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焦山惨败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178章 焦山惨败

    镇江城中的守军,看到朝廷援军到来,士气大振。刘师勇甚至又领兵出城,尝试冲击敌军的投石车。无奈元军防守严密,只能无功而返。

    元军水师万户张荣实见宋军水师数量巨大,内心忧虑。他领着亲兵爬上焦山,查探宋军虚实。

    当看到宋军将船只用铁索连接在一起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将军为何发笑?”

    “我笑宋将无谋,完全不懂水战。水上作战,依靠的是战船灵活能动,抢占上游。宋军却一窍不通,将船只固定。此战必定大胜,且随我回营,准备杀敌立功。”

    其实宋军这种选择,也完全是无奈之举。宋军步卒在野外作战,无法战胜蒙古铁骑;一味的守城,也是迟早就要败亡。

    如今迫于舆论,不得不领兵来救镇江。从陆地上行军,还没到达镇江就被蒙古铁骑击败了。因此只能选择走水路。

    而宋军这些乌合之众,并没有接受过水军作战训练。而且士气低落,打起来之后,很有可能就有士卒划着船偷偷逃跑。所以文天祥不得不选择这种作战方式。

    从军事角度来看,宋军此时已经打不赢、守不住,剩下的选择就是要么跑、要么降、要么死。

    文天祥到达焦山之后,听说淮西制置使夏贵还有兵马在通州驻扎。于是以都督府的名义,遣信使与夏贵约定,领兵前来焦山合击元军。

    张荣实从焦山下来,回到元军水师之后,就马上派遣信使,约阿术明日一起出兵,击败宋军。

    第二天一早,张荣实起锚行船。

    他在全军中选了弓弩手千人,用大型船只装载,作为两翼。然后自领中军战船,向着下游焦山而来。

    阿术也按照约定,领着大军来到焦山外的长江南岸处。大军列成阵势。

    张荣实打出旗语,令两翼的大船劲弩向前,从两边夹射宋军战船。而他自己领着大军,从中路直冲宋军水师大阵。

    双方刚接战,元军就点燃火箭、火弩,密密麻麻的向着宋军的船阵射来。

    阿术领着步卒在河堤上列阵,也架设床弩,在弩矢上绑着引火之物,然后射向宋船。

    宋军的船阵绑在一起,没办法散开。目标太大,又极其容易被射中。一条船着火之后,十条船都开始燃烧。

    张荣实趁机指挥全部战船突击,将宋军冲的七零八落。

    宋军船阵顿时火光冲天,烟尘蔽江,瞬时间樯橹灰飞烟灭。宋军士卒进退两难,只好投江游泳逃命。

    元军又对着落水的宋军猛射,将宋军士卒大部分射死在水中。

    这一战,从早上杀到晚上。

    而原本约好前来助战的夏贵,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夏贵早就知道文天祥不是领兵之才,宋军拼凑起来的军队目前也不可能击败元军。

    所以夏贵只是敷衍信使,其实根本没打算真的领兵来送命。

    文天祥手下的尹玉、麻士龙两人,一心尽忠报国,他们领着士卒,在船只上组织还击,用弩箭回射元军。

    然而却于事无补,元军大队冲来,将二人及属下的弩手,连人带船,击沉到了江中。

    朱华、张全所部士卒,列阵在后。大战开始之后,这二人就抱着观望的态度,命令将士起锚向下游退去。

    等到见宋军败局已定,二人急忙领兵顺流而下,逃向临安。

    文天祥眼见士卒或死、或逃、或降,心知大军溃败已成定局,只好领着亲兵乘船逃走。

    镇江城内的禁军指挥使赵文义,看到城外阿术的大军调动,顿时明白元军要去进攻焦山的宋朝援军。

    赵文义留下两千士卒守城,令刘师勇、苗再成、赵孟锦领着一万八千大军,杀出城去。与文天祥内外夹击,合力破敌。

    刘、苗、赵三将领着大军出城。城外留着的元军仅有数千人,不敢抵挡,纷纷掉头向北逃去。

    苗再成、赵孟锦就要领军追击,被刘师勇阻止。

    “元军在城外足有六七万兵力,文将军的援军不会多过四万之数。阿术没有理由将城外的军队全部带到焦山,因此敌军必然有诈。可能在前方埋伏我们。”

    于是宋军并不追击,小心列阵行军。赵孟锦领着前锋在前探路。

    果然,大军只行了数里,就在城东的一片树林里,发现了鞑子隐藏的伏兵。

    元军见伏兵失败,就策马冲了出来。

    刘师勇连忙命令大军止步,列成密集的长枪阵。阵中的弓弩手引弓待发,防备骑兵冲击。

    这两万元军骑兵的将领是万户忙古歹和阮思聪,他们收到的命令是拖住镇江城中的宋军,不要让他们支援焦山即可。

    因此元军的骑兵见宋军军阵齐整,防备森严,于是只在一旁对峙,并不进攻。

    到了正午,探马来报:焦山宋军战事不利,恐将惨败。

    刘世勇心知不能在此久留,否则大军不保。于是大军军阵互相掩护着交替后撤,想要撤回镇江城中。

    鞑子骑兵见状,纵马来冲宋军大阵。宋军连忙止住脚步,支起长枪,防备骑兵冲锋。

    此处距离长江岸边不过两三里的路程,已经有战败的宋军逃兵,跑到了这里。他们绕过大军,向南边跑去。

    元军骑兵见这群镇江兵进退有序,颇有几分精兵的模样,硬冲可能会产生较大伤亡。于是他们放出一部分骑兵,前去截杀焦山败兵。

    刘世勇等人这才顺利的慢慢退回到了镇江城中。

    赵文义听说文天祥的援军在焦山惨败,知道镇江再也守不下去了。于是打开南门,领着两万大军向南撤退。

    镇江城南有一座山,名唤南山,宋军沿着南山西侧极速撤军。

    在镇江城外监视的骑兵见状,连忙集结,纵马来追。如果宋军被这一股骑兵缠住,等到蒙元大军赶来,就要全军覆没于此。

    眼见元军的骑兵越来越近,马上就要追来。赵孟锦挺身而出:“将军,给我留一千人。我一定誓死拖住这股骑兵。”

    赵文义、刘世勇也没有办法,只好如此。令其在军中任意挑选精锐留下殿后。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806/88282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806/882826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