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自首2【刑侦】 > 第92章 袖手旁观

第92章 袖手旁观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这趟公交车上的监控保存是七天,刚刚过了监控保存期。

    题安只能通过问询公交车司机得到更多的线索。

    题安问那位公交车司机,“还记得是哪一天吗?”

    公交车司机摇头,“不记得。

    但你说下雨,我有点印象。”

    题安问那女孩长啥样。

    司机更是不记得,“警察同志,我开的这辆车,单程运能一百八十多人,每天往返六次,每天运能两千多人。

    我上班十五年了,见过的面孔太多了,根本记不住。”

    题安给他看照片。他摇头,说实在想不起来。

    题安问:“好,那女孩上车后干了什么你记得吗?”

    司机说:“好像她没带钱。

    当时车上人挺多,我也没有问她要。

    那女孩好像精神不太正常。

    上了车说些奇奇怪怪的话。

    让大家帮她报警,说她被绑架了之类的。”

    题安连忙问:“那有人帮她吗?

    你帮她了吗?”

    公交车司机说:“没有啊。两站之间只隔四分钟。很快就到下一站了。

    下一站她就下车了。”

    题安问:“为什么下车了?”

    司机说:“她的家属在下一站上车后,把她带下车了啊。”

    “家属?什么样的家属?你为什么没有相信她的话帮她报警,任由陌生人将她带走?”题安没忍住质问公交车司机。

    如果这个女孩是申曼的话,她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了啊。

    但凡车上的人在这四分钟内帮她报警,或者不让她所谓的家人带走她,也许就不会有后面,她从八米高架坠落又被车撞击碾压的惨剧了。

    公交车司机尴尬地说:“她的家人上来直接将她带走,我们不好阻拦的。

    那个女孩穿着单薄,精神又不太正常的样子。

    很明显就是背着家人跑出来的。

    车上拉一个精神病人,万一她要是发起疯来伤了乘客,都是我的责任呀。”

    题安顾不上愤怒司机的袖手旁观,只得继续问,“带走她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司机看出了题安极力压制怒火。

    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对不起,我不记得了。

    但他们下车后上了一辆车。”

    “什么车?”

    “哎呦,我不记得了。

    我从倒后镜看的。

    是一辆小轿车,应该蛮高级。

    具体什么颜色,车牌多少我没留意的呀。”

    题安把电话留下,“这几天如果有想起来的地方,给我打电话。”

    题安离开公交车公司的时候对负责人说:“每年有九万名女性失踪。

    那些消失的她们上了公交车,摆脱追踪向人求助,这也许是她们最后的希望。

    你们公交车公司以后要对司机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遇到发出求助信号的人,司机不准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请耽误几分钟帮她们报警,我们警察不怕麻烦,不怕是误会。

    宁可是误会,也不能掐灭她们最后求生的希望。

    明白了?”

    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脸白了一阵又红了一阵,“一定一定。警察同志,明天一早我就组织大家开会。将您的指示传达到。

    我向您保证,以后绝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题安离开公交车公司,已经晚上了。

    题安给赵耀打电话,“哈啤不?”

    赵耀说:“我都洗完碗,敷我媳妇儿剩下的面膜了。

    哈啥啤,改天。

    咋啦你,郁闷啦?”

    题安说:“是,堵得慌。”

    赵耀说:“说说。我给你辅导辅导。”

    题安说事,末了补一句,“你没见那女孩现在的样子,躺病床上全身插管。

    最基本的反应都没有。

    你说,如果那车上,但凡有一个人站出来。

    一个,只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帮她一把”

    赵耀说:“是,大家的冷漠让人寒心。

    但我还想说的是,她慌不择路对所有人求救,其实收到的反馈会很小。

    得到帮助的概率也小。”

    题安问:“为什么?”

    赵耀说:“旁观者责任分散效应。

    应该多给大家普及这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让有需要求助的人,真正得到帮助。

    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题安说:“听过啊。三个懒和尚的故事。”

    赵耀说:“你以为是三个懒和尚的故事吗?并不是。

    如果他们都是很懒的人,压根刚开始就不会有挑水抬水的举动。

    三个和尚的故事在心理学上就是典型的责任分散效应。

    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

    源于一桩血案。

    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一个女人在楼前被杀,她在死前大声呼救。

    有至少三十八名邻居,听到了她的呼救,并打开灯或打开窗观望。

    但直到她倒下,这三十八名邻居没有一人帮助她,甚至没有一人报警。

    刚开始社会将这种袖手旁观,归咎于人情社会的冷漠。

    但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众多社会事件中悲剧的发生,有对他人遭遇的淡漠心理,但也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用大白话说,旁观者越多,需要帮助的人反而获得的帮助越少。

    当责任感落到个体身上时,这个个体身上的责任感是全部的责任感。

    但人数越多,每个人身上背负的责任感,就会被分成很小的一份。

    他们会产生,一定会有人救他的心理,而对于自己要不要施救持徘徊态度。

    当然这个理论,基于普通的社会调查,不包括人群中像你这样绝不受责任分散效应影响的人。

    人类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虽然有些规则看起来很残酷。

    但利己排他,是人类在残酷的大自然竞争中,为了繁衍生存产生的必然心理。

    利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当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运行的支撑力的的时候,产生的约束行为。

    严格来说,是和本性相悖的行为。

    在看到别人的苦难时,利己还是利他,本质上是自己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相对峙的过程。”

    题安说:“现在不是你死我活的原始社会,现在是群居互利的现代社会。

    人类的动物性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消逝吗?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766/88148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766/881485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