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974章 真相——被夺走、嫁接的税务

第974章 真相——被夺走、嫁接的税务

推荐阅读:魔酷老公:独宠顽皮妻我在诡异世界,当神兽召唤师什么金丝雀?我明明拿的女帝剧本洪荒:截教锦鲤对话千古,我长生的秘密被曝光了九零香江:睁眼穿成被绑豪门大嫂抄家前,小奶娃搬空京城去流放拜访师叔,被她抓壮丁我,废物,却与最美女总裁同居骑砍战团:卡拉迪亚战纪

    当然了,这是后世考证,是计算了所有的土地。

    出现在史书上的民田数字——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366亿亩,增至万历六年(1578年)的51亿亩左右。(一说85亿亩。)

    就算按照这个统计,耕地面积增加小一倍,在税收率不变的情况下……

    是不是朝廷税收,就要相对应增加?

    那朱元璋、朱棣时期,能够收了三千多万石,就算粮价不变,也应该收上来小七千万石粮食才对啊!

    就算按照全国平均起来03两银子一石粮……(这个数值绝对是低于全国平均很多的!粮食最便宜的江南,好年景都026两一石了。)

    那也应该收上来2000万两白银啊!

    这就是所谓一条鞭法后,大明岁入2200万两白银的来源。

    对了,《万历会计录》也是这么记载的。

    但是!

    你老张本心是好,可挡不住你老张无法亲自跑遍全国,去收税啊!

    核定税收,和解运京师的税收,这是两个概念!

    就比如,那所谓的图塔卡蒙黄金面具,价值10万亿美元……

    呵呵!

    能卖出多少呢?

    成交了吗?

    光看标值,开个网店,垃圾桶里捡根牙签,你就能标十万亿美元!

    对?

    实际成交才算!

    一条鞭法也是这样——

    核定税收?

    屁用没有!

    送到了京师,才是真实。

    老张核实了这么多,没用啊!

    你老张想要青史留名,就拿我们开刀?

    你想要虎口夺食?

    你看我咋玩你!

    你老张想要给朱家人多弄点税收?

    嗐!

    增加了,那朱家人不是有资本夺权了!

    没事,看我操作就是!

    人家以一系列眼烦缭乱的手段,魔改张居正“将税收实物,折合为银”,的一条鞭法。

    从此,大明税务,进入了几百万两时代。

    乍一看,挺好!

    反正粮食这时代也只有026两左右一石。

    几百万两呢,能买不少粮食了……

    千万石呢,朱家人撑死也吃不了这么多啊!

    但是——

    你看啊,这老百姓种地,种的是粮食,他长不了银子。

    对?

    那一条鞭法折银之后,老百姓想要交税——

    只能先从士绅手上,低价卖粮,换了银子,再交给官府。

    而皇帝想要将银子换成粮食,就要再从士绅手中,将粮食再买回来。

    哎~~!

    从冰箱拿出猪肉,倒腾一下,还满手油咧!

    这折银……

    一加一,那可就不等于二咯!

    折银收税……

    那摆在面上的就有两个问题:

    一:粮食、白银,折合的比例是多少?

    谁说了算?

    还不是人家一张嘴啊!

    毕竟——现管!

    二:各地土地产出不同,各地亩折合标准亩的标准,又是多少?

    谁说了算?

    还是人家!

    ……

    折银比例——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有的地方,谷物折合白银是按照每石19两来计算。(北方和偏远山区)

    啥?

    你这不产谷子?

    废话!

    你要是产了谷子,那价格不是低了不是!

    要的就是你这种不了稻谷,我才给你折稻谷收税啊!

    有的地方,就按本地谷物折合白银,只有026两……(江南产米区)

    当然,这个价格,能不能拿到,那就是看你这儿出了多少官咯!

    出的官少……

    ——穷乡僻壤的,不通文教,我就反过来折了麦子……一样一两多!

    那这还是全国来统计,要是详细到府——

    同样一个地区,有些人家的土地,15亩折合一标准征收亩计算,有的是2亩、3亩、5亩……

    甚至——8亩!10亩!

    至于到底多少亩江南高产的水田,折合一亩北方旱地的产出,来收你家的税?

    就看——你的关系……

    硬不硬!

    当然,要是更硬,那就不在收税名册上咯!

    至于没关系的百姓……

    呵!

    没关系——你家的民田,就是庄窠田!

    那是要交了土地产出的70的税收的!

    给大老爷的二大爷、三舅爷、七姑爷……算了那么多的折扣,这定额凑不够,自然你泥腿子来顶上了嘛!

    让子弹飞里,那鹅城的税,这是艺术?

    不!

    这是写实!

    这是朝小了说的写实!

    历史,远比小说更加魔幻!

    对了,我看你家的闺女怪别致的……

    卖了!

    你家还没交杂税呢!

    卖女儿的钱,先把火耗银来交一交!

    至于收税衙役的幸苦费……

    大胆刁民,家里竟然敢私藏老母鸡!

    没收!

    啥?

    告状?

    呵!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奴仆?”

    啥?

    你要去布政司衙门告状?

    呵!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我家二小子?”

    啥?

    进京告御状?

    呵!

    除了给朱家皇帝找麻烦的,你猜能不能进了京兆尹?

    皇帝都给摁水里了,更别说你一个小小的黔首!

    ……

    这就是同区土地,不同人家,交税时的差别。

    那要是有些地方官员多,有些地方官员少……这咋办?

    我们官多的地方,才不要和他们一个档次呢!

    没事!

    大老爷还能被尿憋死了!

    你看——浙江,这么繁荣的地方,商税只有58两!(万历六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称是不足7两)

    这还是定额!

    定额么,就是定下的收税标准。

    至于实际收取……

    官员在收取的时候,是要再打了折扣的!

    这个折扣,官少的地方,一般就是八成。

    而官多的地方,甚至能够打了两折!

    也就是说,高叫着商税重的某省,实际收上来的商税,只有一两多银子!

    而这本就打发叫花子的税收,缴纳朝廷的时候,不但通常只交一小半,这一小半,还要用了40的纸钞来冲抵!

    换句话说,这定额上高达58两白银,大约折合5800枚铜板的巨款。

    就算人家不贪污!

    到了国库,也就只有一千多枚铜钱了!

    不对!

    某地一千枚铜钱都没有的巨额商税,人家还要操作一下呢!

    比如,所谓的:“拖欠,“”应交,“”已交,“”还欠,“”照例漂没”……

    而这,就是叫嚷了无数年的江南税收太重的真相!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7/17937/78731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7/17937/78731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