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太白说故事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皇家造纸坊。

    数百个读书人围在外边,看着正在房顶作业的修缮工。

    读书人们纷纷表示要帮忙,却被禁军拦下了,里边涉及机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以防宵小作乱。

    读书人们也理解,所谓关心则乱,但心中依旧为玉太白感到愤愤不平,嚷嚷着要为恩公讨回公道。

    长安有一个读书社,一些有名气的寒门读书人组织的,叫长安寒士读书社。

    这个读书社的人也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得知纸张涨价的时候,还声讨过世家,但被抓了几个就不敢再吭声。

    几天前玉太白放出了廉价纸张,他们也对玉太白满心敬意。

    如今玉太白被人行刺了,长安寒士读书社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还带头组织起了读书人,走访大街小巷,纷纷询问昨天玉太白遇刺的情况,想要找出一些线索。

    他们也追查皇家造纸坊附近那家小饭馆的人际关系。

    那家小饭馆已经被封了,皇家造纸坊被烧跟这家小饭馆脱不了关系。

    “诶,问我你就问对人了!”一个脸上长着雀斑的木工师傅道,“我经常在那家小饭馆吃饭,有一次无意间听到店家的说要去太原王家看他的妹妹。”

    读书人们双眼发亮,有人道:“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不信我带去问当时跟我一起吃饭的老伙计。”那木工师傅说着,就带他们去找人。

    读书人开始较劲脑子,想要找出杀手和纵火犯跟世家关系,一些即便是不良人都没查到的关系,也渐渐浮出水面。

    当晚,世家的人秘密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他们有些后悔,今天若是请假回来处理这些事情,说不定不会闹得像现在这般沸沸扬扬。

    毕竟昨晚失火,今天若是请假回来,被发现他们针对那些散布“谣言”的读书人,估计怎么样都洗不清。

    但若是镇压得够快,顶多这段时间名声不好,闹出去估计也就罚一些俸禄,过一段时间便消停了。

    只要堵住悠悠众口,即便被怀疑,没有真凭实据也没人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长安的寒门读书人可不少,长安又是国都,寒门读书人不往这里钻,还能往哪去。

    毕竟读书人大部分心高气傲,都想入仕,报效朝廷,只不过没被他们世家或者皇家选上,只能继续苦读,等待机会。

    户部侍郎王冲海抖着腿道:“诸位,形势危急,如今该怎么办?”

    “王家小子,你虽聪慧,却不如王家家主沉着。”卢尚书道。

    王冲海气息一顿,便安静了不少。

    郑家家主不悦地道:“如今之计,当是快些将替罪羊推出去顶包,”郑家家主脸色不太好,“只是之前我们准备的替罪羊估计不太够啊!”

    其实他们知道若是玉太白身死,李二肯定要发飙,但人已经死透了,发再大的怒,李二郎还是得用他们世家的人。

    到时候让他发发泄,朝廷还会像以前那般运作。

    但现在玉太白不仅没死,就连造谣的读书人也没压下去,皇帝的愤怒还要平息。

    如今真不好办了。

    “说得不错,毕竟这次闹得比较大,要不我们再吃一些亏,再找一些替罪羊?”卢尚书道。

    崔民干也赞同,清河崔氏自然也想快些平息这事。

    冷静下来的王冲海道:“我总感觉这事不对劲,好像被人算计了一样。”

    郑家家主道:“老夫也想过,但这可能吗?

    李二郎打仗是厉害,但其他方面智谋可没这么厉害,治理天下这方面不就是如同婴儿爬步一般,想法虽好,但不切实际。”

    清河崔氏的官员道:“倒也不是不切实际,就是很多事情被咱们世家拦着,行不通。”

    其他人也嘿嘿一笑,不言而喻。

    “之前也有人针对过咱们世家的名声做事,”卢尚书道,“但我们动作快,造谣一个抓一个,如今这局面不对劲啊,抓进去的人又被放出来了。”

    郑家家主震惊道:“你说什么?”

    其他人也难以相信。

    “你们不知道?”卢尚书意外,他在万年县附近有眼睛,那些眼线也相当机灵。

    “老夫今天抓了一百多个书生,哪有闲情去关注这个。”郑家家主解释道。

    王冲海脸色难看地道:“你是说李二在针对咱们,放任那些读书人造谣生事?”

    郑家家主当机立断,表决道:“不如明天早朝参他们一本,万年县和长安县如此不务正业,罔顾王法,理当革职查办。”

    “嗯!”

    “可!”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卢尚书道:“还有,那些替罪羊得快些脱手,在这么下去可不妙。”

    ……

    第二天早朝,万年县县令和长安县县令被文官纷纷弹劾,而且负责长安治安的几位大将军也被弹劾了。

    包括尉迟恭,秦琼,侯君集和李靖。

    长孙无忌道:“臣有有异议,这些书生不该抓。”

    李二示意他说下去。

    “微臣乃此案检查,昨日微臣以了解了这些书生的作为,他们正在收集证据,而且有些人证物证确实指向一些世家的人,倒也不能算是造谣生事。”

    长孙无忌身子骨挺得老直,丝毫不给世家的人脸色。

    崔侍郎,卢尚书和王侍郎眉头紧皱,这长孙无忌是彻底站到他们世家对立面了。

    长孙无忌又说了皇家造纸坊附近的小酒馆,还拿了证人的签字画押,而且朱雀街有几个死去的刺客尸首也被人认了出来,说是经常与世家的人打交道,世家的人还定期给他们钱。

    王冲海镇定地道:“启禀陛下,这都是些捕风捉影之事,那小饭馆的店家或许跟我王家有点关系,但太原王氏人员众多,不能将此事直接怪罪到太原王氏。”

    魏征道:“陛下,微臣直谏,此事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坏人,太原王氏应该配合调查。”

    王冲海瞪了一眼魏正道:“我太原王氏自然会配合大理寺的调查。”

    郑氏,崔氏也表示配合调查,还直言大理寺应该早些破案,让真想大白。

    李二诧异地看了看出奇配合的世家官员。

    尉迟恭双眼一亮,道:“陛下,微臣自荐调查此时,毕竟禁军也有损失,此事军方理当插手。”

    武将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些火有挑衅的意味,但对方毕竟是世家的人,发兵是不可能的,但世家必须得有个交代。

    这也是世家之前私下说要准备替罪羊的原因之一。

    世家的人脸色难看,要是被这些个杀胚到世家的地盘走一趟,世家的脸可就丢大了。

    卢尚书道:“陛下,世家毕竟特殊,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各地人士都和世家有所结交,若真要派遣军队,不利于世间安定。”

    尉迟恭道:“派军队去又不是说要灭了你们,难道你们世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或者说你们世家也是皇宫禁地?”

    程咬金觉得大佬黑最近头脑见长啊,污蔑人里一套外一套的。

    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李二的脸色有那么一瞬的变化,但他还是忍住了。

    诛九族的事情不可能实施,百官很多人都和世家联姻,真要诛九族,朝廷就没人了。

    哪怕是程咬金的夫人都是世家的人。

    李二决断道:“此案由兵部侍郎主审查办,魏征复审,大理寺另审。”

    李二这个决意两边面子都给了,长孙无忌是兵部尚书,跟那些杀胚关系不浅,他去主审也给了杀胚们的面子,去查的时候肯定带兵,但不会是那些个杀胚去,世家也不会过于难堪。

    主要还是尉迟恭老是嚷嚷要灭了世家,若真让他带兵去世家的地盘威风一圈,那还了得。

    魏征刚正不阿,是配合长孙无忌的最佳人选。

    众大臣纷纷附议。

    这个主意很折中。

    皇宫里,玉太白养病之处。

    玉太白今天精神好了很多,他昨天已经知道为什么天气这么冷了,原来是下雪了。

    而且下雪的时间特别巧。

    于是玉太白想到了窦娥冤,问了一下来看他的小雉奴和长乐公主,发现两人都不知道。

    “窦娥冤是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玉太白坏笑道,老子不能跟世家掐架,还不能内涵一番吗。

    古人闲来无事大多都喜欢听故事,小雉奴和长乐也不例外。

    “你们找人拿笔记一下。”玉太白道,“这个故事我还要出书的。”

    负责跟着李治的太监便找了个人专门记下玉太白的故事。

    玉太白给故事稍微修改,首先把窦娥的出身改一下,他可能不能针对穷书生,于是换了个寻常背景。

    故事开始,说窦娥的父母因为遇到天灾,而且商贾抬高粮价,朝廷粮食不足,因此不得已将窦娥卖了蔡氏之子做童养媳。

    刚说到这,李二和长孙皇后也来了,见玉太白气色好了很多,又听他说要讲故事,于是便让他说下去。

    ……

    长乐公主和小雉奴听到窦娥和蔡氏之子成婚没多久后,蔡氏之子便死了,和婆婆相依为命。

    他们觉得觉得窦娥命好苦,之后听到张老儿和张驴儿欺负他们,又变得怒气腾腾。

    饶是长孙皇后都有些意动。

    只有李二面露深思之色。

    更没想到张驴儿窥视窦娥,还要毒死老蔡母逼她就翻,但阴差阳错之下毒死了张老儿。

    于是便到楚州报官。

    官也是个不分青红皂白的狗官,重男轻女,想将窦娥屈打成招,但窦娥宁死不从,怎么用刑都不管用。

    于是狗官便打算对蔡母动刑。

    窦娥知道婆婆经不住酷刑,于是喊冤招供,承认自己下毒,被定了死罪。

    说到这里,长乐个小雉奴都泪眼汪汪的,又是感动窦娥的孝顺,又痛恨狗官和张驴儿。

    玉太白道:“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在刑场上喊冤,可谓哭天喊地,说她若是愿望的,将会六月飞霜,大旱三年。

    动刑的时候还说:“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不了刽子手动刀后,三伏天当真下了。

    自此楚州大旱三年,窦娥当真是冤枉的。

    小雉奴嗷嗷大哭,打呼窦娥死得好冤。

    李二已经了解玉太白想说什么了,也明白他要将这个故事编成书籍的用意。

    这故事虽然对朝廷有一定的讽刺,但其中跟多的还是说商贾作乱,狗官横行。

    尤其是那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讽刺的,不就是为富不仁的世家,以及地方跟世家勾结的狗官吗。

    李二见子女被故事内容感动了,也不好跟玉太白详谈这故事该如何推波助澜。

    君臣之间对视了一眼,破有默契。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7/17646/78255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7/17646/78255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