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小麦丰收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不等银行建成,时间就到了八月。

    在八月,一抹金色被夏风带到了全国,那是小麦开始了蜕变,变得金黄璀璨,变得饱满沉重。

    布谷鸟在天空中飞翔着,鸟鸣声清脆喜悦,它正在将这个消息告知给所有人。

    收到了消息的人们只见到阳光下满是金黄的麦田。

    麦田连绵成片,好似海洋一般,秋风拂过,金色的麦浪在翻滚,在欢腾。

    田间无数的农户戴着草帽,搭着麻布,满头汗水,面带笑容的挥舞着镰刀收割着小麦。

    即便是自己被晒得通红,累的不想言语,也只是用抹布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变慢。

    只有那不断滴落的汗水,无声的述说着他们的辛劳。

    而田坎边则是无数的妇人在帮衬着,有的是捆扎着小麦,有的则是在缓慢的运上板车。

    而的孩童则在旁边嬉笑打闹着,累了便躲在树荫下,守着凉水。

    好一副秋收的景象。

    在一旁的水泥路上,原本青石灰色的水泥路,此刻被铺满了小麦,像是一条金色的长龙,连绵不断,这是农户将小麦铺在水泥路上晾晒干水分。

    而更多的农户则是推着满车的小麦,排着队等待着什么。

    定睛一看,只见带着装有钢条的滚筒和铁制的齿轮的打谷机正在马路上。

    只见一个农户他脚踩动踏板,随着齿轮带动滚筒,滚筒迅速转动,发出巨大的‘呼呼’声。

    随后他握住麦秆,一把将满是麦粒的麦穗放了上去。

    只听‘噼里啪啦’的响声不断,麦粒被迅速打落,如同雨滴一般落入了下方。

    片刻,麦秆上的麦粒便被打了个精光,农户手中的小麦只留下了光秃秃的麦秆。

    一旁的农户满脸笑容,卷着草帽扇着热风道:“这个打谷机真好用啊!一下子就脱完了。”

    有农户附和道:“呼呼两下就给脱的干干净净,也不知道燕王殿下是怎么想出这么好的机器了。”

    “那可是燕王,和我们这些人能一样么?”

    也有农户担忧道:“是啊,脱完了这只要剩晒干了,希望不要下雨就好了!”

    旁人当即呸道:“呸,净说这些晦气话。”

    说起燕王,在场的农户都不由的想起了孙思邈,想起了那增产的传闻。

    “哎,听说那孙道长的小麦早就成熟了,产量增产了四十斤,也不知道现在增加了了有多少?”

    “会不会更多?”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种田的,要是能教教我们就好了!”

    “······”

    与此同时,燕王府的试验田中。

    众多的道士和农户拿着草帽,撸起衣袖,拿着镰刀快速收割小麦。

    而孙思邈年纪大,干不动这种农活,不过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只见他正拿着钢笔和册子,嘴里一边念着编号,一边记录着产量。

    薛大鼎以及一众家臣则是在除了试验田外的王府的田地,指挥着田地的收割。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

    李佑则悠闲的坐在了树荫下,看着这忙碌的场景。

    他本想帮忙,但这个年纪,啥也干不了。

    甚至他啥都不干,那才是对一众家臣最大的帮助,不然薛大鼎他们还得派人照顾他,担心他中暑之类的。

    烈日下,在场的人都被晒得黝黑。

    尤其是孙思邈,不过脸上的笑容也是最多的。

    伴随着夜幕降临,星光漫天的时候,农户们这才感觉到了劳累,这才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孙思邈拿着数据,激动的来到了李佑的面前,禀告道。

    “殿下,又出现了高产的试验田!”

    对于孙思邈的激动禀告,李佑早已经习惯了,因为上千亩的试验田高产的数量不少:“增产多少?”

    “五十斤!!”孙思邈激动的说到:“这已经是最高的增产试验田了!”

    “五十斤啊!”

    听到这个数字,李佑脸色有些平淡。

    平均一百八十斤的产量,增产五十斤那就是二百三十斤,这产量相比后世小麦产量(500-1000斤)来说,那真是连最低产的一半都达不到。

    对此,孙思邈也没有多想,而是继续汇报试验田的大概情况。

    总的来说,除了某些高产的田地以外,绝大多数的田地那都只有一百八十斤左右的产量。

    这个产量已经吊打了绝大多数上上田的产出。

    在古代,田地根据自然条件(水,光等)和田地的产出,分为上中下三种田,每等分又分为三等,共分为九等田,不同田地的租金和税收也不相同,这充分的照顾了自然条件的差异。

    能够达到一百八十斤产量的,这毫无疑问是上上好的良田。

    虽然大部分的田地都有产出,甚至有增产五十斤高产的良田,但也有因为施药不当而颗粒无收的存在。

    除了产量不同外,还有小麦的成熟时间,小麦的饱满程度,等都存在着差异。

    尤其是产量特别高的麦粒,绝大多数都是麦粒数量多,颗粒浑圆饱满的存在,相比一般的小麦有着显着的差异。

    孙思邈说的口干舌燥,最后总结道:“这个肥料,农药,增产药,真的是太神···太神了!”

    五十斤对于一百八十斤来说,那可是27的增产,这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

    这种效果,他想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只能说太神了。

    这个数字让孙思邈感到激动:“我觉得明年应该还能种小麦,要是还能增产···”

    不等孙思邈说完,李佑便打断了他,摇头道。

    “别看今年增产这么多,这是因为今年用上了农药,有机肥和化肥,有了显着的增高。”

    “化肥和农药的潜力终究是有限的,还想增产怕是不可能了。”

    “想要继续提高产量,就得改变种子的品质,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培养杂交水稻。”

    对于孙思邈的想法,李佑十分清楚。

    在没使用上有机肥,化肥,农药之前,即便是精耕细作,也没多少的产量。

    用上化肥和农药之后,这必定是显着的提高,有了增产百分之二十七的显着效果。

    看见这个效果,孙思邈还想继续在化肥和农药这个方向继续发展,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单只是种子的品质没有改变,那结果注定不能有太多的变化。

    因此,李佑多次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9/19464/8360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9/19464/83606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