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第116章 王振跌倒,景泰吃饱

第116章 王振跌倒,景泰吃饱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116章 王振跌倒,景泰吃饱

    本来毛福寿和韩青的总兵官职,在他们两人南下江南之前,就已经正式任命了。

    只不过朱祁钰为了增加他们两人的威名,为了扶持属于朱祁钰的景泰勋贵集团。

    所以朱祁钰才会在这里,又一次旧事重提。

    “尔等,便是我大明的脊梁!”

    “若没有尔等浴血奋战,便没有大明的江山社稷的延续!”

    面对数万凯旋之师,朱祁钰的宣讲慷慨激昂。

    今天,朱祁钰还特意穿了一身戎装,显得十分英气逼人。

    “朕非刻薄寡恩之君。”

    “尔等乃是再造大明之功臣,朕当重上赏!”

    朱祁钰可不傻。

    这个时候他没有说赏赐将士的是朝廷,而是说他在赏赐这些有功的将士。

    朱祁钰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大明将士们知道他朱祁钰这个皇帝,其次才是大明朝廷。

    “陈循、王文、项忠、成敬。”

    “朕命你四人为钦差,对此番参与京师攻防之战的有功将士登记成册,并且按照军功册逐一核实发放。”

    朱祁钰高声大喊,这就是为了让台下数万将士能够听到。

    原本的历史上对有功将士的登记成册,是于谦和石亨做的。

    然而这一次朱祁钰为了笼络军心,刻意把于谦和石亨给排除在外。

    至于朱祁钰挑选了陈循、王文、项忠个成敬,也是有着充分的理由。

    陈循是户部尚书,而这次赏赐有功将士的银钱又要经过户部的手,然后才落到每一个将士手中。

    所以陈循这个户部尚书参与其中,也是名正言顺。

    至于王文,不但是内阁大学士,还是都察院长官的左都御史。

    王文参与对有功将士的登记和赏赐,可以起到监察作用。

    这样可以防止有人谎报人头,并以此中饱私囊。

    朱祁钰深知,吃空饷一直是一种敛财手段。

    陈循和王文是朱祁钰在文臣中刻意扶持的两人,以此来制衡王直、胡潆这样的老臣,还可以牵制于谦、石亨的一家独大。

    虽然朱祁钰不会让陈循和王文掌握军权,但是他们两人在将士面前露脸,和武将们交好,也是朱祁钰默许的。

    项忠虽然晋升了品级,可他还兼着中军都督府断事官。

    项忠参与其中,可以看作是军方内部的一种监督。

    至于成敬提督的御马监,本来就是掌握着禁军。

    成敬作为朱祁钰头号心腹,又有两次大破瓦剌的战绩,谁也不会傻到质疑成敬参与的合理性。

    “此番尔等力战不退,又在追击瓦剌退兵之时解救我大明子民无数,尔等配得上朕之赏赐。”

    历朝历代,百姓都视官军如同洪水猛兽。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朱祁钰这一次刻意提到这些明军将士保家卫国,以及解救被瓦剌俘虏大明百姓。

    这样就是为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大明军队的自尊心。

    也是为了给军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让老百姓慢慢的对他们进行改观。

    “凡参与京师攻防之战的将士,士卒每人赏赐白银一两,校尉赏赐白银二两,将领赏白银五两。”

    朱祁钰当着数万大军,和文臣武将,以及观礼百姓的面,宣布了他定下的赏赐数目。

    “朕会将登闻鼓从长安右门,迁移到午门外。”

    “若是尔等没有得到赏钱,可直接找朕告御状!”

    说罢,朱祁钰转向了王文和卢忠。

    “《周礼》记载,太仆建路鼓于大寝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历朝历代皆设置登闻鼓,作为百姓鸣冤之用。既可以通达民情,亦可上疏言事,还能联通天子和黎民。”

    “我大明太祖出身草莽,知民间疾苦,故而延续设置登闻鼓。”

    “洪武元年,太祖置登闻鼓于南京午门外。太宗迁都北上后,将登闻鼓移置北京长安右门外。”

    “太祖太宗爱民如子,朕不敢忘!”

    朱祁钰这是搬出了,朱元璋和朱棣两尊神像。

    “锦衣卫和六科给事中,不可再有玩忽职守,以至于看守登闻鼓的官吏不在之事发生。”

    “朕会不定时派遣内官巡视。”

    “若有当值而不在者,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朱祁钰知道,锦衣卫和六科给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对于轮值登闻鼓这事就不是很上心。

    永乐之后,因为这个登闻鼓的值班人员老是不在,导致了来敲击登闻鼓的底层百姓得不到伸冤。

    而伸冤的百姓为了引起重视,就在登闻鼓前自残,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也让贪官污吏们多了一分嚣张。

    “凡有有贪墨将士赏银一钱者,朕定斩不饶!”

    “尔等若是想以身试法,朕必以此天之剑亲自斩之!”

    朱祁钰对于台下这些文臣武将,并不放心。

    雁过拔毛,官吏敛财之手段,

    千里做官只为财。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历朝历代贪腐一事都没办法彻底杜绝,朱祁钰对比已经司空见惯。

    然而朱祁钰就是要当着数万将士和文臣武将的面,来显示他对这次赏赐的决心。

    有的钱,可以拿。

    有的钱,拿了可是要丢掉性命。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数万明军将士纷纷大喊。

    因为有了朱祁钰的这一番严重警告,明军将士们也就不用担心,原本属于属于他们的赏赐,会进到别人的腰包。

    “大明威武!”

    “明军威武!”

    朱祁钰抽出随身佩戴的天子剑,剑指苍穹。

    朱祁钰的目光扫过数万大明将士,目光所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陛下威武!”

    数万明军将士,也纷纷抽出随身的刀剑,以此来响应朱祁钰。

    ……

    “启禀陛下,经过京师攻防之战过后,户部库存银钱几乎损耗殆尽。”

    阅兵结束过后,陈循小声的提醒起了朱祁钰。

    陈循这是在哭穷。

    陈循潜台词是告诉朱祁钰,如今国库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银钱,来赏赐这些保家卫国的有功将士。

    “陈卿,不至于如此!”

    朱祁钰笑了笑。

    “陛下倒是说得轻巧……”

    陈循小声嘀咕。

    不当家者,不知柴米贵。

    “之前朕命督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前去抄家王振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

    “那次抄家所得,朕分文未取,一直都留着。”

    朱祁钰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前瞻性。

    之前王振被抄家的时候,朱祁钰对于王振贪污的财产进行封存,禁止任何人挪用。

    这些被而王振贪污的财产,全部分被封存在朱祁钰的郕王府邸中。

    孙太后好几次想要拿出金银财宝去贿赂也先,都被朱祁钰以各种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对于这些金银珠宝,朱祁钰让原本的郕王府亲信卫士加以看管。

    没有朱祁钰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封存库房一步。

    王振被籍没的家产,总额让人叹为观止。

    王振在皇城旁有多座宅邸,修建的穷奢极侈堪比皇宫。

    在王振的府邸之中,还搜出的金银六十多余库。

    其他器物珍玩,更是多不胜数。

    有玉盘一百余个,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

    朱祁钰还坚信,抄家官员绝不会对这些金银财宝视若无睹,他们很有可能趁机加以藏匿

    当初在拿到王振财产名录的时候,朱祁钰不由得想到清朝的嘉庆皇帝。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对比,朱祁钰深以为然。

    王振贪腐的这些财产,足足抵得上明朝数年的财政收入。

    因为手里有银子,所以朱祁钰才会如此大方,也让朱祁钰能够做他想做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是否可以把王振贪腐所得划归户部?”

    陈循在这个时候,打起了朱祁钰的主意。

    “朕该去太庙祭拜了!”

    朱祁钰顾左右而言其他。

    ……

    “太上皇后还是没什么胃口,今日御膳房送去的午膳,她都没怎么动。”

    “太上皇后这几日一直待在佛堂,不肯出佛堂一步。”

    太庙之外,慈宁宫总管太监李永昌,等候孙太后多时了。

    听闻追击瓦剌大军回城后,前往太庙祭拜的可不止一个朱祁钰。

    孙太后知道明军追击瓦剌军队的回城,意味着大明获得了京师攻防之战的大获全胜。

    明军胜,则瓦剌人会有所忌惮,朱祁镇也就不至于被加害。

    正是知道这一点,孙太后才前来太庙祭拜,希望朱祁镇可以早一点归国。

    “本宫的这个儿媳,真是一个痴儿!”

    孙太后不由得叹息一声。

    “还是求神拜佛就能让皇儿回来。”

    “本宫还至于昧心的,和那些外臣们费力周旋吗?”

    前来太庙祭拜,孙太后也是为了告诉大明历代先皇,大明挺过了这次的难关,国运得以继续。

    孙太后还认为,此番大明能够延续江山社稷,就有她的一份功劳。

    孙太后自认为,要不是她听从于谦等人的建议固守京师,又命朱祁钰临危登基,只怕此刻瓦剌人已经再城中肆虐了。

    李永昌说的太上皇后,就是朱祁镇发妻的钱皇后。

    正统六年,朱祁镇成年,太皇太后张氏便张罗为其选皇后、纳妃。

    当时正值十四岁的钱皇后便因长相端庄、知礼有节而被选中,成为了朱祁镇的皇后。

    当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钱皇后就一直致力于想要赎回朱祁镇。

    为此,她更是不惜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来换取钱财,然后让人送去瓦剌。

    朱祁镇被俘期间,钱皇后日夜不停在神明之前跪拜哭泣。

    久而久之,导致了一只眼睛失明,一条腿更是因此残疾。

    男人得妻,莫过于此!

    “若是本宫自己受委屈,那倒也就罢了!”

    “毕竟本宫入了这紫禁城多年,又有什么惊涛骇浪没有见过?”

    “先帝废后,汉王造反,我儿幼年登基等等。”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本宫不都是熬过来了吗?”

    “就算是天大的苦楚,本宫也知道只能自己忍着!”

    “只是每每看到皇后整日以泪洗面、焚香求神,本宫就真觉得那丫头也是命苦。”

    说到自己的儿媳钱皇后,孙太后顿时又触动了情肠,她不禁叹了口气。

    李永昌本是孙太后身边的亲近之人,所以孙太后也没有什么顾忌。

    “是啊,太后福星高照之下,每每都是化险为夷、安然度过。”

    李永昌连忙附和。

    “原本本宫是想着,只要自己还在一天,就能够帮皇儿看管一天的权柄。”

    “这样他回来以后,也好继续当皇帝。”

    “只是外边那些文臣没了掣肘以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得寸进尺!”

    “我老婆子斗不过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皇位易主。”

    只有在这个跟了自己多年的亲信面前,孙太后才能卸下防备。

    孙太后说到动情之处,眼中更是隐隐有雾气。

    朱祁钰今天在京师城外举行盛大的阅兵,又扶持起了一批新的武将勋贵。

    如此种种,孙太后当然知道朱祁钰是为了彰显他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坐稳龙椅。

    孙太后立朱祁钰为帝,本事临时对策。

    只是让孙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朱祁钰居然如此精通于权术,才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就培植起了一大批心腹党羽。

    朱祁钰的羽翼渐丰,也就意味这朱祁镇距离皇位更远。

    “只是从今往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我那不孝皇儿?”

    想到这里,孙太后不由得泛起了泪光。

    李永昌见状连忙递上手帕给孙太后,却被她推开。

    “太后疼爱陛下,后宫是人尽皆知。”

    “只是外面的大臣们不理解,还以为太后娘娘是想干政。”

    “外边的大臣们,自诩读了一肚子圣贤书,却是满肚子的阳谋阴谋,曲解了太后的一片纯良之心。”

    “就连陛下他……”

    李永昌说的两个陛下,前一个指朱祁镇,后一个指朱祁钰。

    对朱祁镇不用“太上皇”,而用陛下,这是为了讨好孙太后,意思是说朱祁镇还有再次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而说到朱祁钰,李永昌也是知道今天的大阅兵和封赏武将,都是朱祁钰为了巩固他的帝位,也是告诉天下朱祁镇已经成为过去。

    “有些话,不可乱讲!”

    孙太后这是在教训李永昌。

    如今朱祁钰坐稳了皇位,有些事只可以心知肚明,却不能张口说出来。

    就算有什么不满,也只能积蓄力量以待来日。

    “奴婢多言,说话不知轻重,还请太后责罚!”

    李永昌当即认错。

    “知错就好,以后不可再犯。”

    孙太后知道李永昌是心向自己,她又怎么可能责怪李永昌。

    孙太后轻轻的扶起李永昌,和颜悦色的说到。

    “你并没有说错,只不过是说了两句天大的实话而已。”

    想了想,孙太后自己也是忍不住说了起来。

    “前些日子,文臣们借着铲除王振同党的借口,就是行清算太上皇的心腹之事。”

    “那个时候本宫还想着,他们不过是为了发泄胸中怒火。”

    “直到今日,才让本宫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也明白本宫终究不是他们的对手。”

    “就连当今天子,本宫当初也是看错了他。”

    “本宫后来才想起来,当日领头殴打马顺的王弘,曾经就在郕王府担任过教习。”

    “王弘率先动手,怕不是背后有人指使于他!”

    孙太后脸色一变。

    指使之人不言而喻,说的就是朱祁钰。

    “当今天子当初唯唯诺诺,一副是被群臣逼迫登基的模样。”

    “可是你看如今所作所为,他哪里又有半点愿意放弃到手权势的打算?”

    说到这里,孙太后拳头紧握。

    “本宫困居深宫之中,消息闭塞才会落了后手。”

    “今日被他们所制,今后只怕也是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孙太后这是后悔啊。

    早知道会有今日的结局,还不如当初直接册封自己的孙子朱见深为皇帝。

    再以朱祁钰监国总揽政事,然后自己居中调节。

    如此,天子之位名分早定,百官和朱祁钰也都是无话可说。

    而且这样一来,也会稳定人心和朝政,也不会让瓦剌有可乘之机。

    就算不能直接立太子朱见深为帝,让襄阳朱瞻鄯北上继承大统也是好过立朱祁钰。

    襄王在京师无根无基,为了坐稳帝位,他只能依赖于孙太后。

    只不过如今木已成舟,孙太后也只能是悔之晚矣。

    “请恕奴婢斗胆,就算是皇帝真的回不来了,可太子终究是太后血脉,将来也是要继承大统的。”

    李永昌只能说些劝慰的话。

    因为李永昌自己,最近都感受到了来自朱祁钰亲信太监们的压力。

    李永昌好几次去内库取东西,都被朱祁钰的人给拦了下来。

    “这其中的深浅伱是不知道的!”

    “一个三岁的太子,他能有什么话语权?”

    “他的话又有谁会听?”

    “等到太子长大成人。这其中又要经过多少个春秋?”

    “在等待的这些年里面,什么风不是风,什么雨不是雨?”

    作为宫斗的老手,孙太后也不是善男信女之辈。

    孙太后如果是白莲花一朵,那么朱瞻基发妻的皇后胡善祥,也不会因为没有子嗣而被废后。

    孙太后在朱瞻基废后一事中,可是少不了的推波助澜。

    至少,孙太后在当时吹了不少的枕边风。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060/85624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060/85624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