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学院实力大增

推荐阅读:文娱:开局反串最美贵妃全网爆红重生我要复仇我恨的人七零:霍团长,你媳妇被国家收编啦!变身女剑仙,她们总想当我道侣五年内必死?我选择速通修仙界!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重回60年代不遗憾杀疯!真千金横冲直撞整顿豪门!红楼:贾琮崛起当欧皇穿成七零年代大佬的团宠妻

    第172章 学院实力大增

    在研究院成立后,林教授迅速组建了多个研究小组,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调研。

    “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看待传统,才能发掘其中的精华。”林教授时常这样对研究员们说。

    新来的研究员陆浩就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一个研究院的实习生背景使他对中国音乐文化抱有无尽热情。

    一天,陆浩正在图书馆翻阅参考文献,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他脑海里——将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采集整理,制作成一部全国性的民歌集,这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意义重大。

    陆浩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教授。

    林教授听后眼前一亮,大力赞同道:“好!这正是我们要做的事。中国民歌博大精深,采集整理势在必行。”

    于是,陆浩带领研究团队启程,前往中国各地采集民歌。

    寒来暑往,他们历经千山万水,絮絮扎扎地记录下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民歌。

    在高原上,陆浩听到了姑娘们婉转的山歌;在草原上,他看到了牧民们沧桑的长调

    这半年的奔波让他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回到研究院,陆浩精心编辑这些民歌,编撰了《民歌集》。

    “我们要让这些音乐的瑰宝,走出档案室,走向世界。”

    看着厚厚一册的书稿,陆浩不禁感慨。

    在秦凡和林教授的支持下,这部集粹了民族音乐精髓的《民歌集》终于面世了。

    它的出版在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发布会上,秦凡盛赞这项工作的意义:“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的共同贡献,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会后,陆浩还接到出版社的电话,希望能再版这部畅销书。

    看着手中热销一空的书,陆浩欣慰地笑了。他决心不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采集,让中华音乐的瑰宝在世界绽放光芒。

    在陆浩兴奋之余,秦凡和林教授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民歌集取得成功后,研究院的工作进入快车道。

    林教授领导研究员们继续开展古乐研究和文献整理。

    “我们不能停留在成果的喜悦中,要继续努力,有更多新发现。”林教授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他的率领下,研究员们继续发掘古籍文献,寻找历史佚失的音乐瑰宝。

    一日,助理研究员小王在古书堆中发现一本破旧的手抄乐谱,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古怪的音乐符号。

    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部古乐遗谱!

    小王迫不及待将乐谱呈交给林教授。

    林教授仔细勘阅后也肯定这是一件非同凡响的发现。

    “我们必须尽快解读这个乐谱,还原失传已久的古乐。”林教授兴奋地说。

    研究院立即组建了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这部乐谱的辨析整理工作。

    古乐复原非易事。研究员们翻阅典籍,查访古物,才逐渐破解乐谱中的琴律、音列等要素。

    在林教授的指导下,这个古乐终于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汉乐《长信怨》,失传千年,今日重见天日!”林教授不禁红了眼圈。

    这部楚汉风格的古乐因而命名为“汉乐晨曦”。

    它为当代乐坛提供了宝贵素材,也使研究院的声誉达到新高度。

    秦凡闻讯也前来祝贺,并高度赞扬林教授的领导功劳。

    “感谢先生伟大贡献!”他激动地说。

    林教授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成果。但眼中也透露着骄傲的光彩。

    因为一个民族需要自强,而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正是这个民族自强的重要标志。

    在林教授和秦凡的奋斗下,中国音乐研究院的传承事业如日中天。

    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古乐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之后,研究院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林教授认为,他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文献研究,而要将成果应用到当代创作中去。

    “我们要用古典智慧去酝酿新灵感,使中国音乐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林教授在研究员大会上宣布。

    于是,研究院启动了“古韵新声”计划,举办系列创作活动,鼓励音乐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许多作曲家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青年作曲家杜冬就是其中一个。

    他长期钻研中国古典乐曲,对古乐有独到领悟。

    这次,他决定创作一部大型交响乐——《长安风雅》。

    这部交响乐融汇了唐代长安的朝政盛世、车水马龙、酒肆歌舞等元素,既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

    林教授看过谱子后大加赞赏:“好,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要的创新。”

    在林教授的支持下,这部融汇中西的交响乐在音乐厅首演。现场反响热烈,观众们为作曲家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

    杜冬也深受鼓舞,他决心继续用现代思维品味古典作品,让中国元素在世界音乐舞台绽放光彩。

    “古韵新声”计划推出的许多新作品在乐坛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看到研究院工作丰硕的成果,秦凡也油然生出一种使命感:要将这些优秀作品搬上舞台,让大众欣赏,这是音乐工作者应尽的天职。

    于是,他决定举办一次大型系列音乐会“中国韵典世界飨宴”,将研究院孕育的中国风作品呈现在国际舞台上。

    这场音乐盛会震撼了全球,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得到空前展现。世界也看到了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当最后一个音符响起,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音乐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秦凡传承发展中华音乐文化的决心。

    在他看来,音乐不仅需要舞台,也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于是秦凡提出,在音乐学院下设立中华音乐学院,重点培养具有中国风格和水准的作曲家、演奏家。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学院领导的赞同。

    中华音乐学院很快成立,着名指挥家柳仲亚出任院长。

    柳仲亚凭借对中国元素的精湛运用,在国际指挥舞台上享有盛誉。

    他的加入使新成立的学院实力大增。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8/18372/79772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8/18372/79772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