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1041章 《永乐大典》丢失,徐光启西学东渐?他是内贼!一

第1041章 《永乐大典》丢失,徐光启西学东渐?他是内贼!一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当然,刘芳亮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不准一本书、一幅图,一个字,流出大明!

    自从带着三万税警上任至今,刘芳亮已经抓获了十几艘运输华夏图书的船只了。

    挽救的流失图书,超过三万本。

    其中,更是不乏典籍,是——唯有北京皇宫文渊阁,才能保存的前朝“文治象征”。

    要知道,华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往今来,但凡志在天下的枭雄豪杰,在安国定邦之后,无不推行文治。

    因为彰显这些豪杰丰功伟绩的途径,只有两个——军事版图盖压先贤、文学之治名垂竹帛。

    皇帝下旨让朝廷编撰的图书,就是当朝文治的象征!

    比如《永乐大典》,就是明朝的象征。

    比如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的象征。

    这些书有多少呢?

    先秦就不说,先秦是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期,百家争鸣,千家齐唱么……

    只说官方编纂,非史书类书籍。

    同时,因为字数篇幅的原因,也只说影响比较大的。

    西汉之《七略》——着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百家学派),三万三千零九十卷图书。

    总字数已不知……

    (再次注明:先秦百家并非是一百家学派,而是一个“定名”。有了“纲领”,数得上字号的是189家,杂七杂八百家总数,足足上千家之多。)

    三国魏之《皇览》四十余部,共八百余万字。

    要知道,这可是雕刻在竹简上的啊!

    八百余万字,就算一根竹简平均雕刻20个字——整整需要40余万根!

    官修史书,所用规格,比常见的竹简要大一些。

    据考证,这些考古挖掘的竹简,成书时单片重量在30克左右。

    为了便于计算,皇览所用竹简,按照50克每片计算——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量。

    这就是四万斤。

    20吨!

    明白了这个,就能弄懂为什么——我一直说官修书籍,是当朝文学盛世的标志了!

    南北朝比较乱,官修图书却很多,比如《华林遍略》、《御览》、《圣寿堂御览》……

    这里列举几个名气大的——

    北齐《修文殿御览》,内容分55个部类,共360卷,部下240个子目。

    总字数未知……

    《华林遍略》六百二十卷。

    总字数未知……

    (注:南北朝时图书,在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一部分。

    只可惜,那无耻的败类朝廷,却任由西方哄抢……)

    唐代四大类书:

    《艺文类聚》100万字;

    《北堂书钞》疑为173卷,852类,字数未知;

    《初学记》23部,30卷,313子目,字数未知;

    《白氏六帖》30卷,字数未知。

    《通典》200卷,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

    五代十国不说。

    宋代:

    《太平御览》,55部,550门,约1000卷,5474类目。

    字数未知……(据考证,约为五百万字。)

    《太平广记》92类,500卷,总字数未知……

    ——该书是古代神怪志异类的小说合集,类似唐代《酉阳杂俎》,晋代《博物志》、先秦《山海经》。

    《文苑英华》39类,1000卷,选入文章两万余篇,总字数未知……

    《册府元龟》31部,1104门,1000卷,总字数余字。

    敲黑板,记重点——《册府元龟》总字数近千万字!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南宋末年,遗民陈元靓编纂《事林广记》43卷,51类,总字数未知……

    元代:

    《元一统志》600册,1300卷,总字数未知……

    ……

    以上列举,不是华夏古代官修典籍的全部,而仅仅是非史书类,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要知道,古代个人编纂的图书,数量更加恐怖。

    单单“我圣清”,还能让我们有书名可以统计的——就足足焚毁了71万本以上!

    ……

    我为什么屡屡提起这些书籍,还特意用《册府元龟》举例呢?

    不单单是因为《册府元龟》是宋代四大书之首!

    更是因为经过一个多月的翻书——

    ——《册府元龟》的丢失过程,我已经完全掌握,并且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永乐大典》的丢失过程!

    实际上,从《册府元龟》的丢失过程,就已经可以推断《永乐大典》的丢失过程了。

    同样,也可以推断出西方盗取华夏典籍的过程!

    ——同样,以我的个性,这不单单是我的推理,还是有证据的!

    大家认真看看下面我特意列举的两个小注,就一目了然了!

    注1:——《册府元龟》这本书的丢失过程,就是《酌中志》记载:

    张居正发现,被身故前大学士——张文简公仆人,沿街叫卖,因而引发了刘若愚,对于《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说的那句话——

    “又不知(注:指的是《册府元龟》)今尚存内阁否也?

    承平日久,处处光景与先年不同。

    则此书之存与不存,与《永乐大典》之存贮何库,又有谁敢饶舌问及也哉!”

    张文简公:经过一整天的翻书,终于找到了本名——张璧。

    张璧,湖广荆州石首人,嘉靖23年入阁,为东阁大学士,谥号“文简”。

    也就是《酌中志》中的“张文简公”。

    小注:前文说过,我在《酌中志》中,找不到张文简公是谁。

    写到这里,愤青病犯了,就只好去深扒了明代谥号“文简”的大臣名单,然后一一对照生平……

    最终找出此人就是——张璧。

    职务——内阁东阁大学士!

    年代——嘉靖23年~24年。

    看到了吗?

    内阁大学士!

    也只有这个级别,才能不经圣旨,不经朝议,就拿到保存在皇宫中的珍贵书籍!

    因为,内阁学士的职责就是——“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凭允庶政。”

    注2:——以《册府元龟》的级别,本该是藏于皇宫之内的图书。

    然而,郭沫若在青岛崂山华严寺,发现了两部《册府元龟》。

    这不是两本!

    而是两部不同年代的版本!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7/17937/78732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7/17937/787321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