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117章 “它必定是经典!”(4K有彩必看)

第117章 “它必定是经典!”(4K有彩必看)

推荐阅读:凛冬长夜一家三口穿年代,不做圣母不扶贫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我靠拆快递在皇宫养老末日征途,从清明节开始我的巨星小男友辉煌都市熊出没之灵异入侵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快穿:恋爱脑是病,得治!

    第118章 “它必定是经典!”(4k有彩必看)

    “所以主席先生,它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

    当大家看完这本作品前半部分后,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来自于东方美感的震撼。

    无论是构图还是画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影集内容服务,从字体编排到每一张照片布局排版,都是服务于摄影师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这种以模糊人与动物的边界,拍摄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就仿佛观看者也被带着走进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感受到了乌鸦的世界。

    埃里克森先生听到这句话后,深深的思考了一番,然后说道:“我觉得我们不能轻易下定论。”

    “为什么?”瑞恩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

    “因为我们还未窥得全貌。”埃里克森先生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对面桌子上的电脑发出荧荧光亮,似乎有股魔力在呼唤着众人继续看下去。

    “也对,我们才看到一半。”詹姆斯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现在对于其他摄影书已经不感兴趣了,满脑子就是想着《鸦》。

    其他人也差不多,在看完这一本前,都不太想看其他的了。

    “好,那继续看,主席先生。”瑞恩笑了笑,把电脑拿了过来。

    然后翻开了下一张。

    这一次,照片里又出现了乌鸦,似乎转回了的人类的视角。但画面内容,却令人微微皱眉,因为那是一只被捆紧了双脚,吊在一根铁杆上已经逝去的乌鸦。

    它的尸体正随着风的方向摆动,羽毛被吹得散开,露出了白色的骨骼。

    这张照片好像是整部作品的写照,又或是比喻,它用尸体展现出了摄影师的悲观情绪,让瑞恩和詹姆斯等人重新被拽回了压抑的语境中。

    接着往后看,又是如同最前面那般的乌鸦黑色剪影,然后一只变两只,两只变成一群。

    这些乌鸦在空旷的荒地上飞行着,旁边伫立着静默的佛像与废弃的游乐设施。

    照片带着某种宗教的美感和寓意,也让人想到了关于佛教的印象,比如来世、重生等等字眼。

    埃里克森先生觉得摄影师本人此刻已经完全陷入了某种执念中,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但他就是能感受到。

    那是一种迷茫的,带有对生命抱有悲观含义的执念。

    每看一张照片,观看者都会从中抓取到丝丝缕缕的情绪传递,仿佛他们也随着摄影师的思绪在律动。

    而这张之后的照片,又有了新的改变。埃里克森先生能够清晰的看到乌鸦在巨大烟囱喷发出的遮天蔽日的烟雾中飞行,也能看到火车站旁的小烟囱不间断喷出如同群鸦般的黑色薄雾。

    工业的痕迹明显更多了,这也代表作品里蕴含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人与自然,工业与自然的关系。”约翰拿着一杯可乐,总结道。

    “没错。”瑞恩表示赞同,这种元素在各种影集作品中并不少见,很多摄影师都会以相似的题材来展现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

    他很好奇陈平生要怎么展现,虽然大概能够猜到,但终究不如照片直观。

    就在几个人这么想着的时候,下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

    “精彩!”仅仅是看了一眼,埃里克森先生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是的,这是一张极富冲击力的照片。

    入眼是大片的雪花呈旋转状迎面而来,周围是火车的铁轨和低矮的建筑,拍摄角度很低,能看出是乌鸦的视角。看到这张照片,一下子就让他们带入了乌鸦的身份,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就仿佛此时他们就在漆黑无人的火车站中,迎着冷风冲刺,任由扑面而来雪花沾满自己的羽毛和身体。

    如此新奇的滋味让他们回味良久,几分钟后才点击鼠标翻开了下一页。

    摄影师又调转为人的视角,拍摄一群乌鸦停留在电线杆上,树杈上。

    但令埃里克森先生感到惊艳的是,这群乌鸦不仅排列极为整齐,有秩序,最关键的是它们的眼睛在闪光灯的反射下,形成了一个个白点。

    阴暗的天色中,成片落于树枝头的乌鸦,眼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这就是它给人的观感。

    令人不寒而栗,又为摄影师的技法忍不住欢呼。

    如果没有乌鸦眼睛的反射,那该多么无趣啊!但现在恰恰在颜色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大片的灰色、大片的黑色,以及星星点点的白色所构筑而成的画面,似乎也把东方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几张照片,都是乌鸦在各处飞行,众人的心情好像被摄影师完全带动了,起起伏伏,随着照片不断的改变着情绪。

    虽然压抑的氛围始终没有衰退,但也没有人觉得过于烦闷,而对作品失去兴趣。

    随着鼠标不断的按动,很快照片的视角又一次变为了乌鸦。

    只是这次乌鸦的视野竟然清晰了起来,小路、人群、房屋、街道,一切都能看得清楚了,但视野也比之前更广更低了。

    这种变化着实又令几个人感到意外,本以为乌鸦的视角都是模糊的,没想到摄影师突然拍清楚了。

    “什么意思?”詹姆斯疑惑道,他拿过电脑,仔细看,却没想明白摄影师的意图。

    约翰反倒是一拍手,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扫视一圈问道:“你们说,这是不是乌鸦静止后的所看到的世界?”

    听到这话,詹姆斯一拍脑门:“对,对,就是这个!”

    “没错。”埃里克森先生抿着嘴唇,对约翰的话表达认可。

    约翰笑了起来,络腮胡不断抖动,感觉这次总算扳回了一城。

    理解了摄影师的用意后,他们继续看向照片。

    这一组乌鸦视角的照片里,不仅包含了人类、道路,还有一群不同的鸟类,从画面上来感受就像是乌鸦站在它们身后看着它们起飞,有种不同的乐趣。

    除此之外,几张照片里还有大量人类垃圾的痕迹。

    不是那种专注于拍摄垃圾的画面,而是不经意之间的夹带,仿佛都是乌鸦站在不同地方所看到的不同风景。

    或许这真的就是乌鸦眼中的世界也说不定。

    也让观看者不由自主的开始反思,作为人类,到底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巨大的工业产品?还是无所不在的垃圾山?亦或是废弃的建筑和造像?

    人类存在的痕迹,仿佛就是破坏自然的痕迹,看看这些鸟儿,甚至落脚的地方都越来越少了。

    所以到底该怎么与自然相处,这无疑是人类史上永远的迷思。

    思索片刻,瑞恩拿过鼠标翻开了下一页。

    就和约翰说的一样,后面的照片明显视角更高,画面也随之模糊起来,看起来真的像是一只乌鸦在天际盘旋。

    连续几张都是海浪、海滩,让瑞恩他们跟随着乌鸦的视线飞离了城市的范围,来到了更加辽阔的世界。

    而紧随其后的,便是一张富有蓬勃生命力的照片。

    画面里最醒目的是一位穿着裙装的女孩子飞扬的头发,身边的两个孩子也面对着大海。阳光把他们的轮廓打亮,直直的透过发丝穿过,照在镜头,也就是乌鸦的眼睛里。他们似乎在奔跑,在雀跃,青春洋溢的感觉从画面不断散发出来。

    “情绪明显兴奋了起来。”埃里克森先生低声说着,他一直最关注的就是从照片里体会到的情绪,现在这几张来到海边后,摄影师或者说照片的影调明显更加高昂了起来。

    “我感觉到了生命,希望。”瑞恩也有相同的感受。

    同时,大家心里也升起了疑惑,难道这部作品压抑的氛围终于要释放出来了吗?

    还是说这只是一种铺垫,为了更大绝望的铺垫?

    带着疑问,他们继续向后看。

    乌鸦从高空中飞过,它看到了在湖面上游泳的人,也看到了远处的客船。和之前的阴郁完全不同,这几张充满了阳光,虽然画面仍旧是黑白色,但明暗关系已经默默完成了转变。

    接着埃里克森先生他们还看到了巨大的飞机,照片只拍到了它的一部分,以至于让人感觉相机距离它是如此的接近,近到就像是乌鸦在飞机驶过时抬起了头,去盯着这完全由人造的飞行生物。

    这种对比也更让人能感受到作品在表达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述说着从鸟类视角的观察,人类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

    而关于飞行,还没有结束。

    之后摄影师又用几张乌鸦飞行时地面的影子,以及它们飞起时张开的爪子和大楼上停靠的乌鸦群,进一步加深了观看者对于乌鸦习性的了解。

    直到最后停在了一张斑马线前,乌鸦贴地飞过的照片。

    人类造物与乌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交集,似乎预示着两者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起来,也可以说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侵占。

    埃里克森先生心里想着关于照片的解读,开始好奇起摄影师最后会用什么来结尾。

    现在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这部作品不出意外,一定会在摄影史上留下姓名,成为诸多爱好者必然入手的影集之一。

    如此佳作,要是结尾不让人满意,那就太令他感到遗憾了。

    以至于他甚至产生了不敢再看的情绪,生怕破坏了自己对这部作品想象中的美感和解读。

    然而约翰可不会理会主席先生无声的想法,他只会继续翻动下一页。

    “啪。”

    燃烧的手套、坐于垃圾堆的人群、焚烧后的报纸被丢在空中,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乌鸦看到的世界,也是留给观看者的谜题。

    因为单单从画面里看去,好像什么都看不出来,可结合整部作品,又让埃里克森先生觉得,他似乎和乌鸦重合了。

    没错,乌鸦当然不会理解人类的行为,就像观看者也不懂这些看起来没头没尾的照片的含义一样。

    这种巧妙的关系,令埃里克森先生感到深深的敬佩。

    既是对摄影师,也是对排版编辑的敬佩。

    看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沉默了,他们想不出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这部作品。

    因为这是无可置疑的经典,甚至超出了目前摄影界对于摄影的探索,来到了一片全新的领域上。

    就在他们还想着用格赛去鼓励年轻人探索摄影诸多可能的时候,已经有人提前一步站在了这片荒茫的大地上,看着远处的他们,跟在身后慢慢前行。

    这种感觉不禁令人有些沮丧,但更令人振奋,因为有人用作品告诉了他们。

    摄影,还可以这么拍。

    “还剩最后一张。”埃里克森先生的心竟然忐忑起来,看到这里,他绝对相信摄影师的审美,也相信排版编辑的选择,可他还是忍不住会产生怀疑。

    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作为结尾?

    乌鸦?

    城市?

    人类?

    还是他们的结合?

    就在他陷入深深疑惑的时候,詹姆斯直接点击键盘上的按键,翻到了最后一张。

    很小,第一时间所有人的感觉都是这两个字。

    相比于其他照片的大尺寸,这张照片格外的小。只占据了画面最中心的位置,就像一块手机屏幕大小。

    可是当他们看到照片内容时,不约而同的,都觉得这就是整部作品点睛之笔!

    眼前的画面里,没有乌鸦,但胜似乌鸦。

    那是一位步履蹒跚,踽踽独行的流浪汉。他披着脏兮兮的,灰色的毯子,走在高楼耸立的街头。身边的枯树被阳光照射,在地面和他的身上形成了扭曲的黑色影子。

    看起来非常正常,可就是让观看者觉得,他好似不并是人类,他就是一只巨大的在城市间流浪的乌鸦。

    “乌鸦,人类,看完这部作品,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埃里克森先生叹息着,感觉心中的空缺被填补上了。

    他也为之前的担忧感到可笑。

    完美的作品,完美的主题,超出想象的拍摄手法和排版。

    “你们觉得这次的评选还有比这更大的惊喜吗?”忽然他提出疑问。

    詹姆斯第一个摇头,约翰第二个,瑞恩则说道:“我觉得这部作品,毋庸置疑,会成为摄影界的经典之一。”

    这几章我写的挺满意,也希望大家看的满意,如果觉得还不错就投点月票鼓励一下!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8/18537/80441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8/18537/80441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