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科研助理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第二天,本想早起做早餐的郑奕晨被周姐“截胡”,正好吕父也早起,便邀他晨练。

    不愧是豪华别墅群,这里设施齐全。

    天气渐渐回暖,前来晨练的人真不少。

    回去后,洗了澡,早餐后已经快八点。

    这时,有人将一台崭新的电脑送来,吕传毅成为那段程序的第二个使用者。

    吕诗涵与郑奕晨来到她的专用书房,他开始开发sd-wan产品的客户端,而她则在一旁看文学作品。

    她这个学期的学分绩已经出来,9642分,把整个绩点生生拔高了395分,总绩点排名上升到4名,保研基本妥当。

    在吕诗涵家待了两天,两人便出发前往学校。

    吕诗涵父母对郑奕晨挺满意,女儿喜欢,自身也有能力。

    他们是打拼的富一代,倒没有什么门户之见。

    夫妇俩将两人送到机场,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坐在贵宾室里,郑奕晨忍不住发笑。

    “你笑什么呀?”吕诗涵不明所以。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模仿道:

    “小晨啊,以后多来看看叔叔阿姨哈,阿姨还想吃你做的菜呢!”

    “讨厌!不理你了。”

    吕诗涵娇羞地扭过头去,不过内心也是窃喜。

    虽然是突兀见家长,但他的表现可圈可点,至少父母已经初步认可他。

    此次,他们经停沪市,然后直接到达海城。

    今天是2月20号,25号才正式上课。

    之间这段时间,乃是安排补考或缓考。

    郑奕晨也有四门缓考,诸如大三上的《机械工程材料》、《汽车构造》等,基本都是需要记忆的知识。

    23号,学校选课,他额外将大三下的课程、文化素质课全选上,课表排得满满的,好些课不得不申请免听。

    反正已经上过一遍,不重要的课他也不想浪费时间。

    换作以前,可能会担心科创学分不够,现在则是多得想送人。

    ——仅一篇sci就5分,而毕业只需4分,保研最低6分,创新型毕业生10分。

    隔天下午,考完试的郑奕晨正式到实验室报到。

    宋教授考校一番,见他没有荒废时间,辜负自己的期望,这才满意地夸上几句,给他办理工作牌,职务为科研助理,正式给他安排任务。

    至于薪资,他是在读学生,能够参加科研项目就已经很难得,工资自然不会高。

    每月1500津贴+500餐补,从项目经费里出。

    这个待遇已是顶格,堪比某些在读研二、研三硕士。

    要知道,许多本科生白白被“打工”,而且他一周只需要待在实验室10个小时,并完成项目组分配的任务即可。

    有着回家前宋教授交给的资料,他对即将进行的项目并不陌生。

    他的任务是逐步提高驾驶员监控系统(ds)与乘客监控系统(os)搭载率,最终使两系统出现融合趋势。

    这需要经常与合作方进行沟通,本身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室友们也各自忙碌起来,有时候只能晚上见一面。

    赵景安被某教授看中,加入汽院车队,李灏这个【大创】负责人忙着招人,刘宇彬忙着备考雅思。

    今年的学分绩公布特别晚,正式开学前一天,学院才第一次公示学分绩。

    上学期的学分绩第一名赫然就是郑奕晨,而且全科榜首。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他的成绩是9854分,第二名“也才”9389分。

    9854,这个成绩足以让无数学生膜拜,他又收获一波q值。

    在教务系统中的总学分绩为8368,排名尚不知道,但是与入学开始就发力的学霸们相比,确实落下一大截。

    要知道不算上各种加分,目前就有人学分绩达到9563分。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张老师亲切地联系了545寝室参加比赛的几人,全国一等奖。

    除了道喜,还有一件事儿通知他们,就是将要参加论文答辩,询问他们准备情况。

    “你们好好准备,有机会冲最高奖,加油!”

    早在二月中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鲁省赛区获奖已经揭晓,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当时指导老师说,已经上报全国组委会,参加国奖的评选,没想到这么快。

    8号,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入围国奖的选手,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燕京大学。

    由于海城距离燕京较远,需要搭乘飞机前往,学校还难得大气的报销了机票。

    郑奕晨从未去过燕京,记忆仍然停留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阅兵。

    入住酒店,要好的同学朋友纷纷组队,想要在这千年古都畅游一番。

    他也和室友以及同班同学在一家饭馆解决了晚饭,体验着燕京大学的夜景。

    燕大不愧是华夏最顶尖的学府,抛开各种不谈,这个汇聚全国学霸的高校,学习气氛非常浓。

    看着宽阔的校园,完备的设施,一众人纷纷感叹这就是别人家的大学。

    谁叫这是华夏的门面,经费咣咣往里砸呢!

    据说别的学校发愁经费不够的时候,燕大教授们却在头疼经费如何才能用完。

    毕竟,用不完的话,明年可就缩减了。

    尽管外界对于燕大存在各种质疑,但刘皇叔的高雅岂是小民能够理解的。

    不信,再瞧瞧隔壁,他们的审美是如此高雅!

    9号上午,开始组织答辩。

    各个赛区的入围学生都来参加这场盛会,场面十分热闹。

    郑奕晨小组排在第六位,前后都有着不少焦虑的学子,只有他轻松地看着厚厚的《neral retivity》——相对论的有趣读物。

    轮到第六小组,赵景安拍了拍他,他才恍然大悟,急忙往里走去。

    由6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有一位郑奕晨“认识”,自己拜读过这位大佬的着作。

    赵景安展示着ppt,接下来便由郑奕晨负责。

    郑奕晨重点讲述了论文的方案及模型,讲准、讲透,注重“前摄效应”和“后射效应”。

    这个环节轻松拿下,接下来才是重点。

    首先是一位老教授发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郑奕晨简单明了地阐述了论文的主题,至于为什么,他直接回答另外的题目没有挑战性。

    好家伙,年轻人不要这样锋芒毕露!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5/15469/72988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5/15469/72988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