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英雄流血又流泪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第135章 英雄流血又流泪

    徐正又升官了。

    因为在李着痛骂朱祁钰的时候,其他重臣都是想着怎么维护言路顺畅,只有徐正跳出来维护朱祁钰的帝王权威。

    对于自己人,朱祁钰从来都不吝啬。

    徐正由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到了正五品的通政司右参议。

    明朝的通政司,全称又叫做通政使司。

    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司主官也参与讨论。

    徐正成了通政司右参议之后,就会经常在大内行走,也就是可能参与到朝廷政务之中。

    “老爷,府外有人求见。”

    “来人自称是紫荆关参军孙祥的弟弟孙琪。”

    徐正刚和好兄弟仪泰喝酒庆祝回到府上,管家徐福就进来禀报。

    “这个孙琦所为何事?”

    徐正和孙家兄弟并无交集,他不明白孙琦找自己干嘛。

    “孙琦说他此番前来,是为了替他死去的兄长鸣冤。”

    徐福老老实实的回答。

    “给孙祥鸣冤?”

    徐正嘀咕了一会。

    “快请他到客厅!”

    徐正猛的站起身来。

    通政司除了收发奏章之外,还负责梳理冤狱之事。

    徐正刚刚进入通政司,他需要用政绩来证明自己。

    孙琦的兄长孙祥,当初又是被朱祁钰任命为紫荆关参军,在瓦剌抢关一战中生死不明。

    孙琦前来鸣冤,徐正觉得这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履历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你就是孙琦?”

    等到徐正到了客厅以后,他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白衣少年正在里面等候。

    “徐大人,还请你为家兄主持公道!”

    孙琪一下子就跪倒了徐正的面前。

    “你有什么冤屈?”

    “本官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到伱?”

    徐正示意管家徐福退下去。

    “小人此来,是为了家兄喊冤。”

    “也是请求徐大人明察秋毫,可以还家兄一个公道!”

    此时的孙琪早就已经是泪流满面。

    “冤从何起?”

    徐正连忙上前扶起了孙琦。

    就在上前扶起孙琪的时候,徐正猛然间发现孙琦穿的是竟然是一身雪白的孝服!

    “我和你的兄长孙祥,虽然不曾有过碰面,可也算得上是有着同僚之谊。”

    “只要是能帮上忙的地方,我就绝不会推辞!”

    徐正没有再自称本官。

    “有徐大人这句话,在下感激不尽!”

    原本已经坐下的孙琪,在听到徐正这一番话后,又再一次起身对着徐正行跪拜大礼。

    接着,孙琪就把事情说了出来。

    在紫荆关陷落之后,兵科给事中叶盛曾经上书,弹劾孙祥是弃关逃走。

    而当时朝廷为了稳固人心,以及不让朝臣在大战中临阵脱逃,所以也没有驳回叶盛的奏章。

    孙琪此来,就是为了替他哥哥孙祥鸣冤,希望徐正能够帮着给孙祥恢复名声。

    “我也曾经去找过那个叶盛,只是他断然不肯收回自己说过的话。”

    “他就是坚持说我大哥是畏战潜逃,说我大哥乃是朝廷的罪人。”

    “叶盛当时还羞辱了我和我大哥一番,说什么败军之将,何敢言勇!”

    说到动情之处,孙琪更是声泪俱下。

    “当日,我也曾经是帮着孙参军说过话的。”

    听到这里,徐正也是摇了摇头。

    “只是那日御史言官们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为由,让我也是只能无话可说。”

    “那时京师里面满是流言蜚语,都说孙参军乃是弃关而逃,这才导致了紫荆关的陷落。”

    “叶盛也不过是在义愤填膺之下,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上书,”

    “不过好在陛下体谅,当时还开了金口,不让群臣再说此事!”

    徐正说得半真半假。

    真的,是朱祁钰当时为了不至于人心惶惶,特意不许群臣再提此事。

    假的,是徐正根本就没有帮着孙祥说话。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是这人活一生不就是图个留名于世吗?”

    孙琪还是趴在地上,不肯起身。

    “因为我大哥蒙冤,我孙家子弟也时常被人指指点点。”

    “本来我还想战后替我大哥恢复名誉,可是如今京师又是百废待兴,早已没有人还记得这些细故了。”

    “而且我去到兵部,兵部却说我大哥是文官,不归兵部管辖。”

    “我又去到五军都督府,可他们又说我大哥不是武将,他们爱莫能助。”

    “我又跑到都察院,可都察院的御史们和六科给事中都是言官,他们也不愿意得罪身为给事中的叶盛。”

    “我曾经想去敲登闻鼓告御状,可看守登闻鼓的官吏却说陛下登基以后,天下只有仁政,没有冤屈。”

    孙祥这段时间很苦。

    各个衙门之间相互踢皮球,都不肯接他的状子。

    “这些人,该杀!”

    “朝廷以俸禄养着他们,他们却只不知报朝廷养士之恩!”

    “陛下前些日子才特意重申,但是民间有冤屈之人,可敲响登闻鼓,可将冤屈直达天听!”

    徐正很愤怒。

    “看守登闻鼓的官吏,不但不让人告御状,还不曾清洁登闻鼓。”

    “他们说陛下登基以后,天下再无冤枉之事,所以登闻鼓才积累了灰尘。”

    孙琦对于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场老油条们,十分的失望。

    “我观察了半天,其实是有人想要敲登闻鼓的。”

    “只不过那些官吏把鼓锤给收走了,所以登闻鼓才没被敲响过!”

    孙琦脸上满是愤怒。

    “我大哥,他确实是丢了紫荆关,但他不是弃关逃跑的!”

    “他是身中数箭,乃至力战而死!”

    “他本是一个文官,能做到以身殉国,何曾有负过大明?”

    “那些瞎了眼的言官门,只会捕风捉影,连一个为国捐躯的人,他们都要污蔑!”

    孙琦现在又是愤怒,又是委屈。

    “实不相瞒,我在步入通政司之前,也曾经做过给事中。”

    徐正的这句话,可不是一时兴起说出来的。

    徐正这是在告诉孙琦,不可以说话太过,不然就会得罪很多人。

    徐正这也是在告诉孙琦,要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自己是不好帮着孙琦说话的。

    毕竟徐正是从六科给事中出来的,他也不太好对昔日的同僚下手。

    “当时韩青将军从紫荆关突围而出得时候,没能联系上孙参军。”

    “所以后来陛下询问韩青将军的时候,韩青将军也表示他对于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也是因为如此,陛下才没有明确孙参军是力战报国而亡,还是弃关城而逃。”

    徐正当时官职给事中,对于孙祥的实情也听说了一些。

    “你说你哥哥为国捐躯,可有什么证据?”

    徐正不忍看到孙琦神色落寞,所以还是郑重其事的问了一句。

    “证据,我有!”

    孙琪突然起身,从背上解下来一个包裹,然后当着徐正的面打开。

    伴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只见一件血迹斑斑、千疮百孔的铁甲露了出来。

    那铁甲上还有着七八个窟窿,明显就是被箭矢所破。

    纵然现在距离当日关破已经很久了,然而一股血腥气,还是渗透了出来。

    “这是?”

    徐正只觉得身躯一震,神色为之不寒而栗!

    “莫非这是……”

    徐正已经隐隐猜测到了什么,不过他还是想要确认一番。

    “徐大人猜测不错,这正是我大哥生前所穿铁甲!”

    “有了它,就可以证明我大哥的清白!”

    孙琪为了让徐正更加相信,接着又把他怎么得到这件铁甲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说了一遍。

    等到瓦剌人从紫荆关撤走以后,明军也再一次夺回关城,并且对战场打扫,乃至于加固防务。

    就是在这个时候,明军在一处倒塌的城墙下方,找到了孙祥的尸体。

    也亏得天气严寒,尸体尚未完全腐烂,依稀尚且可以辨认相貌。

    而且孙祥乃是参军,他的甲胄也和普通士兵的不一样。

    所以孙祥的遗体,就这样被找到了。

    “既然如此,为何在收复紫荆关的时候,当地官员没有将此事上报朝廷?”

    徐正听到这里,也是忍不住为之动容。

    “我哥哥的尸体,被曹泰那个狗贼给烧了!”

    孙琪的神色,突然变得狰狞起来。

    “曹泰心胸狭窄、丧心病狂,他只是因为和我大哥不和,就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

    “大战之前,他就同我哥哥百般为难,整日装病不出。”

    “大战之时,曹泰坐拥倒马关数万兵马,不出一兵一卒前去救援紫荆关,任由瓦剌大军围困。”

    “大战过后,曹泰在紫荆关明明已经找到了我哥哥的尸体。”

    “他既不肯上书为我哥哥伸冤,反而借着为了防止发生瘟疫,将我大哥连同其他将士遗体一把火给烧了!”

    说到这里,孙祥恨不得手刃曹泰。

    “曹泰?”

    徐正邹起了眉头。

    因为在韩青前往紫荆关之前,朝廷本来是派曹泰前往布防的。

    只不过曹泰镇守不力,所以后来于谦才举荐韩青带领一千多士卒前往接替曹泰。

    而曹泰后来被改派到同为没三关的倒马关。

    “正是曹泰!”

    孙琦牙关紧咬。

    “你在这京师之中,又是如何寻找到你哥哥的甲胄的?”

    “又是如何知道紫荆关发生的这些事情?”

    不是徐正不信,只是这事太重了,他必须确认无误。

    “那日奉曹泰之命焚烧我哥哥尸体的小吏,他不忍丢弃我大哥盔甲,所以才暗中隐藏下来。”

    “后来我前去紫荆关寻访,才遇到了这个小吏。”

    “只是那曹泰为了防止事情泄露,所以就要将他调往别处。”

    “那小吏在遇到了我以后,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我,我更是把他带回了京师。”

    “如今那小吏就在我家中,可为我哥哥证明鸣冤!”

    孙琦说完之后,就盯着徐正一动不动。

    孙琦这是想知道,徐正是会仗义出手,还是会和其他那些官员一样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徐正并没有急于变态,他只是默不作声的思考起来。

    这个过程之中,徐正脸色也变得十分严肃。

    如果只是一个叶盛,那到也好办。

    可是再加上一个曹泰,事情就不这么简单了。

    曹泰是武将,虽然在紫荆关镇守不力,可是在倒马关却是抵挡住了瓦剌人的进攻。

    如今瓦剌依旧窥视边关之地,这个时候的朱祁钰对于武将十分倚重。

    要是这个时候弹劾曹泰,徐正就必须考虑得失。

    “你上书的奏章,可曾准备好?”

    沉默良久过后,徐正决定蹚这一滩浑水。

    “上书的折子,我自然是已经写好了。”

    “我这里还有一封血书,打算和奏章一起呈递御前!”

    见到徐正愿意帮助自己,孙琦的神色为之振奋。

    在说话的同时,孙琪伸手从怀里抽了出来。

    一张染满血迹的白绢,就这样被孙琪给铺到了徐正的面前。

    “千古奇冤!”

    徐正只觉触目惊心。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060/85624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060/85624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