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改组锦衣卫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117章 改组锦衣卫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是在胡善祥被废之后,朱瞻基身母的张太后都是帮胡善祥撑腰,而没有给孙太后好脸色看。

    “别说太子能不能稳坐东宫之位,只要太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本宫就要谢天谢地了!”

    孙太后唯有苦笑。

    因为对于朱祁钰的野心,孙太后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只不过孙太后忘了她今日承受之苦,胡皇后在她之前已经品尝过了。

    孙太后因为生出来皇长子朱祁镇,所以她就怂恿朱瞻基废了胡善祥的皇后,并且取而代之。

    “太后……”

    李永昌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孙太后打断。

    ……

    来到太庙大门之外,孙太后远远一眼就看见了,停在宫门外的全副天子的车驾。

    孙太后这才想起来,今天是朱祁钰献俘太庙的日子。

    “就先不回慈宁宫了,本宫要去一趟隆禧殿。”

    孙太后对着李永昌说了一句,她这是改变行程,也丝毫没有和朱祁钰碰面的意思。

    如今的朱祁钰,对于孙太后来说是眼不见心不烦。

    “算了,朕就不过去了。”

    孙太后看到了朱祁钰,朱祁钰也同样看到孙太后。

    朱祁钰原本还想着去请安,只不过见到孙太后车驾离开太庙之后,朱祁钰也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孙太后不想见朱祁钰,朱祁钰又何尝想见孙太后?

    若不是礼法的禁锢,他们两人巴不得这辈子都不会有再见之日。

    不管孙太后在土木堡之变后有没有功绩,单凭孙太后在夺门之变中的串谋,朱祁钰心里已经给孙太后定义成了妖后,

    又看了一眼孙太后远去的车驾,朱祁钰知道她是在生自己的气,知道孙太后这是在无声的抗议。

    “陛下,奴婢要不要派人跟着去看看?”

    东厂提督太监的善增,小心翼翼的问。

    “罢了!”

    “太后她既然不想见朕,那么朕又何必前去自讨没趣!”

    朱祁钰说完后,便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太庙视察。

    “慈宁宫那面,你也要用心才是。”

    “太后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朕都要知道!”

    朱祁钰突然停了下来,小声而又谨慎的吩咐起了善增。

    “奴婢已经安排妥当了。”

    “李永昌身边的亲信内侍,奴婢已经收做东厂内应!”

    巩固朱祁钰的皇位,就是巩固善增的权势。

    对于孙太后的监控,善增早就已经在秘密进行。

    黄赌毒,最容易腐蚀人心。

    太监无根,进不了女色。

    所以偶尔赌几把,也就成了太监们最好的消遣方式。

    李永昌是慈宁宫总管太监,他身边也有几个亲信跟班。

    其中有一个跟班没事的时候喜欢玩筛子,善增就投其所好安排人陪着他赌过好几回。

    很不巧,李永昌的这个跟班手气不太好,输了很多银子。

    善增派的人也很大方,不但不追账,还给了李永昌跟班一大笔钱。

    “不要舍不得花钱,朕不差那点钱。”

    朱祁钰手握着抄家王振的金银财宝,这也让朱祁钰手中有粮心不慌。

    “奴婢明白!”

    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舒良,连忙回答。

    舒良除了在司礼监任职,还掌管着内承运库。

    内承运库,就是内库,也叫内帑。

    内承运库,就是皇帝的小金库。

    内承运库的钱,是由皇帝自己来支配的,怎么花大臣们是无权过问。

    皇庄产出,番邦进贡,各地税监,抄家,这些都是内承运库的来源。

    “李永昌也有家人,你们也要盯紧一点。”

    朱祁钰这是要来一个剥骨去肉。

    李永昌作为慈宁宫总管太监,孙太后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李永昌去办的。

    要是能够把李永昌给收拾了,那么就是断了孙太后的臂膀,让孙太后无人可用。

    而且宫人们见到孙太后不能保护自己的亲信,也就是知道孙太后已经失去了权势,也就知道朱祁钰才是可以对宫人们予杀予夺的那个人。

    “奴婢明白!”

    善增早就看李永昌不爽了。

    因为善增和舒良交好,而舒良又掌管着内承运库。

    好几次,舒良都向善增抱怨,说李永昌拿着孙太后的懿旨,大摇大摆的到内承运库拿东拿西。

    “臣亦明白!”

    锦衣卫指挥使的卢忠,也是连忙出表忠心。

    这些日子以来,朱祁钰一直亲信东厂,而对锦衣卫关注不够。

    如此情况,让卢忠有了一丝紧迫感。

    同属于厂卫,锦衣卫其实不愿意被东厂压一头的。

    “锦衣卫内部也要动一动。”

    “锦衣卫中,武将子弟过重,很多都是武将子弟荫恩入的锦衣卫。”

    “如此,这些功臣之后就会让锦衣卫变得鱼龙混杂。”

    “朕以为,可单独设置一镇抚司,用来管理这个武将勋贵之后。”

    “至于锦衣卫主要成员,朕认为可以在南北镇司之外,加设置东、西两个镇抚司。”

    “南镇抚司一如从前,仍然负责锦衣卫内部军纪刑罚、军户档案管理,对内不对外。”

    “北镇抚司,负责百官监察、抓捕、用刑。”

    “东镇抚司,便用来管理那些能荫入仕的功臣之后,有用之人便分担其他镇抚司,无用之人就让其安安心心领俸禄便是。”

    “西镇抚司,负责诸番邦的情报收集和整理。”

    朱祁钰其实对于动不动就给功臣荫一子为锦衣卫的做法,不是很赞同。

    这些勋贵功臣子弟,大多不堪重要,只不过是朝廷为了奖励他们父辈功劳而已。

    这些人的存在,虽然可以凭借他们父辈的人脉探听到一些消息,可是总体来说还是人浮于事。

    指望这些娇生惯养的二代三代们干特务工作,只怕是不切实际。

    举个例子,当锦衣卫要收拾某个权贵功臣的时候,这些本就是权贵功臣的子弟,是忠于锦衣卫,还是忠于他们的父辈?

    锦衣卫数量到了明末,据称多达十余万,可其中大多数都是权贵子弟,能战善战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些身边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权贵子弟们,不但没有保家卫国,反而是投靠了新主子。

    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就是先投靠李自成,再投靠满清。

    “微臣遵旨!”

    卢忠兴高采烈。

    朱祁钰这是在增加锦衣卫的权柄,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卢忠自然是乐于看到的。

    执掌锦衣卫之后,卢忠一直觉得手脚放不开。

    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锦衣卫内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很多权贵子弟的存在让卢忠做事的时候束手束脚。

    朱祁钰只是给了大方向的指导,具体怎么做,那个位置安排哪一个人,这些朱祁钰都没有细说。

    这样一来,卢忠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对锦衣卫进行改组重建。

    到时候,和卢忠不对付的,那些原本朱祁镇的心腹,就可以通通被扔到东镇抚司去坐等致仕,然后回家养老。

    而忠于朱祁钰的,也听卢忠招呼的景泰新秀们,就可以趁机上位。

    到时候,卢忠就可以在锦衣卫里面说一不二。

    到时候,锦衣卫就彻底和朱祁钰的皇权深度捆绑在一起。

    而且卢忠也听出来了,朱祁钰并没有让东厂凌驾于锦衣卫之上的意思。

    东厂经过改组后,分做内外两厂。

    内厂对内,负责明朝境内的事务。

    外厂对外,负责对周边藩属国的渗透。

    东厂的这些职责,改组后的锦衣卫同样具备。

    卢忠算是看透了,朱祁钰这是让厂卫相互竞争,这也是不让其中一家太过做大。

    “微臣以为北方草原之上,牲畜作为蒙古人最重要的财富,使得蒙古人牧民之中对于兽医敬若天神。”

    “微臣想着,锦衣卫是不是可以培养一批兽医,让其前往蒙古人中为牲畜治病?”

    卢忠的脑子转的飞快。

    朱祁钰刚刚才给锦衣卫增加了权柄,卢忠自然渴望证明自己可以带着锦衣卫走的更远。

    之所以先对外,卢忠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瓦剌人虽然退出了塞外,可是他们和明朝边军小规模战斗还是时有发生。

    如今明朝虽然开始休养生息,可边患之重也是自大明开国以外最严重的时候。

    其次,朱祁镇这个太上皇一天还在瓦剌人手里,那么卢忠的主子朱祁钰就会一天不能安心。

    最后,卢忠认为对内不如对外。

    卢忠前任的马顺,朱祁镇和王振的铁杆心腹,因为马顺作恶,连带锦衣卫的名声也变臭了。

    锦衣卫对内执法,容易引来朝野反弹。

    既然如此,还不如先对外建功立业,然后再对内徐徐图之。

    “这批兽医,尽可能挑选具有蒙古血统之人,以便于藏匿身份,又可以和草原牧民往来沟通。”

    “培养的费用,从内承运库出。”

    对于卢忠的提议,朱祁钰很是满意。

    “还可以从藏地请一些喇嘛前往草原传经布道,朕会让川西的松潘总督协助锦衣卫。”

    朱祁钰这是在学满清对付蒙古的套路。

    “藏传佛教对于僧侣供养十分的繁重,供养喇嘛的花费可以增加蒙古部落的负担。”

    “而且藏传佛教还会坚持让男人出家,这就减少了蒙古的兵源。”

    “再者,有喇嘛就会有寺庙,有寺庙会回降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

    “一旦蒙古人的流动性减少,那么我大明将来就可以让他们划地而居,这样就更能加以征讨和管理。”

    “当草原牧民不再流动,他们就变得和中原百姓一样。到那个时候再派出官员管理,他们就只能乖乖服从王化。”

    朱祁钰担心卢忠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含义,所以他尽可能说得详细一点。

    “微臣遵旨!”

    卢忠就算没能完全吃透,他也只能回去慢慢琢磨。

    “和蒙古人暗中的贸易往来,也可以着手进行。”

    “蒙古人南下,不过是为了获取生活物资。”

    “要是不用打仗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蒙古人也就犯不着年年入寇,拿命来抢东西。”

    “等到蒙古人不再动不动拿刀射箭之后,他们便不再像他们祖先那样能征善战。”

    “朕就是要软刀子割肉,一点一点消磨蒙古人的血性!”

    朱祁钰这个时候还不能发明马克沁机枪,他没办法让游牧民族立刻变得能歌善舞。

    思想改造,经济渗透,文化入侵,这些措施也就成了朱祁钰眼下最合适的手段。

    “陛下,奴婢担心群臣会反对和蒙古人的贸易往来。”

    善增心里清楚,朱祁钰继位就是因为这次蒙古人的兵临城下。

    要是朱祁钰和蒙古人私下交易,就是否定了他执政的合法性,必然会引来群情激奋。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善增很是担心自己等人会被当成替罪羊,然后就被推出去斩了。

    而且虽然朱祁钰这是在吩咐卢忠,可是善增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

    如今东厂和锦衣卫存在竞争关系,善增不可能让锦衣卫处处都抢占先机。

    而且东厂下面的外厂本就负责收集异族番邦的情报,善增自认为应该对蒙古之事进言。

    “所以,朕才让你暗中进行!”

    朱祁钰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杨洪在宣府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和蒙古兀良哈部交易,这是为了扶持蒙古中的第三方势力,以此来对抗瓦剌和鞑靼。”

    “对此,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其加以默许。”

    “杨洪这番“通敌”,不过是为朝廷背锅而已。”

    朱祁钰身边的亲信大多都不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所以朱祁钰只能引导他们成长。

    “朕之所以让朱谦出任新一任宣府总兵,又封朱谦为抚宁伯,还封朱谦的儿子朱永为都指挥佥事。”

    “就是为了安排和蒙古私下贸易。”

    “宣府本是杨洪的大本营,朱谦又和杨洪不对付。”

    “为了坐稳宣府总兵的位置,朕相信当伱们向朱谦示好之后,朱谦一定会把你们引为助力,以此来抗衡杨家在宣府的影响力。”

    朱祁钰这话,是同时对东厂和锦衣卫说的。

    “至于和蒙古贸易收成,一半你们留着用于公事,一半交到内承运库。”

    朱祁钰说这话的时候,目光顺带扫过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也是掌控内承运库的舒良。

    “奴婢遵旨!”

    舒良和善增双双一拜。

    “微臣遵旨!”

    卢忠也是不甘人后。

    ……

    朱祁钰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太庙了。

    上一次登基的时候,朱祁钰就曾经在这里对着朱家皇帝们的神像行跪拜之礼。

    “既然这里准备妥当了,朕也就放心了。”

    献俘太庙是一种规格积高的祭祀仪式,是皇帝向祖先禀明自己的战功,有着光宗耀祖的意思。

    这次朱祁钰献俘的时间,也是经过钦天监占卜之后才定下来的。

    这么一个宣扬自己功绩,证明自己执政合法性的机会,朱祁钰当然不可能就这样草草了事。

    今日群臣已经在宫门外集结,只等着旭日初升后就进宫。

    朱祁钰之所以亲自提前来到太庙视察,就是不想这一次献俘太庙出岔子。

    “起驾!”

    朱祁钰登上御撵,挥了挥手。

    ……

    日出前七刻,斋宫鸣太和钟。

    朱祁钰穿着冕服打着仪仗,叮铃当啷的步行而出。

    文臣武将已经列好队在宫外等着了,君臣会和之后,一起步行前往圜丘坛。

    之所以朱祁钰此刻不用车驾,乃是为了显示对于祖宗的敬畏。

    一行人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也正式开始。

    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等乐器。

    钟鼓齐鸣之下,肃穆壮观,尽显庄严。

    陪祀入内的文官以王直、于谦、陈循为首,武将则是杨洪和石亨。

    祭奠太庙的礼仪规格很高,只有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方能陪同朱祁钰入内。

    至于品级不够,但是又有封驳圣旨的六科都给事中们,则属于特例。

    太庙献俘,礼仪十繁琐。

    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压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之后祭天才算是完成。

    等到祭天之后,已经是日正当空。

    朱祁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经过正阳门返回皇城。

    “献俘!”

    随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一声大喊,几十个瓦剌俘虏被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押了上来。

    这些俘虏们,昨夜就被押到了长安左右门外候着了。

    这些俘虏,都是瓦剌和鞑靼各部的头目。

    其实原本普通的献俘礼,相对要简单一些。

    王公大臣告祀、行礼完毕,俘虏先在太庙街跪上一夜。

    第二天皇帝在午门升御座,将军们押着俘虏在午门前献俘报捷,该砍的砍,该放的放,这就算是完事儿了。

    但是朱祁钰为了彰显这次京师保卫战的艰苦卓绝,所以这次由天子献俘太庙就麻烦多了。

    礼部和太常寺,提前三天就准备好告祀仪式。

    献俘当天,朱祁钰亲率文武百官虔诚地完成读祝、上香、跪拜、献帛、献爵等礼仪,然后才时献俘的那一套程旭。

    朱祁钰拿出一份祝文读祝,总结一下内容就是先介绍这次京师保卫战的经过,向朱家的列祖列宗夸耀一下自己的功绩。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060/85624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060/85624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