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 第95章 老朱:不用我挑拨,他们自己干起来了

第95章 老朱:不用我挑拨,他们自己干起来了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第95章 老朱:不用我挑拨,他们自己干起来了

    应天府当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朱元璋自然也是非常的清楚的。

    锦衣卫早已经将这些事情汇报给了他,看到这范进中举的内容,他心里也是非常的愤怒。

    果然都是一些读书读傻的文官,如果自己大明王朝的官员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还真的不如没有。

    尤其是这里面范进中举前后那些人对他的态度,让自己心里面非常的不爽。

    虽然不知道这话本究竟是什么人写的,但是写得实在是有些太贴心了。

    自己之前还在因为这些人的官僚作风而感到气愤,这本话本就直接讽刺了这件事情。

    不过这件事情还有一个意外收获。

    自从李善长成了勋贵之首,他心里也是非常地担心。

    虽然李善长没有像胡惟庸那么大的野心,但是作为一个文官,他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无非就是让天子垂拱而治,而他作为大明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尽荣宠。

    在他们这些文人眼里面最幸福的时代就是当年宋朝的时候,他们文官的地位非常之高,所以一直想要回到那一个时代。

    可是朱元璋崛起于微末,能够从元末群雄当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他心里非常的清楚,在这个世道上可并不是全部靠讲道理的。

    只有自己的拳头够硬才能够如此,所以一直以来都想方设法地限制李善长的发展。

    不过自己还没有动手,没想到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意外之喜。

    皇帝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制衡,朝堂上虽然有着许多的势力,只要他们相互敌对相互争斗,那么皇帝就可以彻底地掌握住他们。

    如果朝堂上的文官和武将直接混在一起的话,对于他而言才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恰恰给了他这样的一个契机。

    所以在他准备实行勋贵考场的时候,直接拉着朝堂上的文官来参谋这些事情。

    草堂上的文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都是非常的激动,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够趁着这一个机会搞掉一些勋贵,他们可是非常的高兴的。

    结果没有想到因为这件事情彻底地把勋贵们给得罪了。

    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一个戏曲,竟然直接自顾自地掏钱,将这本戏本给流传了出去。

    朝堂上的诸多势力又再一次达成了平衡。

    此时一些文官全部都聚集在一起,他们心里都是非常的愤怒。

    尤其是国子监里面这件事情,更加讨论激烈。

    只见此时,一个长满胡子的文人气得胡子直吹。

    “这个什么范进中举简直是有辱斯文,科举考试如此神圣的事情,竟然被他贬得一文不值,简直是可恶至极!”

    旁边那人听完后点了点头。

    “这一群脑子里面都是花天酒地的勋贵们也实在是可恶,就应该将他们全部都砍了事,竟然敢如此侮辱科举之事!”

    他们一个个心里都是非常的愤怒。

    只见这时国子监祭酒想了想之后说道。

    “这个戏本子当中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

    众人听到之后都是非常的疑惑,不知道国子监祭酒究竟想要说什么?这样的话本,当他们看到之后就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哪有时间去钻研这玩意儿?“大人是否发现了一些什么?”

    很快就有人请教。

    国子监祭酒,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范进得才能只能算是中下,但是只是因为他中举前后,你看看其他人对他的态度是什么,甚至有不少人给他送礼,为君者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手底下的官员走得太近,陛下想必也看到了这一个戏本,但是并没有说什么,想着也是存着敲打我们的心思!”

    这些文官听到之后心中一阵沉默,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其中竟然还有这样的士气。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朝堂上的官员如果部联合在一起,许多的事情确实没有办法去办。

    朝堂上做官无非也就是一个人情世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文官才能够长治久安。

    “我们都是圣人弟子,互相一起交流,学术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样还能够更加发扬我们儒学,我看祭酒大人想的是有一些多了!”

    其他人都是点头称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可是非常的重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的。

    国子监祭酒听到之后,不由地叹了一口气,之后也没有再说。

    对于他们文官来说,党争的事情再普遍不过。

    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也是文官体系当中的一个。

    而就在这时,一名文官站了出来说道。

    “诸位同僚,我圣人之道乃是治理天下之民,乃是无上神圣之道,但是却在这些粗鄙的勋贵耳中成了不名一钱之物,我等身为圣人子弟,又怎么可以对于这件事情坐视不管!”

    “所以我决定将此事告知陛下,弹劾这些胆大妄为之辈,诸君可有愿意同行者?”

    这些文官一个个的群情激奋,纷纷地表示要赞同。

    此时的应天府当中可以说乱成了一锅粥。

    文官和勋贵们针锋相对,之前的文官完全压制住了勋贵,这些勋贵打仗还可以,但是论道吵架还真的比不上这些熟读圣贤之书的文官。

    可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一个戏本子,一时之间让这些勋贵占了上风。

    所以整个应天府的风气也为之一变,不少的官员都牵扯到了这一场对立之中。

    不过尽管这件事情在朝唐之上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并没有多少的影响。

    他们根本不可能去科举也没有这样的一个本事。

    也只能羡慕这样的生活。

    不过通过这一个戏剧本子,那些巨人老爷们在他们眼中高高在上,如同天神一般的形象瞬间崩塌倒地。

    甚至他们对待这些官员,也没有之前的那股敬畏之心,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文官对此不由地苦笑了几声,却毫无办法。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7/17523/77681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7/17523/77681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