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峄县县太爷

推荐阅读: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被逐出宗门后,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一秒加一只烧鸡,女神跪求我收留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结婚三年没圆房,随军一夜多胎了!

    明朝的永乐大典记载的在南宋时期,华夏就有经纬度制图法了!
    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测量地球纬度的,绘制地图时以经线方向作为定向的基础,并以北为正方位。
    经纬度制图法开启了地图方位向以北为上的统一。
    所以,赵雄穿过来的时候,就是西方伪史的坚定支持者。
    现在有了这幅地图,他更加可以肯定,在战火中消失的明朝的永乐大典才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爆发点。
    不过,台儿庄在内地不是沿海地区,那些洋鬼子很难渗透进来。
    可能是他在庄子里守孝三年,迄今为止这三年,他一个洋人没见过,就是连小倭人也没见过。
    既然不能开闸了,赵雄看着地图琢磨着用手指着韩庄闸到微山湖的运河线路。
    突然间发现,并行于大运河的驿道正好在韩庄以一个Y字形,分成了两条路。
    其中靠大运河东边的,就能绕过韩庄闸,一直到30里路之外的枣庄镇。
    要不安德海的货物从陆路运输,绕开韩庄闸把安德海的货物转运过最近的铜山岛码头,再找一些沙船,趁着运河上没有结冰,赶快送往通州。
    这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还有两个月过年了,了结掉这副心思,开开心心过年不好。
    于是赵雄把这设想跟大掌柜一说,大掌柜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地图上,顺着,韩庄镇的驿道往北边走最近的一个码头就是,三十里的枣庄镇沙沟村。
    “沙沟村!”
    赵雄在地图上,点了点沙沟村,一旁的,大掌柜梁城,摸了一下山羊胡子说道:“沙沟村如今不太平啊!”
    “李海挂了,我专程让东海去看了一下,确实死翘翘了,呵呵,死得好,解决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
    大掌柜看到赵雄不动声色,大掌柜又说道。
    “但他有一个大儿子是个麒麟子,可惜不是嫡出!”
    这一刻,赵雄觉得他二舅说李海的死,好像风轻云淡一样的,是否他早就知道李海有危险。
    大掌柜一边倒茶一边说道:
    “李海挂了的那天,此子刚好回乡下祭母就在附近,就带领一帮家丁把沙沟村仔仔细细筛了一遍。
    我接到可靠的消息,被抢走了走的粮食,一半的粮食已经给他追回来了,好生了得!”
    赵雄这是回忆起三年前的一幕,他那时候跟二公子李超争斗得不相上下,不过有好几次他都收到莫名的情报得了便宜。
    看样子的,大公子李格90%就是通风报信的人。
    大掌柜又说:“我看李海的三个儿子当中,大儿子是麒麟子,只可惜是个庶子,至于他的嫡子,是继承不了家业的”。
    赵雄不作声端起茶盏,慢慢地啜着杯中的茶水,房中一时静了下来。
    一杯茶,一口口地慢慢喝光,手中温热的瓷盏渐渐冷了下去。
    赵雄突然单刀直入地沉声问道:“那就明天傍晚请这个麒麟子,去大凤酒楼商谈可好?”
    大掌柜梁城略微犹豫,就点了一下头。
    此时此刻,峄县县太爷叫杨双印,字至北,山东高密人,今年45岁,举人大姚出身,两年前花了5000两银子补了实缺知县。
    上任两年的县太爷,每天公事非常“繁忙”,连平时最喜欢的吟诗作对,吹拉弹唱,不亦乐乎。
    今天,有两件让他头疼的事情得不到解决:这个时节往常早下雪,而明天就是韩庄的封闸节了,还没有雪。
    今年的情况特殊,早上起来推开窗户一看,永远是阴沉沉的,就是不下雪。
    没有下雪,来年运河储不够水,而来春便会造成船行不畅,这要怪罪到他身上可是无妄之灾了!
    ”明明就是天灾,人力不可补救吗,可是那个姓安的太监书信里提到过开闸这个意思,怎么办呢?
    大运河是你家开的吗!
    县太爷在心里愤愤不平。
    但是又得罪不起,要不索性就装病!
    不过要是得罪了宫里的太监,太监都是最记仇的,往后估计他没有好果子吃啊!
    杨双印坐在太师椅上,唉声叹气。
    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和人有关了。
    昨天那个那个可恶的李海死了,稀里糊涂死了!
    死了就死了呗!
    还弄出来民变,明知道大运河关闸后,就到了三年一次的考核,如果吏部的考核不合格,他就得告老还乡了,这真是要了他的老命啊!
    流民把停靠在沙沟村漕船上的漕粮和码头边上的仓库抢劫了,要是抢得不多还好,可惜那帮暴民放火烧仓。
    火一烧起来就万事皆空了。
    大运河上隔着十里路都可以闻到烧糊的味道,瞒是瞒不住了,这可如何是好?
    还有,民变只要事情不大,一时还好糊弄过去。
    但是抢劫焚毁的漕粮一事出现在自己地头,不但他的乌纱帽保不住,就是直属上司,现任的山东巡抚也会受到牵连。
    现在的山东巡抚,就是从京城派过来的林则徐。
    这个林则徐可是有来头,老皇帝今年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汝在山东道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拟为山东巡抚,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
    官场上传言,升了山东巡抚的林则徐可是个狠角色,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许多陈年旧案全部处理。
    不仅如此,去年遇上数十年来未见的洪灾,庄稼尽毁,林则徐负责赈济灾民工作,他一方面把国库拨给的百万赈济款发到灾民手中。
    不让吏役、生监、土棍从中侵占,由于措施得力“活老弱无算”被百姓称为“林青天”。
    “唉,林青天”。
    县太老爷杨双印坐在案桌旁,坐困愁城,正是左右思考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下人回报:“堂翁、董先生回来了。”
    “啊!”杨双印一跃而起:“快请,快请!”
    董先生叫董一丹,是峄县税课司蒋吏员蒋志勇的表哥,也是峄县世袭相传吏员。
    在这个年代,师爷集团全面兴起,所以官员们对地方上的庶政不得不依赖长期在当地衙门供职甚至世袭相传的六房吏员。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2/2125/13638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2/2125/13638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