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 > 第417章 一份钱,两份价值

第417章 一份钱,两份价值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梁猛彪表示不解:“暂且不说继续印刷红票能不能避免银行倒闭的问题。”

    “我就想知道,明明是银行将钱借了出去,百姓只是要回自己的钱,但为什么全国百姓都会受到影响呢?”

    这个问题,李佑也没想过,因为在以前他根本接触不到这个方面,更不会思索其中的问题所在。

    但现在明白银行的运行逻辑之后,就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所在了。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钱只有在流通的时候才具备了价值,对!”

    梁猛彪附和道:“对,殿下说守财奴不可取,只有把钱花出去钱才有价值。”

    李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想想看,储户将钱存在了银行这是不是守财奴呢?”

    梁猛彪仅思索了片刻就回答道:“这应该不是,毕竟人人都存钱,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守财奴。”

    “那这存进去的钱算不算拥有流通价值呢?”李佑继续问道。

    “这···应该算。”这个问题,梁猛彪不是很肯定。

    李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说道:“存钱的储户把钱存进来银行,这算是流通中的钱,拥有了价值。”

    “那银行把储户的钱借贷给了工坊商铺,这也算是流通中的钱,这是不是也拥有了价值。”

    “明明只是一份钱,却拥有的两份的价值。”

    “这是什么问题,哪里出了问题呢?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众人闻言眉头不由的紧皱了起来,为什么一份钱却出现了两份价值,这合理么?合乎逻辑么?

    一众人摇了摇头,在小农经济的现在,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

    而有了前世的经验,李佑则非常的清楚,这其中的问题。

    一份钱别说拥有两份价值了,在地产大佬的骚操作下,就算是拥有十份价值,那都不奇怪。

    这种操作就是,地产大佬利用买房者的押金,重新购买地盘,兴建项目,继续申请银行贷款,一个新楼盘项目又开工了。

    一个新楼盘开工,又可以收取买房者的押金了,那又可以贷款了。

    地产大佬以此循环,只要操作的好,同时开建多个楼盘,一旦所有的楼盘完工,那将是一笔超大的利润。

    可一旦其中一环出了问题,在备用金不足的情况下,所有的楼盘都将受到影响,烂尾房就由此诞生了。

    李佑笑容满面说道:“经济就好像一条大河,其中的流通的钱便是其中的河水。”

    “现在银行凭空的让河水多出了一倍,甚至是更多,整条河的河水就开始凭空泛滥。”

    “正所谓,水泽兴,鱼虾多生,河畔多林木,繁荣而昌盛。”

    众人算是明白了李佑的意思了。

    不难想象,流通的钱没有多,但价值却凭空多了起来。

    就好像河水凭空涨了起来,那周边的林木与河中的鱼虾能不繁荣么?

    同理,这国家的经济能不繁荣昌盛么?

    薛大鼎提示道:“但是这些繁荣都是暂时的,只要存钱的人将钱全都取走了,那繁荣和昌盛都将破灭。”

    对此,李佑点了点头。

    他们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只要储户将钱都取出来,那银行必定要将钱全都从商人手中要回来,这其中一份的价值必定要由此消失。

    这无异于将整条河的河水重新打回原形,那往日的繁荣昌盛也必定是消失不见。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事实上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么?

    李佑感慨的说到:“繁荣昌盛都是虚假的。”

    “可是只要相信的人多了,那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不是么?”

    “不过,你说的所有人都取出钱,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李佑强调道。

    要知道前世,徐利亚被打成那样了,中央银行依然是存在,依然和华夏建交,且能够相互汇款。

    薛大鼎等人经过李佑的解释,勉强打消了这个担心。

    薛大鼎开口道:“那殿下准备将用红票换来的铜钱用做什么呢?”

    马周也问到:“王府本就不缺钱,殿下用红票筹集钱,是想做什么么?”

    毫无疑问,使用红票非常的方便,能够减少交易的麻烦等诸多的好处,他们没理由拒绝。

    只是担心李佑可能利用筹集到的钱去做一些触及圣上底线的事。

    听到几人这样说,李佑面露喜色,显然他们已经被自己说服,接受开银行的的建议了。

    对于这个,李佑早有想法,毫不犹豫的说到:“那自然是做借贷了!”

    几人对视一眼,当即有些震惊,不由的吐槽到。

    “借···借贷!?”

    “借贷这等没良心的事,那不是和尚干的事情么?”

    “对啊,和尚和豪绅才做这种生意。”

    在他们看来,李佑用红票筹集大量的金钱,可能会用来建设,可能会用来造船,但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李佑会用来做借贷。

    李佑很是不解的问到:“做借贷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做借贷呢?”

    薛大鼎委婉的说到:“这做借贷一般都是和尚,九出十三归,普通百姓根本还不起,是和尚和豪绅夺人田产的一个办法。”

    “原来如此!”闻言,李佑这才明白,为什么几人这么震惊了。

    在小农经济下,普通百姓承受风险的能力很低,别说天灾什么的了,就是一场病都能让一家人散了。

    因此,普通百姓很多时候就需要钱,而他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也只有和尚和(地主)豪绅,能够借钱的对象也只有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高的利息下,普通百姓真的能够还的起九出十三归么?拿到钱的百姓不会跑了么?

    既然绝大多数百姓都还不起,那和尚和豪绅图什么?

    这也不用说了,就是图田地了。

    因此明面上是借贷,但实际上干的都是夺人田舍,土地兼并的事。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动用武力,要这么麻烦的夺人田舍呢?

    那是因为这整件事中,双方都是你情我愿,就算是百姓告到皇帝那里去,那也占理。

    动用武力,那要是告到皇帝那去,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而李佑显然是不用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夺走百姓的田舍的,因为他可是幽州的掌管者。

    所以,一众家臣很不明白,为什么要开办借贷的业务。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9/19464/83606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9/19464/83606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