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部]战争:血与火_第一章 半路从军1
推荐阅读:饥荒年代:我靠空间发家致富!、禅境觅心:修行之路、穿成年代娇娇女,靠空间带飞全家、宿舍求生:给我配校花,我拿校花孵金蛋、渔民: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偏执爱恋、神医归来:十个女囚要我负责、刚上高三,系统说校花暗恋我30年?、我是清冷师尊惨死的女儿、冥王出狱、
[下部]战争:血与火
第一章 半路从军1
练兵场不远,在城外马家渡边,萧浩宇和大伙一会就到了练兵场。练兵场早已人山人海,主席台上方一行大红字格外引人注目:出川抗日誓师大会。台下整整齐齐站着黑压压一片士兵,虽然士兵们精神抖擞,却穿着破旧,有的士兵居然还穿的是普通衣服,和身着军装的士兵站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更有甚者,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除了士兵,四周还有不少百姓。
“不灭鬼子决不回川!”
“还我河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慷慨激昂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萧浩宇和同伴们听得热血沸腾,跟着高喊口号。
练兵场主席台上有一排座位,主席台上的军官和政府官员没有一人就座。台上站着七名军人,几个本县地方官员和名流。官员讲话表明,大会快要结束,萧浩宇和大伙后悔没有早一点来。
最后,一个军官作总结讲话:“……非常感谢各位父老乡亲,感谢你们培养了勇赴征程为国效命的优秀儿女,感谢你们节衣缩食慷慨解囊,支援抗战!……我们四川男儿,决不会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不灭鬼子决不还乡!……,先头部队上个星期已经出发,今天一千三百八十七名勇士集中于此,同仇敌忾,定将不负父母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奔赴抗日前线,痛击鬼子,将日寇赶出我中华大地!勇敢的将士们,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有什么话要对老婆讲,就赶快说赶快讲,中午好好打个牙祭,下午3时,准时开赴!散会!”
军官刚宣布散会,不料一个中年汉子拉着一个年轻小伙快步跃上主席台,大声地对刚才讲话的军官说:“韩长官,民国二十六年川军出川打鬼子,川军从贵州出发,我和儿子没法去,去年县里征兵,我们在阿坝上山干活,又没有赶上,幸好今天我们父子二人正好赶上,想报名参军打鬼子!”
中年汉子所说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芦沟桥事变不久,川军将领杨森即率所属20军从四川边境贵州省出发,杨森司令能武能文,赋诗以示军威:
满天熄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
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刀雪月如霜!
20军将士日夜兼程,步行数千里,到达上海,参加了著名的上海保卫战,在残酷而壮烈的淞沪会战中,20军于大场和鬼子恶战两天两夜,打得日军鬼哭狼嚎,尸横遍野,不少营连排单位和日军血战到底,击退鬼子数次凶悍进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因为作战英勇,某团少校白文彬在一天中由蒋委员长亲自批准连升三级晋级少将,上海战役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涌现出不少抗日英雄和集体,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之后,20军被委员长予以隆重表彰,并获得奖金大洋三万元。川军一场场与鬼子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战斗,让世人彻底改变了对川军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中最糟”、“不会打仗的叫花子部队”、“烂部队”等蔑视性的评介一扫而光;令委员长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如陈诚、李忠仁、何应钦等刮目相看,就连美国人也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今天练兵场誓师大会是1939年9月18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两年零两个月。
沸腾的人群霎时鸦雀无声,都把目光集中到父子二人身上,突然间不约而同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抗日不分男女,抗日不分老少,抗日不分先后,中国有你们这样的士兵,灌县有你们这样的父子,何愁鬼子不灭!”被汉子叫着韩长官的军官拍着中年汉子的肩膀,还没表示同意让他父子参军,又有一批年轻人登上主席台,纷纷要求参军。
萧浩宇对同伴们说:“我们也上台去报名参军!”
大家异口同声:“好!”
萧浩宇等还没有登上主席台,另一个军官和韩长官迅速交流两句,走到台前,大声说道:“大家静一静,大家听我说,不要再上台来!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不论男女老幼,都有保家卫国责任,但是,本次出征的军队已配制好,不便再作调整,所以今天就不报名参军了,政府和军队不久还将继续组织报名参军,欢迎大家下一次早点报名!谢谢大家支持抗战,谢谢父老乡亲们一片爱国之心!”
抗战开始,四川省主席刘湘将军第一个致电蒋介石要求抗日,并说:四川可出壮丁数百万,粮食若干担。将军以身作则,亲率10万川军慷慨激昂开赴抗日前线南京,荡气回肠宣誓:“敌军一日不逐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八年抗战,川人的确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根据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发表的统计数字,全国征兵配额16641802人,四川省的壮丁配额就达3193807人,四川供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粮食总数在8000万石以上,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开始,此外各种捐税贡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四川人民所负担。
誓师大会终于结束,还有群众捐款捐物,出征的士兵和亲人告别。何顺子掏出今天卖东西所得的寥寥无几的几个钱说:“我怎么好意思收兵哥的钱,人家命都舍得,我这几个钱算得什么!”说完,就要上前捐钱。
何仑雨赶忙拦住他:“兄弟,你有病,你父母儿子还指望着你这点钱回去,留着带回家。”何仑雨和何顺子是同村的,何仑雨说这话,不是因为他们是堂兄弟关系,确实何顺子家穷得丁当响,他自己又体弱多病,特别需要钱。同来和几个人都知道这个情况,都劝他就不要捐,何顺子叹了叹气:“唉,国家兴亡……”
萧浩宇和大伙们商定,今天不能参军,待会和支前民民工一起,送送出川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子弟兵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步行千里,帮助他们背背行李挑挑担子,让他们轻松一点算一点,为抗战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下午3时许,一声炮响,部队出发,军歌雄壮嘹亮,战士们高唱军歌:
……
岿然故国亚洲东,
黄帝神明宗,
诗书礼乐承周孔,
泱泱大国风。
抗强权,
除国贼,
华夏文明须开发,
……
汉满蒙回藏一家,
惟我中华国。
抗强权,
除国贼,
五族人民齐努力,
不分畛域,派别,
民治真统一 !
歌声听起来让人感觉不熟练,但威武雄壮,振奋人心,萧浩宇和伙伴没有回家,他们跟着唱起军歌。萧浩宇只是跟着哼,他明白自己最不擅长唱歌。
这是本县川军第三批部队出川抗战,第一批部队于芦沟桥事变当年9月出川,去年是第二批。
“就这样去打仗,这哪里象军队的样子?穿的这么孬……”看着行进的队伍,何仑雨自言自语地说。
“穿起军装,背起枪,挎起手榴弹,一千多人的队伍,哪里不象军队!”萧浩宇打断何仑雨的话。
第一章 半路从军1
练兵场不远,在城外马家渡边,萧浩宇和大伙一会就到了练兵场。练兵场早已人山人海,主席台上方一行大红字格外引人注目:出川抗日誓师大会。台下整整齐齐站着黑压压一片士兵,虽然士兵们精神抖擞,却穿着破旧,有的士兵居然还穿的是普通衣服,和身着军装的士兵站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更有甚者,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除了士兵,四周还有不少百姓。
“不灭鬼子决不回川!”
“还我河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慷慨激昂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萧浩宇和同伴们听得热血沸腾,跟着高喊口号。
练兵场主席台上有一排座位,主席台上的军官和政府官员没有一人就座。台上站着七名军人,几个本县地方官员和名流。官员讲话表明,大会快要结束,萧浩宇和大伙后悔没有早一点来。
最后,一个军官作总结讲话:“……非常感谢各位父老乡亲,感谢你们培养了勇赴征程为国效命的优秀儿女,感谢你们节衣缩食慷慨解囊,支援抗战!……我们四川男儿,决不会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不灭鬼子决不还乡!……,先头部队上个星期已经出发,今天一千三百八十七名勇士集中于此,同仇敌忾,定将不负父母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奔赴抗日前线,痛击鬼子,将日寇赶出我中华大地!勇敢的将士们,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有什么话要对老婆讲,就赶快说赶快讲,中午好好打个牙祭,下午3时,准时开赴!散会!”
军官刚宣布散会,不料一个中年汉子拉着一个年轻小伙快步跃上主席台,大声地对刚才讲话的军官说:“韩长官,民国二十六年川军出川打鬼子,川军从贵州出发,我和儿子没法去,去年县里征兵,我们在阿坝上山干活,又没有赶上,幸好今天我们父子二人正好赶上,想报名参军打鬼子!”
中年汉子所说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芦沟桥事变不久,川军将领杨森即率所属20军从四川边境贵州省出发,杨森司令能武能文,赋诗以示军威:
满天熄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
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刀雪月如霜!
20军将士日夜兼程,步行数千里,到达上海,参加了著名的上海保卫战,在残酷而壮烈的淞沪会战中,20军于大场和鬼子恶战两天两夜,打得日军鬼哭狼嚎,尸横遍野,不少营连排单位和日军血战到底,击退鬼子数次凶悍进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因为作战英勇,某团少校白文彬在一天中由蒋委员长亲自批准连升三级晋级少将,上海战役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涌现出不少抗日英雄和集体,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之后,20军被委员长予以隆重表彰,并获得奖金大洋三万元。川军一场场与鬼子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战斗,让世人彻底改变了对川军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中最糟”、“不会打仗的叫花子部队”、“烂部队”等蔑视性的评介一扫而光;令委员长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如陈诚、李忠仁、何应钦等刮目相看,就连美国人也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今天练兵场誓师大会是1939年9月18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两年零两个月。
沸腾的人群霎时鸦雀无声,都把目光集中到父子二人身上,突然间不约而同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抗日不分男女,抗日不分老少,抗日不分先后,中国有你们这样的士兵,灌县有你们这样的父子,何愁鬼子不灭!”被汉子叫着韩长官的军官拍着中年汉子的肩膀,还没表示同意让他父子参军,又有一批年轻人登上主席台,纷纷要求参军。
萧浩宇对同伴们说:“我们也上台去报名参军!”
大家异口同声:“好!”
萧浩宇等还没有登上主席台,另一个军官和韩长官迅速交流两句,走到台前,大声说道:“大家静一静,大家听我说,不要再上台来!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不论男女老幼,都有保家卫国责任,但是,本次出征的军队已配制好,不便再作调整,所以今天就不报名参军了,政府和军队不久还将继续组织报名参军,欢迎大家下一次早点报名!谢谢大家支持抗战,谢谢父老乡亲们一片爱国之心!”
抗战开始,四川省主席刘湘将军第一个致电蒋介石要求抗日,并说:四川可出壮丁数百万,粮食若干担。将军以身作则,亲率10万川军慷慨激昂开赴抗日前线南京,荡气回肠宣誓:“敌军一日不逐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八年抗战,川人的确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根据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发表的统计数字,全国征兵配额16641802人,四川省的壮丁配额就达3193807人,四川供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粮食总数在8000万石以上,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开始,此外各种捐税贡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四川人民所负担。
誓师大会终于结束,还有群众捐款捐物,出征的士兵和亲人告别。何顺子掏出今天卖东西所得的寥寥无几的几个钱说:“我怎么好意思收兵哥的钱,人家命都舍得,我这几个钱算得什么!”说完,就要上前捐钱。
何仑雨赶忙拦住他:“兄弟,你有病,你父母儿子还指望着你这点钱回去,留着带回家。”何仑雨和何顺子是同村的,何仑雨说这话,不是因为他们是堂兄弟关系,确实何顺子家穷得丁当响,他自己又体弱多病,特别需要钱。同来和几个人都知道这个情况,都劝他就不要捐,何顺子叹了叹气:“唉,国家兴亡……”
萧浩宇和大伙们商定,今天不能参军,待会和支前民民工一起,送送出川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子弟兵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步行千里,帮助他们背背行李挑挑担子,让他们轻松一点算一点,为抗战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下午3时许,一声炮响,部队出发,军歌雄壮嘹亮,战士们高唱军歌:
……
岿然故国亚洲东,
黄帝神明宗,
诗书礼乐承周孔,
泱泱大国风。
抗强权,
除国贼,
华夏文明须开发,
……
汉满蒙回藏一家,
惟我中华国。
抗强权,
除国贼,
五族人民齐努力,
不分畛域,派别,
民治真统一 !
歌声听起来让人感觉不熟练,但威武雄壮,振奋人心,萧浩宇和伙伴没有回家,他们跟着唱起军歌。萧浩宇只是跟着哼,他明白自己最不擅长唱歌。
这是本县川军第三批部队出川抗战,第一批部队于芦沟桥事变当年9月出川,去年是第二批。
“就这样去打仗,这哪里象军队的样子?穿的这么孬……”看着行进的队伍,何仑雨自言自语地说。
“穿起军装,背起枪,挎起手榴弹,一千多人的队伍,哪里不象军队!”萧浩宇打断何仑雨的话。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1/21496/90850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1/21496/90850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