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 第73章 北元不定,何以家为

第73章 北元不定,何以家为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73章 北元不定,何以家为?

    而此时李临渊也在偷偷地看徐妙锦,此时徐妙锦虽然年龄不大,却也能看出是个十足的美人坯子,此时,徐达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李临渊,你觉得我这女儿怎么样?”

    李临渊突然被徐达的这句话给整懵了。

    “贵府小姐自然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每当见到贵府小姐,我感觉世间万物皆失去了颜色!”

    徐妙锦听完后一阵羞涩,但内心出奇地窃喜。

    身为女子谁都愿意听到这样的话。

    徐达听完,顿时哈哈大笑,想不到这小子竟然如此直白,看来这件事情稳了。

    “我看你小子是个人才,今日便做主招你为婿如何?”

    李临渊被徐达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给整昏了头,而另外一边徐妙锦脸红似要滴血,语气有些不太自然。

    “爹爹和李大人聊,女儿先告辞了!”

    随后逃命一般地离开房间。

    而此时李临渊一时之间竟然失了分寸,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不得不说,李临渊对徐妙锦也是感觉极为惊艳,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也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

    对于古代这种父母之命多多少少有些抵触。

    更何况你自己现在的年龄还没有这些想法。

    如今自己不过是正九品官员,还得罪了天下这么多人,即便是自己同意了这门亲事也只不过是入赘。

    最后只能借着魏国公府的余泽过活。

    若只是如此,那么自己这重活一世,并没有了任何意义。

    就算是有这个想法,至少不是现在这个时间。

    想到这个地方之后,他看着面前的徐达说道。

    “还请魏国公收回成命!”

    魏国公徐达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

    自己堂堂大明国公,多少人抢着和自己结亲都来不及,这家伙竟然如此地不识好歹,白送的机缘都不把握到手。

    难道自己国公府竟然还比不上一个区区的正九品言官?想到这里,魏国公徐达的脸色极为难看。

    “你可要想清楚,你不过一个正九品官员,若是没有足够的背景,日后你的道路将举步维艰!”

    “虽说监察御史有直达天听之能,但是十三省监察御史有一百一十余人,也不缺你这一个,这次若不是因为有我的联名,恐怕你的奏折送上京城可是难上加难!”

    李临渊自然知道自己现在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或许通过魏国公府的势力,可以让自己摆脱这个困境。

    可李临渊没有这种借助别人帮助的打算。

    想到这里,李临渊笑着说道。

    “如今我还年轻,更何况现在的大明看似平稳,实际上北元的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北元未灭,何以家为?”

    听到李临渊这义正词严的话,徐达不由地眼前一亮。

    不管这话有几分是真,但是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自然证明李临渊心有大明,如今北方的蒙元确实不太平,北方的边镇依然经常会遭受战火。

    不过李临渊能够这么想,那再好不。

    不过徐达很快就想到了,这肯定是李临渊的托词。

    倒也无妨,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现在按照徐妙锦的年龄,距离出阁还得有几年,大不了让他们多接触接触,到时候再看这件事。

    “你小子能心怀天下,倒也不错,这件事情不急,反正你们的年龄还小,等个两年也无妨!”

    “妙锦可是我的心头肉,我还想把它多留几年呢!”

    李临渊听到之后,心中一阵无语。

    果然这徐达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按照刚才那话好像是不能过去了,但是也好像是没有。

    不过总算是有些年的时间,他自信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必然能够有一番成就。

    等到李临渊离开之后,徐达立刻将李临渊所说的话全部都写成了厚厚的奏折,命令副将八百里加急,火速递往京城。

    朱元璋此时正在为浙江的事情忧心忡忡。

    浙江的事情影响极大,这里是赋税,种地如果不尽早解决的话,恐怕之后他们大明的粮饷都很难解决。

    这时听到了徐达的八百里加急文书赶到,这让他心里非常的疑惑,不知徐达这一次给自己报告什么事情?不过很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自己已经赐给徐达专断之权,一些小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决定,到时给自己汇报一声就行。

    但是这件事情却用八百里加急文书送过来,很显然这件事情绝对不简单。

    朱元璋拆开徐达的奏折,上面写了李临渊的一些建议,甚至是对李临渊赞不绝口。

    这让朱元璋心中非常的疑惑,好像这李临渊从来没有真正地处理过政务,一个御史言官,难道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不成?对于徐达这个老兄弟,朱元璋可是非常了解。

    他这老兄弟的眼光可是飘得很,就连当年他的得意儿子燕王朱棣,人家都差一点没看上。

    当他打开作者之后,看到上面李临渊提出来的那些建议不由得大吃一惊。

    如果真的像李临渊所说的那样,那岂不是说所有培养出来的军队都是心向大明心向百姓。

    这对整个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如今最让朱元璋纠结的就是朝堂上的一众勋贵。

    这些家伙手握兵权,但是一个个贪赃枉法,自己也不能杀得太狠,否则的话朝堂上将会有谁来领兵?老一辈儿的将领徐达,李文忠,冯国胜等年龄都已经大了。

    而年轻一代的常茂,李景隆,徐辉祖等还没有彻底地成长起来。

    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大明就会陷入青黄不接的时候。

    而李临渊的这一个起义如果真的成了那么天底下的士兵向着的都是百姓。

    谁敢和天下百姓作对,那岂不是就是和这些军队作对。

    这样的话,即便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想要贪赃枉法,也没有这一个胆子。

    想到这一个地方,他不由得哈哈大笑。

    “好啊!本来以为这李临渊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没想到竟然还有一些歪的邪的,不过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做到了,对于他们大明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立刻将这本奏折批复。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7/17523/7768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7/17523/77680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