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玄幻小说 > 天纲阁 > 正文 第四回 武夷天纲 万宗千禅

正文 第四回 武夷天纲 万宗千禅

推荐阅读: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被逐出宗门后,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一秒加一只烧鸡,女神跪求我收留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结婚三年没圆房,随军一夜多胎了!

    我身上之所以发生着诸多怪事,是因为我的身世。这要先从明朝说起。

    明朝之初,有四大门派,四大门派之中有四大高手,其中第一位的当属“剑宗”帮主王佑。王佑其人性情豪爽,跟随张三丰张仙人学艺,是他的大弟子,武艺天下无双,保着明惠帝朱允炆隐居深山,鞠躬精粹。张仙人共有四个徒弟,四徒弟姚广孝,后来入了释迦,信我佛如来,法号道衍。王佑与张仙人学的是“意气运行”之法,道衍与张仙人学的是“玄法仙术”。二人所学虽有不同,但都是出自张仙人的一部天书《周天纲要》。

    道衍为人,艰险狡诈,密谋偷了张仙人的天书,想据为己有,后来王佑历尽千难,将此书夺回,从此,张仙人将此书传给王佑。

    王佑为参透此书,归因于武夷山桃源洞。

    按官方的说法: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复履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日月生辉,清潭布列洞口,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彷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故得名。

    这桃源洞乃是历代仙家修炼的地方:先是会稽三皇元君在此种桃林修炼;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又建刘文简公等神像。

    王佑到此地之后,将历代仙址重新修建,名为“桃源观”,建有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占地面积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王佑又在观中风水绝佳之处,请天下能工巧匠建了一座藏经阁,供奉天书《周天纲要》,遂取名“天纲阁”。后来“天纲阁”经历代传承,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外以“桃源观“相称,内则以“天纲阁”自号。

    桃源观闻名已久,多有高人来此修行,其中多半留在此处,入了“天纲阁”。“天纲阁”由此壮大。但至清末战乱,已经残破不堪,“天纲阁”门人多散居全国各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华侨胡文虎先生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先生来此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胡先生当场捐赠五百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天纲阁”则没有更名,其门人的大部分又从全国各地重回“天纲阁”。

    至此,“天纲阁”基本稳定,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隐秘的机构。

    我辈皆是“天纲阁”门人。

    由于机构里高人众多,五花八门,再加上多年的演变,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分为:玄象道与尚古道。

    玄象道又分:太极门、奇门遁甲门、五行门、特异门……

    尚古道又分:宗教部、符号部、遗迹部……

    特别提出的是,“天纲阁”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是由国家政府专派人员构成,主要负责行政事务,我们称其为“监阁”,其他门派中也都有这个设置。

    本书主角的我就是“天纲阁”、玄象道、太极门、阳圣天字号的学生,主修“雷震”玄法,第63界毕业生。

    这种设置方式其实很像现在的大学,不同的是招生政策和培养模式。

    大学现在搞的是“扩招”和“全才教育”:借“提高全名素质“之去契机,大肆招生,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谋取了大量学费,将农民辛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在短短几年里吸炸一空。结果城市越富,农民越穷。知识很高尚,但并非无价,机械专业知识每年3800,英语专业知识每年5000,计算机每年12000……

    马上有人会驳斥说:你花了这点钱之后,学到的知识不仅能使国家富强,更会给你个人带来无穷的财富!这话说的没错,只是强调错了重点。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同样的知识,而班里不是每个人都成功了。换句话说,老师传授着同样的知识,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在于不同“人”的天分和努力程度,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全才教育”则更是可笑,好像什么都学就是全才了,殊不闻古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全面发展必然导致全面平庸。而所谓“复合型人才”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复合型的人”,而非“人才”。

    “天纲阁”的招生、教育计划则完全不同,不仅把持招生数量,还针对不同“情况”的同学“因材施教”……

    入学第一原则:承传。

    说承传还不如说是环境、兴趣爱好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你要来这学习,家里必须有人懂这方面事情,或者有周围的人了解这方面情况,是“这个圈里的人”,之后你才有机会来,这是个门槛。领导的考虑可能不完全正确,但不无道理,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环境你才能够培养兴趣,而有了这样的兴趣你才能学的更努力、学的更好!

    其次,天分。

    这说的天分分两种:一种是身体素质(除极特别情况,比如特异门那些“禽兽”,有的身体不好,但他动一根手指你可能就没命了),有好的身体才有精力学习、有精力对抗邪恶势力;一种是悟性,也就是学习能力,干我们这行,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去想,而不是老师教,说实话,有时候,老师也不知道你会“变成”什么样。

    第三,比较有趣,就是要么学成走人,要么永远呆在这里。(当然也有学成之后留“阁”当教师的)领导考虑:学成了,出去之后不至于给学校抹黑,走也就走了;要是没学成,不仅给学校抹黑,让同行笑话,而且自己也有生命危险,毕竟要对付的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邪魔妖孽”,所以还不如呆在这里,至少能保命,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在“天纲阁”放肆,再厉害的对手,一个教授领两个助教也应该能打发了。这是事实。

    其他规矩零零散散的还有好多,不一一列举了。

    我爸妈是这毕业的,爷爷是这教授。我属于“教师子女”的范畴,有优惠政策,以上原则对我来说,形同虚设——即便我们组织的教育理念已经挺超前了。“关系的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里是不会湮没的。

    在这上学不是每天都来,而是趁我们正常生活中学校的休息时间来学,也就是寒暑假——毕竟我们是人,得在人的社会生活,与大家保持一致才能适应。

    现实学校的情况就不说了,现在的大学已不再神秘。着重说说我在“天纲阁”的生活。

    我是在这出生的,后来因为老爸工作的原因去了北方。七岁的时候开始要学习“玄法”,就又回来了。老爸和爷爷都是研究“雷震”方向的,自然而然的,我根本就不用或者说不能选择别的了。

    班主任是太极门阴阳二圣之一的阳圣,名叫姬翔,很古怪的一个人,是爷爷的学生。他怕爷爷,爷爷怕我,我怕他。我们三人形成一个相生相克的“mini太极圈”。班里一共四个学生:我,小晴,孔迪,呼延策马。

    那时候我还很小,不知道有“复姓”这一说,一直以为“呼延策马”是外国人,所以很排斥他,不和他玩——或者说他们都不和我玩。这是有原因的。我是“优惠政策”照顾进来的,他们都是正儿八经选出来的,觉得和我有距离感,不敢“高攀”。

    我们班属于“天字号”,有四个方向,即天乾、雷震、水坎、山艮。对应下来,除了我是“雷震”之外,小晴是“天乾”,孔迪是“水坎”,呼延策马是“山艮”。

    选班长的时候,我原以为:大家一定都选自己,到时候肯定还得老师决定,凭借爷爷的关系,那一定是我了。结果选完的结果是:我投自己,小晴投自己,孔迪投小晴,呼延策马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弃权——这也难怪,对于那时的我们,他的名字无异于“托福考试”了。

    小晴一票领先,加上“天乾”的能力,自然当选为班长。我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她,因为当选的时候,小晴笑了,笑的很可爱。

    事后我问孔迪:为什么选小晴?

    孔迪哭了——当时是抄小晴的选票写的,还以为终于作弊了,很爽……

    从此,我们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和同学、和其他班同学、和其他部门同学、以及不同年级的同学,斗法参禅。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1/21498/90854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1/21498/90854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