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鹰犬,即是鹰,也是犬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96章 鹰犬,即是鹰,也是犬
“朕以为,此番前往出使瓦剌,朝廷派出的必须是国之重臣。”
“唯有如此,瓦剌才能知道我大明迎回太上皇之决心。”
“也只有如此,出使者位高权重,才能代表我大明,才能有定夺之权。”
“若是派出无名之辈,派与不派又有什么区别?”
“瓦剌太师也先,听闻我大明只是一以低阶官员出使,会认为我大明轻视于他,必然会恼羞成怒。”
“如此,太上皇归国一事,将会遥遥无期!”
朱祁钰为了早点送朱祁镇去见太祖太宗,可谓是不留余力。
朱祁镇在瓦剌手里,是个祸害。
朱祁镇被放回来,朱祁钰反而可以学朱元璋迎接小明王的旧事,让其去丰都拜码头。
“陛下圣明!”
群臣叩首,他们没想象到朱祁钰已经心怀鬼胎。
而且群臣之中,心怀旧主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见到朱祁钰想要派人接回他们的太上皇,群臣当然是无人反对。
谁要是敢说不派人去接回朱祁镇,那么清流士林必然会对其群起而攻之。
在历史上,群臣用了几乎是逼迫的态度,才让朱祁钰不得不接二连三派人前往瓦剌。
朱祁镇被接回来,在好几次过节的时候,群臣还要求朱祁钰请出被困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一起接受群臣朝拜。
在夺门之变中,朱祁镇只是往着龙椅上那么一坐,群臣便山呼万岁,毫无骨气可言。
“皇兄乃是我大明正统,朕不过以小宗入继天子位。”
“太上皇蒙难,朕心痛之。”
看着台下称颂自己圣明的群臣,朱祁钰心里涌现一丝鄙夷。
被阉割的儒家文化,只强调忠君爱国的天地君亲师。
却忘了亚圣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一个差点葬送大明国运的皇帝,居然还有一堆自命不凡的官员念念不忘。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名声,谁考虑过朱祁钰?
朱祁钰觉得自己就是一块抹布,群臣用完后就是随手一扔,不管不顾。
不过虽然心中不快,朱祁钰还是选择隐而不发。
做大事者,向来都是城府深沉,都是喜怒不形于色。
血流五步的快意恩仇,只能是游侠莽夫,做不了勾心斗角、笑里藏刀的权利游戏者。
“不过此番出使瓦剌,朕有几个绝不可触碰之逆鳞。”
“若是诸位爱卿不从朕,朕便不会派一人一马、一兵一卒前往瓦剌!”
朱祁钰这次态度很坚决,容不得半点质疑。
“陛下,请训示!”
见到朱祁钰如此决绝,身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
当初群臣劝进朱祁钰,就是王直带头行事。
王直知道,自己在迎回朱祁镇一事上,必须再次牵头,必须责无旁贷。
要不然,王直就觉得就没办法向群臣交代,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也就枉读了圣贤书。
“朕的底线其实很简单,绝无半点苛刻之处。”
对于王直,朱祁钰不敢轻视,也不能轻视。
“其一,不称臣。”
“其二,不纳贡。”
“其三,不割土。”
“其四,瓦剌护军不可入我大明国境半步。”
“其五,若瓦剌有侍奉太上皇之随从者,不可随太上皇南下入我大明。”
“其六,若太上皇于草原之上有所出,不登族谱,不入宗籍。”
朱祁钰这几个要求,是他深思熟虑过的决定的
前三个,就是传说中大明祖训的简洁版。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不过这条大明祖训,只是大明的态度,而不是出自太祖太宗之口。
至于中间的,就是为了不让朱祁镇和胡人继续往来,不让朱祁镇再有瓦剌助力。
而瓦剌护送军队不得踏上明朝国土,这是为了民族尊严,也是为了振奋民族气节。
至于最后一条,就是说朱祁镇和瓦剌女子所生的子女,不会被皇室承认,不会获得皇族身份。
朱祁钰也不知道朱祁镇现在身边有没有瓦剌女子为妻,也不知道朱祁镇有没有一个混血的儿子。
但是,朱祁钰就是要表明自己的强硬态度,以此来证明自己代表的是华夏正统。
朱祁钰还以此来向群臣宣誓,朕是强力之君,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当然,朱祁钰也不是盲目的皇汉主义者,他遵循的是中华一家亲。
作为政治博弈者,朱祁钰心里一直都明白一件事情。
通婚,和亲,联姻,历来都是一种羁绊的政治手段,也是一种稳固权势的有效途径。
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所改变。
哪怕人类毁灭,哪怕地老天荒,都不会消亡。
只不过朱祁镇是兵败被俘,他和瓦剌女子属于媾和,非是明媒正娶。
如此,于传统不合。
如此,于礼法不合。
既然反对崇洋媚外,既然是以华夏为重,朱祁钰这个时候就以身作则。
莫使金龙染胡鳞!
大明可以混血出身的皇室成员,但其生母必须是他国王室之女,其生母也必须是堂堂正正嫁入华夏。
而且只能是妾室,不能是正妃。
混血皇族,最多只能是亲王之尊,不可有君临天下之日。
皇位传承,必须血脉纯正,必须是主体民族的后裔。
事关华夏传承之重,不可违背。
“朕之决意,可有爱卿有异议?”
朱祁钰看似和蔼,看似虚心纳谏。
当然,谁要是真的敢有意见,都不不用朱祁钰出手,群臣的唾沫星子就是喷死他。
如今京师保卫战刚刚胜利,正是主战派得势之时,也是军民亢奋之际。
事关国朝廷威严,谁都不敢出来泼冷水,也不愿意自己摘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既然诸位爱卿附议朕之言,那么就这样定了!”
朱祁钰见到群臣中无一人站出来反对,也就当群臣是默认了。
“只是不知,哪一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愿意为国奔波赴险?”
朱祁钰用一种热烈的眼神,望向了台下群臣。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表现他对朱祁镇的思念,为了表现他和朱祁镇的兄友弟恭。
然而在朱祁钰热情表演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告奋勇。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如今明军还在追击瓦剌,明蒙之间还处于战争对立局面。
要是瓦剌人不讲道义,怕不是直接被杀头祭旗,然后有去无回。
第二,从大明京师去到漠北瓦剌人的老巢,来回何止千里。
这一路上,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都是小事。
要是在草原上遇到豺狼虎豹,说不定就会葬身畜生之口,就会暴尸野外,就会死无全尸。
至于要是碰到图财害命的山贼、马匪,又是碰到野蛮未开化的游牧部落,说不定就会成为刀下亡魂。
这两点,朱祁钰在吐出“为国赴险”四个字,就已经明确的说明了情况的复杂和恶劣。
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群臣可不是傻白甜,他们不会真的听信朱祁钰的片面之词。
朱祁钰都已经坐上了皇位,他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把朱祁镇接回来?
要知道,同样是临危受命,同样都是延续华夏河山。
赵构为了不让他的父兄回来和他争夺皇位,就连忠勇如同岳飞这样可以收复故土的名将,赵构杀起来都是毫不手软。
哪怕是遗臭万年,赵构杀起岳飞来,都是在所不惜。
如今能够人在朝堂之上,能够混到在朱祁钰面前露脸的群臣。
都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一时人杰,都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这些人,都会有独立的思想,也不会轻易被蒙骗过去。
要是朱祁钰表里不一、口是心非,那么自告奋勇前往出使瓦剌的大臣,就会被朱祁钰记恨。
到时候,出使瓦剌的官员在仕途上就会多艰难。
别说是更进一步,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告老还乡,就会卸甲归田。
正是基于这样的三重原因,人精一般的群臣,怎么可能会不掂量掂量轻重缓急?
既然能够走到如今的位置,又有哪个大臣愿意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
“臣愿往!”
就在君臣相对无言的时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
只见一名而立之年的少壮派官员,越过众人而出,向着朱祁钰一拜。
对此,朱祁钰只能认为是历史向来不缺热血青年。
“陛下,此人乃是礼科给事中李实,正统七年进士。”
“李实此人恣肆而无拘检,又有雄辨之能,在一众言官中颇有名气。”
“李实曾经以弱冠之龄独自游历江南,在归途中差点丧命他乡。”
“有鉴于此,李实于是立志发奋读书,于正统六年乡试解元第一。”
“土木堡之变后,李实受皇命前往淮安、杨州募兵二万,赴京应变。”
“李实到任后,乘机对叛乱、骚扰河道的地方豪强严予惩办,使江淮地方得以安定。”
见到朱祁钰对李实有点陌生,一旁的善增连忙出来小声提醒。
朱祁钰身为天子,要是不熟悉自己的大臣,恐怕穿出去后会不利于朱祁钰名声。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善增才出来小声提醒朱祁钰。
而善增之所以能够对李实这么了解,也是因为朱祁钰的授意。
善增如今提督东厂,就是朱祁钰的鹰犬和耳目。
对于朝中群臣,朱祁钰要求东厂必须了如指掌,以此来监督百官,以此来供朱祁钰咨询和调阅。
东厂和善增在朱祁钰的指点下,已经对人在京师的,七品以上的文臣武将,完成了初步建档工作。
档案上面有出身年月、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等基本信息,还有对于官员的评价,以及官员的速画像。
相比于吏部和兵部对文臣武将的记录卷宗,东厂这面虽然还不够细致,可胜在能够及时查阅,而且还记录了不少官员的污点。
朱祁钰不想收拾某个官员的时候,东厂卷宗就安安静静的躺在案牍库里。
要是朱祁钰想要对某个官员下手,那么过往的黑材料就是这名官员的催命符。
“干得不错!孺子可教也!”
朱祁钰对着善增轻轻点了点头。
对于嫡系,朱祁钰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当然希望他们可以帮着自己分忧解难。
对于“鹰犬”这个词语,朱祁钰认为必须拆开,分为“鹰”和“犬”。
犬,就是说要听话。
能够上下一条心,能够指哪儿打哪儿,能够绝对的忠诚。
鹰,有长空万里之志,有翱翔俯冲之能。
自身有足够才能,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
“谢陛下!”
“奴婢当勉之!”
善增的眉目间,多了一丝笑意,也添了几分得意。
“朕以为,此番前往出使瓦剌,朝廷派出的必须是国之重臣。”
“唯有如此,瓦剌才能知道我大明迎回太上皇之决心。”
“也只有如此,出使者位高权重,才能代表我大明,才能有定夺之权。”
“若是派出无名之辈,派与不派又有什么区别?”
“瓦剌太师也先,听闻我大明只是一以低阶官员出使,会认为我大明轻视于他,必然会恼羞成怒。”
“如此,太上皇归国一事,将会遥遥无期!”
朱祁钰为了早点送朱祁镇去见太祖太宗,可谓是不留余力。
朱祁镇在瓦剌手里,是个祸害。
朱祁镇被放回来,朱祁钰反而可以学朱元璋迎接小明王的旧事,让其去丰都拜码头。
“陛下圣明!”
群臣叩首,他们没想象到朱祁钰已经心怀鬼胎。
而且群臣之中,心怀旧主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见到朱祁钰想要派人接回他们的太上皇,群臣当然是无人反对。
谁要是敢说不派人去接回朱祁镇,那么清流士林必然会对其群起而攻之。
在历史上,群臣用了几乎是逼迫的态度,才让朱祁钰不得不接二连三派人前往瓦剌。
朱祁镇被接回来,在好几次过节的时候,群臣还要求朱祁钰请出被困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一起接受群臣朝拜。
在夺门之变中,朱祁镇只是往着龙椅上那么一坐,群臣便山呼万岁,毫无骨气可言。
“皇兄乃是我大明正统,朕不过以小宗入继天子位。”
“太上皇蒙难,朕心痛之。”
看着台下称颂自己圣明的群臣,朱祁钰心里涌现一丝鄙夷。
被阉割的儒家文化,只强调忠君爱国的天地君亲师。
却忘了亚圣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一个差点葬送大明国运的皇帝,居然还有一堆自命不凡的官员念念不忘。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名声,谁考虑过朱祁钰?
朱祁钰觉得自己就是一块抹布,群臣用完后就是随手一扔,不管不顾。
不过虽然心中不快,朱祁钰还是选择隐而不发。
做大事者,向来都是城府深沉,都是喜怒不形于色。
血流五步的快意恩仇,只能是游侠莽夫,做不了勾心斗角、笑里藏刀的权利游戏者。
“不过此番出使瓦剌,朕有几个绝不可触碰之逆鳞。”
“若是诸位爱卿不从朕,朕便不会派一人一马、一兵一卒前往瓦剌!”
朱祁钰这次态度很坚决,容不得半点质疑。
“陛下,请训示!”
见到朱祁钰如此决绝,身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
当初群臣劝进朱祁钰,就是王直带头行事。
王直知道,自己在迎回朱祁镇一事上,必须再次牵头,必须责无旁贷。
要不然,王直就觉得就没办法向群臣交代,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也就枉读了圣贤书。
“朕的底线其实很简单,绝无半点苛刻之处。”
对于王直,朱祁钰不敢轻视,也不能轻视。
“其一,不称臣。”
“其二,不纳贡。”
“其三,不割土。”
“其四,瓦剌护军不可入我大明国境半步。”
“其五,若瓦剌有侍奉太上皇之随从者,不可随太上皇南下入我大明。”
“其六,若太上皇于草原之上有所出,不登族谱,不入宗籍。”
朱祁钰这几个要求,是他深思熟虑过的决定的
前三个,就是传说中大明祖训的简洁版。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不过这条大明祖训,只是大明的态度,而不是出自太祖太宗之口。
至于中间的,就是为了不让朱祁镇和胡人继续往来,不让朱祁镇再有瓦剌助力。
而瓦剌护送军队不得踏上明朝国土,这是为了民族尊严,也是为了振奋民族气节。
至于最后一条,就是说朱祁镇和瓦剌女子所生的子女,不会被皇室承认,不会获得皇族身份。
朱祁钰也不知道朱祁镇现在身边有没有瓦剌女子为妻,也不知道朱祁镇有没有一个混血的儿子。
但是,朱祁钰就是要表明自己的强硬态度,以此来证明自己代表的是华夏正统。
朱祁钰还以此来向群臣宣誓,朕是强力之君,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当然,朱祁钰也不是盲目的皇汉主义者,他遵循的是中华一家亲。
作为政治博弈者,朱祁钰心里一直都明白一件事情。
通婚,和亲,联姻,历来都是一种羁绊的政治手段,也是一种稳固权势的有效途径。
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所改变。
哪怕人类毁灭,哪怕地老天荒,都不会消亡。
只不过朱祁镇是兵败被俘,他和瓦剌女子属于媾和,非是明媒正娶。
如此,于传统不合。
如此,于礼法不合。
既然反对崇洋媚外,既然是以华夏为重,朱祁钰这个时候就以身作则。
莫使金龙染胡鳞!
大明可以混血出身的皇室成员,但其生母必须是他国王室之女,其生母也必须是堂堂正正嫁入华夏。
而且只能是妾室,不能是正妃。
混血皇族,最多只能是亲王之尊,不可有君临天下之日。
皇位传承,必须血脉纯正,必须是主体民族的后裔。
事关华夏传承之重,不可违背。
“朕之决意,可有爱卿有异议?”
朱祁钰看似和蔼,看似虚心纳谏。
当然,谁要是真的敢有意见,都不不用朱祁钰出手,群臣的唾沫星子就是喷死他。
如今京师保卫战刚刚胜利,正是主战派得势之时,也是军民亢奋之际。
事关国朝廷威严,谁都不敢出来泼冷水,也不愿意自己摘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既然诸位爱卿附议朕之言,那么就这样定了!”
朱祁钰见到群臣中无一人站出来反对,也就当群臣是默认了。
“只是不知,哪一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愿意为国奔波赴险?”
朱祁钰用一种热烈的眼神,望向了台下群臣。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表现他对朱祁镇的思念,为了表现他和朱祁镇的兄友弟恭。
然而在朱祁钰热情表演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告奋勇。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如今明军还在追击瓦剌,明蒙之间还处于战争对立局面。
要是瓦剌人不讲道义,怕不是直接被杀头祭旗,然后有去无回。
第二,从大明京师去到漠北瓦剌人的老巢,来回何止千里。
这一路上,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都是小事。
要是在草原上遇到豺狼虎豹,说不定就会葬身畜生之口,就会暴尸野外,就会死无全尸。
至于要是碰到图财害命的山贼、马匪,又是碰到野蛮未开化的游牧部落,说不定就会成为刀下亡魂。
这两点,朱祁钰在吐出“为国赴险”四个字,就已经明确的说明了情况的复杂和恶劣。
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群臣可不是傻白甜,他们不会真的听信朱祁钰的片面之词。
朱祁钰都已经坐上了皇位,他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把朱祁镇接回来?
要知道,同样是临危受命,同样都是延续华夏河山。
赵构为了不让他的父兄回来和他争夺皇位,就连忠勇如同岳飞这样可以收复故土的名将,赵构杀起来都是毫不手软。
哪怕是遗臭万年,赵构杀起岳飞来,都是在所不惜。
如今能够人在朝堂之上,能够混到在朱祁钰面前露脸的群臣。
都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一时人杰,都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这些人,都会有独立的思想,也不会轻易被蒙骗过去。
要是朱祁钰表里不一、口是心非,那么自告奋勇前往出使瓦剌的大臣,就会被朱祁钰记恨。
到时候,出使瓦剌的官员在仕途上就会多艰难。
别说是更进一步,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告老还乡,就会卸甲归田。
正是基于这样的三重原因,人精一般的群臣,怎么可能会不掂量掂量轻重缓急?
既然能够走到如今的位置,又有哪个大臣愿意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
“臣愿往!”
就在君臣相对无言的时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
只见一名而立之年的少壮派官员,越过众人而出,向着朱祁钰一拜。
对此,朱祁钰只能认为是历史向来不缺热血青年。
“陛下,此人乃是礼科给事中李实,正统七年进士。”
“李实此人恣肆而无拘检,又有雄辨之能,在一众言官中颇有名气。”
“李实曾经以弱冠之龄独自游历江南,在归途中差点丧命他乡。”
“有鉴于此,李实于是立志发奋读书,于正统六年乡试解元第一。”
“土木堡之变后,李实受皇命前往淮安、杨州募兵二万,赴京应变。”
“李实到任后,乘机对叛乱、骚扰河道的地方豪强严予惩办,使江淮地方得以安定。”
见到朱祁钰对李实有点陌生,一旁的善增连忙出来小声提醒。
朱祁钰身为天子,要是不熟悉自己的大臣,恐怕穿出去后会不利于朱祁钰名声。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善增才出来小声提醒朱祁钰。
而善增之所以能够对李实这么了解,也是因为朱祁钰的授意。
善增如今提督东厂,就是朱祁钰的鹰犬和耳目。
对于朝中群臣,朱祁钰要求东厂必须了如指掌,以此来监督百官,以此来供朱祁钰咨询和调阅。
东厂和善增在朱祁钰的指点下,已经对人在京师的,七品以上的文臣武将,完成了初步建档工作。
档案上面有出身年月、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等基本信息,还有对于官员的评价,以及官员的速画像。
相比于吏部和兵部对文臣武将的记录卷宗,东厂这面虽然还不够细致,可胜在能够及时查阅,而且还记录了不少官员的污点。
朱祁钰不想收拾某个官员的时候,东厂卷宗就安安静静的躺在案牍库里。
要是朱祁钰想要对某个官员下手,那么过往的黑材料就是这名官员的催命符。
“干得不错!孺子可教也!”
朱祁钰对着善增轻轻点了点头。
对于嫡系,朱祁钰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当然希望他们可以帮着自己分忧解难。
对于“鹰犬”这个词语,朱祁钰认为必须拆开,分为“鹰”和“犬”。
犬,就是说要听话。
能够上下一条心,能够指哪儿打哪儿,能够绝对的忠诚。
鹰,有长空万里之志,有翱翔俯冲之能。
自身有足够才能,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
“谢陛下!”
“奴婢当勉之!”
善增的眉目间,多了一丝笑意,也添了几分得意。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0/20060/85624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0/20060/85624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