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始皇帝 > 第336章 反贪司,郭开

第336章 反贪司,郭开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小娇妻,被高冷硬汉宠爆了穿越之开局觉醒阴阳眼医道真仙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身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律剑宝可梦:隐藏进化,精灵秒变神兽我家卧室通七零,拿下疯批当老公一笙慕君

    第337章 反贪司,郭开(12)

    “对于底层民众,当有敬畏之心。”赵政叹息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对大夫不能用刑具,要用礼仪;而对庶民,不能用礼仪,只能用刑具。这是最早的严以待民,宽以待官。”

    “然后,夏朝完蛋了。”

    “仅仅因为夏桀修建了宫殿,然后多睡了几个女人,就是亡国吗?根本不是!不是君王的腐化,而是一群人的腐化,一个阶层的腐化。”

    “等到夏朝灭亡的时刻,夏桀嚣张的说:“我是太阳,若是我陨落了,世界将陷入黑暗当中。”可民众的回答是:“你若是太阳,我们愿与太阳同归于尽。”

    “民众是顺民,可顺民不代表好欺负,欺负的顺民多了,顺民将怒火隐藏在心中,不断的沉默着,沉默呀沉默,在沉默当中爆发,然后在沉默当中毁灭,毁灭着自我,也毁灭着世界,毁灭着君王。”

    “君王和权贵的报复,只是随意一说;可民众的报复,却是燃烧自己,毁灭世界。”

    想到了夏桀,赵政下意识的想秦二世晚年。

    吕不韦说道:“大王,仁慈!”

    赵政说道:“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寡人胆子小。民众如水,君王如船,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大秦江山想要延续,就要善待民众,就要均田地,就要打击腐败,谁若是阻拦着寡人,寡人就是杀谁!”

    说到了最后,秦王政霸气外漏,杀气腾腾。

    吕不韦也感觉心神摇曳,感觉到一丝压力,还有恐惧。

    刚才是贤明的,仁慈的君王,可现在就是一位霸道,凶狠的君王,杀人如麻的君王。

    这一刻,秦王政才是真正的秦王。

    过去的时刻,秦王政对王后芈倩很多,对扶苏很好,对侍妾们很好,对将士们很好,对底层的民众很好,对他这位仲父更是礼遇有加,似乎颇为仁慈的样子。可在很多时刻,仁慈,就是软弱的象征,就是无能的象征。

    然而,所谓的仁慈只是伪装,这就是包装秦王政而已。

    所谓的仁慈,只是为了日后不仁慈。

    在秦国大开杀戒,在赵国大开杀戒,在洛阳大开杀戒,到了现在直接或是间接,死在他手中的敌人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人岂会是仁慈之辈。

    所谓的仁慈,是因为没有触犯道秦王政的底线,对秦王政有用,自然是仁慈;

    所谓的凶残,是触犯了秦王政的底线,在触犯底线的情况下,没有人不可杀,王后芈倩,太子扶苏,仲父吕不韦等,皆是不能例外。

    这位秦王冰冷如机器,永远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理智的做出最佳的选择。

    “这就是大王的本性!”

    吕不韦心中嘀咕着。

    ……

    不久后,仲父归来的消息传来。

    众人在吃惊着,可稍后又是平静下来。

    因为仲父,接下来没有担任任何的职务。

    不久之后,秦王政、右丞相卫缭,仲父吕不韦,统计司司长乌氏倮等,四个人汇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如何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如何增加民众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五国开展经济战。

    制定未来的几年,秦国的经济发展计划。

    这些需要懂得经济学的人,商议出妥当的政策。

    至于外行,不懂经济学的,还是不要进来了。

    吕不韦大商人,卫缭成功的商人,乌氏倮大商人,赵政不是商人,却是有穿越者的记忆,有着相应的经济知识,可以做到纸上谈兵。

    天下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三种,一个是小农经济模式,一个是计划经济模式,一个是市场经济模式。

    这是西方的经济学说。

    可在华夏称呼为,一个是小国寡民模式,一个是法家专权模式,一个是黄老模式。

    称呼上不一样,可本质上是类似的。

    道家的模式,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村子都是相对封闭完整,经济闭环的经济模式。

    在平常的时刻,村民自己种植粮食,自己消费粮食,自己种植桑麻,自己编织衣服。

    生活需要的木盆、陶瓷、磨盘、农具等,村里面自己能生产,自己可以制造出来。

    很多农民一边在种地的时刻,还有很多副业,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不需要外界的资源供给,对外界的需求很低。

    这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然而,却不有利于君王对地方的统治,不利于权力的扩展,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当民众不需要官员,官员还有什么权力。

    当民众不需要君王的时刻,君王还有什么权力。

    没有消费就创造消费,没有需要就创造需要。

    于是,发明了货币。

    货币最初发明的时刻,不是为了方便交换,而是为了打破小农经济,更是为了空手套白狼。

    在很多农村,哪怕是在九十年代,还是保持以物易物,因为以物易物永远不会吃亏;而用粮食货物等,换取来金银纸币等,看似等价交换,实际上是用一些有价值的货物,换来一些无用的石头,无用的废纸而已。

    这些所谓的金钱,也只能买下一些常用的东西,很多的东西买不下,很多的地方钱是无用的。

    朝廷会控制货币的数量,定期的将货币投放到市场当中,增加货币的数量,让大量的货币进入民众手中,从民众手换取粮食,布匹,皮革等物品。

    空手套白狼,大肆的收割民众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商鞅就看的很是清楚,“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

    卖掉粟米,换取金钱,这是亏本买卖;用着国库的金钱,买下粟米,这是赚钱买卖;

    所谓的财富,从来不是朝廷府库有有多少货币,存储多少金银,这没有意义;所谓的财富,而是粮食产量,钢铁数量,桑麻的数量等等。

    似乎觉得不够,又是发明看口赋,算赋。

    民众为了缴纳赋税,只能是把自己的粮食,把自己的桑麻等,卖到了市场上,换取金钱;然后,用着这些金钱,给国家缴纳赋税。

    利用这种手段,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然后利用货物的涨跌,收割民众的财富。

    又是把控粮食,桑麻的定价权,进一步收割财富。

    然后,朝廷趁机赚钱了,地方的官吏和士绅也是喝几口汤。

    很多民众会发现,辛苦种地一年,收入微薄;

    辛苦种地两年,欠下债务;

    辛苦种地五年,债务增加;

    辛苦种地十年,债务继续叠加。

    民众越是努力种地,越是欠债多,越是处在困境当中。

    底层民众不断努力奋斗,不会增加财富,只会增加负债。

    很多的底层民众,会卖地给那些官吏和士绅,导致穷者越发的穷,富者越发的富裕,等到小农经济彻底破产的时刻,国家收不上税收,底层民众困乏,官逼民反,帝星飘荡,天下皆反。

    到了那时,纵然是尧舜禹转世,也是无法维持局面。

    法家的专权模式,就是计划经济模式。

    当今的大秦,法学家们提出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计划经济模式,制定了严苛而繁杂的法律,从衣食住行等皆是全面的管理,种地花费多少斗粮食,每顿吃多少饭,都是细致到了极点。

    在这种模式之下,大秦民众一年收获的粮食,除掉留下自身的口粮,少数的种子之外,多数被朝廷用各种手段拿走,与毛熊的余粮收集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然后,这些收集起来的各种资源,不断的用来军事战争,或是按照战功,分给民众。

    在大秦,没有太穷的人,也没有太富裕的人,民众过得日子多好,多幸福,这是扯淡,可大秦的贫富差距也是七国最小的。

    同样,大秦的经济发展也是最为缓慢的。

    按照gdp计算,七国当中,齐国的最高,赵国,楚国次之。

    反而大秦的gdp,处在很低的位置。

    然而,大秦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政府动员能力也是最强的。

    大秦在建国后,依旧打算采取计划经济模式,然后开始大搞基建,修建长城,修建灵切,修建各郡县的道路,修建阿房宫等等,朝廷在不断的搞基建,然后不断的调动民众,发工资和粮食给民众,从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这与后世大搞基建,不断修建农村的公路,高速路,修建地铁,修建房地产,直接搞出六亿栋房子等,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搞基建,不断的拉动内需,不断的刺激消费,基本上是一个概念。

    虽然间隔两千年,可本质上不变。

    很多大秦的官吏知道搞基建,扩内需,保就业,促增长概念,然后不知怎么的就是维持不下去了。

    黄老模式,就是市场经济模式,君王放任不管,任由下面的自由发展,只是少量的干预,就好黄老思想。

    黄老思想,本质上官退民进,自由发展,放任民间不断的长草。

    本质上,就是藏富于民。

    只有民间富裕起来,朝廷才能征税,才能割韭菜。

    在汉文帝,汉景帝的时代,就是黄老思想,在盐铁上地方经营,放任地方经济发展,官方在退却,放任民众自由发展,结果民众富裕起来,那些顶级富翁和权贵财富增加的更快,贫富差距巨大。

    富商与地方的诸侯,朝廷的官员等勾结起来,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各种危机隐藏不断。

    这是典型的“一放就乱”。

    到了汉武帝时代,改变着黄老思想,看似独尊儒术,欺骗民众,可本质上却是加强法家思想,官方势力的前进,官方垄断在加强,民间的资本在退步,很多大商人被率先收割财富,接着割中产阶级,再割底层的民众。

    然后,天下皆是反对汉武帝,差一点酿造成大祸。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互为表里,阴阳相济。

    然而,不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皆是从打破乃至是撕裂着小农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可能有冲突斗争,可更多是可以妥协,可以变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或是市场为主导,计划为辅助。

    可小农经济,注定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死敌。

    赵政开口说着三大经济模式,开始尽情的纸上谈兵。

    他不懂经济学,不懂经商,可架不住有着穿越者记忆。

    在大秦的时代,是知识垄断的时代,很多的书籍都是权贵才能阅读的,即便是权贵阅读的书籍也是有限的;可在后世,打开手机,就能随意翻阅很多书籍,下载,阅读量广,视野也是广阔,几乎人人是嘴炮,人人是专家。

    让这群人去经商,去治国,去实践,多数不行。

    可若是纸上谈兵,口嗨一下,还是可以的。

    还是能咋咋呼呼的,吓住一群人。

    说完之后,赵政看向了吕不韦,吕不韦开口了。

    接着,卫缭开口了。

    随后,乌氏倮开口了。

    众人在商议着,开始讨论起来,开始制定起来。

    从粗糙的案例,开始变为切实可行的方略,变为真实可依靠的政策。

    关中,河东,太原、上党,三川郡、陇西郡、汉中郡等,这些是大秦的核心地带,继续实行着计划经济,免去口赋,就连算赋也要降低一半,义务教育要加强,各种福利待遇要加强。

    要收取天下的资源,财富,用来供养这些地区。

    毕竟,这是大秦的基本盘,这些地区不乱,即便是天下皆反,大秦也可成功的平乱。

    为了获得这些地区的民心,减少赋税,增加福利,这是基本的策略。

    接着,在赵地的邯郸郡、代郡等,实现自由经济政策,休养生息为主。

    在权力上,减少对地方的干预,在某些地区实行官退民进。

    看着这个计划,赵政点点头。

    事实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是成功,还是失败。

    他也不知道。

    唯一明确的是,大秦很是强大,强大的秦国有着较高的容错率,有着巨大的抗风浪能力。

    即便是失败了,即便是有诸多的问题,也能扛得住。

    ……

    种种事情,终于妥当了。

    众人开始离去。

    赵政问道:“仲父呀,寡人打算设立反贪司,何人可为司长?”

    吕不韦说道:“我可以担任!”

    赵政说道:“杀鸡焉用宰牛刀!”

    吕不韦说道:“大王,可是打算用郭开?”

    赵政说道:“郭开是一个好臣子,想要治理贪污问题,又有谁能比得上郭开更加的适合!”

    吕不韦说道:“郭开,可是国之奸臣。在赵国遇到危机的时刻,不想着为国死战,而是为了苟且性命,直接向大秦私通,出卖赵国的种种隐秘,导致大秦熟悉赵国的兵力配置,城池情况,将领消息,粮草府库,器械准备等等!”

    “在赵国的时刻,郭开更是多次贪墨钱财,可是一等一的大贪官,这样的人配成为反贪司司长吗?”

    赵政却很是诚恳的说道:“郭开适合,没有谁比郭开更加适合了。郭开是贪官,可很多贪官,贪污钱财,是为了享乐,是为了家人朋友享受利益;可郭开贪墨钱财,多数的补贴给赵王,补贴给赵国。仅仅是这一点上,在格局上就是超越很多的贪官。”

    “其次,郭开很有能力,能力很出色。想要治理坏人,唯有比坏人更坏,想要治理小人唯有比小人更小人。想要用清官,前去治理贪官,这是开什么玩笑。郭开是贪官,懂得官场上的潜规则,懂得其中的门道,可以利用他,以毒攻毒,可以快速的发现贪官,清理贪官!”

    “寡人思考了很久,觉得郭开最为很适合,至于郭开反噬,寡人不怕。

    赵秧可以用阳虎,寡人为何不可用郭开。若是他郭开干得好,寡人可以给予其奖励,甚至是封侯;可若是郭开干的不好,寡人可以直接将其弄死!”

    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而后在和鲁国三桓的斗争中遭遇失败,逃往齐国后又遭到迫害,辗转逃到晋国,受到了赵鞅的重用。

    孔子听说自己的仇敌阳虎被赵鞅高薪聘用后,又开始斥责赵鞅,诅咒道:“赵氏其世有乱乎!”

    结果,阳虎倾心辅佐赵鞅,几乎使其成为春秋时的霸主。

    在穿越者记忆当中,一个臣子叫裴寂。

    在隋炀帝时代,那是有名的奸臣。为了拍隋炀帝的马屁,他可是不惜被天下人唾弃,一边搜刮老百姓的财富,一边强硬的征召强壮的劳动力,只为了讨好隋炀帝,当时的老百姓们普遍都对他强烈不满,他在民间的名声也是非常的糟糕。

    可裴寂跟了唐太宗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特别的耿直,不断的劝诫,简直是忠诚。

    为何如此?

    臣子是什么现状,很多时刻是由皇帝决定的。

    皇帝喜欢谄媚的奸臣,臣子们就是变为奸臣;

    皇帝们喜欢忠臣,臣子们就是变为忠臣。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9/19029/82269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9/19029/82269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