没事干,又刚好缺衣少粮的,正愁怎么过冬,就是怕官府不讲信用,骗他们白白干活。现在有县令曹青天带头干活,看着一大票人都跑去干活,还真领到了衣服粮食,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积极性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同样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有积极性和没积极性完全是两个样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工程进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每天都能看到新变化新发展。
试行推广的简体字计划暂时搁浅,曹操转而开始考虑如何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多为顿丘百姓做点实事。
顿丘县是典型的北方地域,屯氏河流经,田地广阔,种的多是粟,也就是俗称的小米、谷子。这种中国古代北方主要的农作物,在春夏播种,秋季收获此时到了十月,古代用的是农历,等于现代的十一月,刚过了粮食收获的季节,田地荒芜,劳作的农民空闲下来,吃完东西就坐在门口呆呆的望着天。
达官显贵有钱有人,能整出不少乐子打发时间,洛阳皇宫里享乐的天子更是无所顾忌,让宫女太监学狗叫、学鸡叫、扮演商贩,整天变着法子玩闹。
不过普通百姓就天差地别了,尤其是田间劳作的农民,空闲下来就是傻傻发呆,不会琴棋书画,不会吟诗作赋,没有歌女舞女,喝不起酒,吃不起肉,破败老屋里就那两三件东西,就是让他幻想,他也想不出个屁来。
曹操一袭朴素便衣行走在田间巷陌,身后跟着寸步不离的曹洪负责安全戒备,毕竟不久前对豪强进行了一场血洗,保不准什么时候会窜出个不要命的砍上一刀两刀。
县城里和县城外真是两个世界,曹操一路看来,一路皱眉,忍不住走到个黄廋老汉跟前问道:“老丈人,问你个事啊,农忙时节一过,村里人都干些什么?”
黄廋老汉耳朵有点背,傻愣了半天没有说话,直到曹操问了第三遍,他才慢悠悠的说道:“干啥?还能干啥?老爷家有活就去干点,没活就在家呆着,跑东跑西的可不是啥好事,要是被官老爷逮到又得安个流民的帽子,那就坏了。“
曹操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流民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民众迁徙现象,家里闹干旱啊、饥荒啊、瘟疫啊之类的,百姓就跑,跑到安稳的地方求生存。但朝廷最忌讳的就是百姓迁徙,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民众随意离开家乡是重罪,对统治者而言,老老实实种地,在一个地方从生到死、寸步不离,这种百姓是最容易治理的。
在信息传遍闭塞的古代,没有人口流动就没有思想交流,百姓的思维就钝化,智力就低下,越是愚昧越容易控制。一个平民百姓随便离开家乡,要是被官府发现很容易按上流民的罪状,所以很少有人愿意离乡背井。四处奔走的商人更是被人视为卑微下贱的捣乱份子,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常受到剥削欺压。
“要是官府花钱雇人干活,一个时辰给十钱,你说会有人肯去吗?”曹操斟酌片刻,问道。
“啥?”黄瘦老汉一脸“你脑子进水了吧”的表情,要是这年代有精神病院,曹操肯定他会拽着自己往那里面塞。
“官老爷喊人干活还会给钱?”黄瘦老汉呵呵傻笑起来,咧嘴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黄牙。
一连问了七八个人,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几乎都不肯相信。
想来也正常,官府让百姓干活叫徭役,属于义务劳动,是无偿的,不会给任何报酬,有些地方官府为了多捞点钱,甚至会私下增加徭役,随意使用百姓这种免费劳动力。现在曹操提出有偿的劳动,类似于雇佣关系,这对习惯徭役的底层百姓眼里是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
顿丘县有条河,叫做屯氏河,更早的古代叫清河清水,现代叫做卫河,原是黄河古道,后来成了海河的重要支流。
古代的农业社会,水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可怕的资源。顿丘能物产丰富其中有一半归功于屯氏河,但每年夏季,雨水一多,年久失修的河道河堤就靠不住了,大水泛滥,经常淹没农田;而雨水一少,这屯氏河就容易干涸,又成了旱灾。
曹操早就在考虑治理屯氏河,只是百姓疾苦,刚有了田地,要等明年才有机会多收获些粮食,也仅仅是有机会,得看天意。但曹操要是提前把屯氏河治理好了,修些水渠和蓄水池,就能大大降低水灾旱灾对百姓的影响,能造福后代几百年。
而且这种有偿雇佣一旦实施推广,就会在百姓心中埋下种子,以后的官府再想随意驱使百姓白白干活就难了,很容易激起民愤。前后两者一对比,曹操的优势就一下子体现出来,就有更多的百姓爱戴他推崇他。
事不宜迟,东汉末年的历史早已因为曹操的到来而发生改变,许多大事件或提前或推迟,时间上出现了变化,曹操无法确定自己还能做几天的顿丘令,眼下只能以雷厉风行之势火速实行计划。
一个月后,治理屯氏河的工程计划完毕,曹操就差没拿刀口架在那群文官脖子上了,这才慢吞吞的赶出来。
可惜天寒地冻的,哪怕有十钱一个时辰的酬劳,肯来干活的人依旧少得可怜。
无奈之下,曹操再度提高福利,他知道普通百姓过冬困难,每年活活冻死的人不在少数,就大量购买被褥衣服当作额外的奖励,只要干满十天就能领一件衣服,干满一个月领一条被子,同时奖励可以选择以钱币或者粮食方式发放,缺什么选什么。
为了表明官府的决心和信用,曹操自己也干活领工钱,并且发动官府的衙役和空闲的守城士兵扮作老百姓的模样去当托,以一个个摆在眼前的例子去吸引百姓。
此举一出,很快大获成功,毕竟大多数农民没事干,又刚好缺衣少粮的,正愁怎么过冬,就是怕官府不讲信用,骗他们白白干活。现在有县令曹青天带头干活,看着一大票人都跑去干活,还真领到了衣服粮食,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积极性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同样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有积极性和没积极性完全是两个样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工程进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每天都能看到新变化新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2/22117/92687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2/22117/92687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