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第125章 不可能让你独善其身

第125章 不可能让你独善其身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第125章 不可能让你独善其身

    “王阁老,是我让书吏退出去的。”

    见到王文开始发火,商辂连忙出来解释。

    商辂可不想因为自己保全陈循和高谷的面子,引来王文责罚内阁书吏们。

    “却是为何?”

    然而王文刚一问完,他马上就知道答案了。

    因为高谷特有的江北嗓音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

    “我的陈阁老,你们当真好算计!”

    “你还装模作样说自己不知道,亏得我特意拿着奏章过来找你商议!”

    “原来伱不过是在这里演戏而已!”

    可以听得出来,高谷已经是气到不行了。

    “先是王一宁上奏,请立吴贤妃为皇太后。”

    “然后就是徐正弹劾慈宁宫总管太监李永昌之侄李宏,说他勾结地方官为祸一方百姓。”

    “你们这是步步紧逼!”

    “要是不能立吴贤妃为皇太后,你们是不是就要除掉李永昌,以此来给孙太后一个下马威?”

    高谷嘴里的徐正,原本是进士出身的御史。

    徐正因为长相俊美被朱祁镇喜欢,但是又因为不会阿谀奉承而被朱祁镇不喜欢。

    徐正不愿以色侍奉朱祁镇,所以在朱祁钰登基后就投靠了新君。

    当初孙太后封锁土木堡战败消息的时候,徐正就曾经揪着李永昌的面痛骂。

    就是因为知道徐正有过这么一档子事,所以高谷才会怀疑徐正也是受人指使的。

    “徐正本来是在京师任职,可偏偏一个月前突然外出巡抚地方,又偏偏去到李永昌的家乡。”

    “徐正和李永昌不和睦,这事别人不知道,可我知道。”

    “虽说无巧不成书,可这也未免太过巧合了!”

    高谷和陈循的争吵,源于他们的立场不同。

    陈循是朱祁钰一手提拔起来的,朱祁钰彻底掌握大明,那么陈循就跟着水涨船高。

    所以哪怕陈循事先并不知道会有人请立吴贤妃为太后,但是作为朱祁钰重用的臣子,陈循都必须帮着朱祁钰达成心愿。

    更何况这事可不只是单单立天子生母为太后,还有更多的政治效应会紧随其后而来。

    高谷虽然也是土木堡之变后上位的,不过他是属于循序渐进,而不是朱祁钰特意的扶持。

    如果说陈循代表着景泰新贵集团,那么高谷就是代表着文官老臣集团。

    景泰新贵们要想崛起,就必须让老臣们退位让贤。

    如此矛盾,不可调和。

    “高谷,你不要欺人太甚!”

    “你说老夫事先知道,你这分明就是信口开河,你这分明就是诋毁老夫!”

    “老夫今天在这里就问你一句话,你口口声声说老夫和他们合谋,你可有证据拿出来?”

    陈循也是火急火燎的,和高谷顶了起来。

    “我陈循既然今天能够坐在这文渊阁中,难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还是分得清楚!”

    陈循心里很清楚,赞成再立太后这事,可以赞成,但是不能有内阁首辅第一个提出来。

    因为一旦内阁首辅提出来,那么天下卫道士就会对其口诛笔伐。

    没了士林的支持,内阁发布的政令就会被抵触。

    大明的保甲制度已经距离消亡不远,朝廷政令如果没有地方士绅的支持,怕是就连皇权都出不了县衙。

    而且大明立国已经百年之久,地方士绅家族已经编织出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

    如果内阁首辅过分献媚天子,便会被塑造成一个小人的角色。

    如此,表示自绝于天下。

    “你们早就知道了?”

    王文在听到房间里面传出来的激烈争吵过后,回头问起了身后的商辂和彭时。

    王文这个时候也明白了,书吏之所以退出文渊阁,就是不想参与到两位阁老的争执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而且内阁大学士们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内阁爆发剧烈争吵这事传了出去,表示损害了内阁大学士们的威仪,以后见人底气就会先少了三分。

    “是我让书吏退出去的。”

    商辂是用了不是回答来回答。

    “你们也出去。”

    “毕竟都是你们长辈,你们不方便参与其中。”

    “老夫比你们年长,就由老夫前去消弭争端。”

    王文这是为了维护商辂和彭时。

    毕竟商辂和彭时都还年轻,他们将来在内阁的道路还很长,王文不希望商辂和彭时今后的仕途被影响。

    “谢王阁老!”

    商辂和彭时,双双向着王文投去了感激的眼神。

    他们这时候也知道了,王文这个号称“冷面煞神”的内阁第三把交椅,是一个外冷内热之人。

    “且慢!”

    原本没怎么开口的成敬,突然抽身挡住了商辂和彭时的退路。

    “成公公,这是我内阁之事!”

    “既然是我内阁之事,便让我等处置就好了!”

    王文说话的语气很重。

    虽然王文和内廷太监们交好,不过大家只是各取所需。

    身为内阁第三号人物,王文自认为不是内廷的爪牙,他也觉得必须以维护内阁权势为重。

    就算得罪成敬这个朱祁钰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文也觉得自己不用太过于担心后果。

    朱祁钰登基后虽然重用太监,同样提拔了不少武将勋贵,而且也扶持一批亲信文臣。

    朱祁钰这是在大搞平衡之道,他也不希望看到其中一家独大。

    基于自己是朱祁钰头号文臣心腹,王文其实并不惧怕成敬,

    “王阁老,先莫生气。”

    成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脸上堆满了笑容。

    “三位阁老,既然听到了这事,你们觉得还能全身而退吗?”

    “我大明官员所上的奏章,内阁必须要票拟之后送司礼监批红。”

    “如今陈阁老和高阁老争执不下,内阁便不能在奏章上落下处置意见,便是有违太祖太宗设立内阁的初衷。”

    “咱家虽然是个外人,可也是天子近臣。”

    “内阁不作为,咱家又启能装作没有看见!”

    成敬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模样,他整个人身上仿佛有一股杀气溢出。

    而王文三人看了成敬这幅模样之后,他们才想起成敬不止是一个太监,还是一个带兵上过战场的太监。

    至于成敬说的奏章处置流程,在朱祁镇当皇帝的正统年间,奏议的处理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程序。

    通政司收发奏本,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六科给事中驳正违误。

    题奏有字词小错,给事中从旁改正,加盖六科官印。

    当然,如遇紧急情况,上奏的题本或奏本也不完全遵循这样的情况。

    各军事重镇总官兵、都指挥使等官差来奏事者,可以经由鸿胪寺序班本带人引进,候本进讫,再由该管序班引出,收在本寺宿歇,第二天早上天明放出。

    内阁密疏言事,可以直接送达御前,不受任何部门审阅。

    “景泰新朝不久,陛下对于各位阁老期望甚重。内阁若是拿不出处置意见来,便是失职,便是不能替陛下分忧。”

    “如此一来,陛下又如何能够对各位阁老托付大事?”

    成敬步步紧逼。

    虽然成敬平时待人接物都是一副宽厚的模样,可成敬首先还是朱祁钰的亲信近臣。

    这一点成敬很清楚,因为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成公公,要不还是我进去。”

    “至于他们两人,才入阁不久,怕是不能应付自如。”

    这个时候的王文,还想着照顾商辂和彭时。

    “非是咱家刻薄!”

    成敬摇了摇头。

    “这事关系重大,两位阁老若是抽身,那便会被人说成难当大任。”

    “陛下之前在提拔商、彭两位阁老进入文渊阁的时候,已经是被人戏称为“蚤入内阁”了。”

    “要是两位阁老不能帮着在内阁中署理奏章本,那不就是说陛下无识人之明吗?”

    成敬的意思,很简单。

    今天内阁若是不能讨论出一个具体的处置方式出来,那么就是有负君王赋予的重托。

    “再者说,商、彭两位阁老若是不能有所担当,怕不是就有人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此,两位阁老便会被群臣质疑,将来又怎么行宰辅之权?”

    这一次,成敬是对商辂和彭时晓以利害。

    “成公公在这里稍等片刻,趁机品一下咱们内阁的茶水。”

    “我们这就进去,一会必然会拿出一个结果来。”

    王文没了办法,只能硬着头皮。

    “没事,咱家到门外去等。”

    说完,成敬就退出了文渊阁。

    成敬这是告诉王文,他不会不知轻重,不会偷听内阁大学士们的讨论。

    “王阁老,咱们真要进去?”

    在成敬退出去之后,商辂连忙上前询问。

    “不然?”

    王文反问。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这是我大明已经形成的制度。”

    “既然是多年形成的制度,那么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便不能有轻言废弃之说。”

    王文停下来,确定成敬不在附近后,又才继续往下说。

    “要是咱们内阁这次处置不当,说不得就会被司礼监给压在身下。”

    “你我都是读圣贤书之人,应当知道不可让国家权柄尽入阉人之手!”

    王文虽然和文臣们打成一片,可他骨子里还是有着文人的清高。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060/85624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060/85624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