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铁官徒乱

推荐阅读:一不小心掉到富贵人家穿书后成了顶流女明星和男配HE了四大家族:禁欲大佬宠上天我在暴力城市当刑警小师妹天生神力,一拳就能捶破天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一人之下:带着十四亿人成仙笔友来信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撩你又不肯,我死遁后你疯什么?

    长安臣子听闻噩耗,很快就从里面嗅出了阴谋的意味。

    前脚在府里还能指点江山,可脚迈出府后,嘴里的口风立即变了。

    “守丧先帝,恭迎新君”

    这八字真言一下子成了朝臣的保命符,即便那些平日自诩忠正的臣子,在这关头也偃旗息鼓。

    未央宫。

    刘渠穿上皇袍,四下无人,倒是没有必要刻意用孝服来掩饰。

    他翻阅着朝臣们的奏折,感慨之余,又觉得乏味。

    自刘渠的设想里,朝堂诸公中,应当有那么一两位正气凛然的臣子站出来,指责先帝之死的端倪。

    如此才算不枉父皇英明的统治。

    奈何,或许是人心隔肚皮,似父皇那等雄才大略的帝王,到头来也没有一二愿意以死相随的臣子。

    刘渠背负双手,踏上宫阁,隔着白玉围栏眺望长安夜色。

    从今往后,这儿算是易主了。

    ……

    一月后。

    朝臣们的服丧期结束。

    仅隔一日,就有十余名老臣,传出“病故”的噩耗。

    长安街巷,放眼望去。

    左右悬白灯笼,地上香灰,时不时还有夫人的哭嚎声传出。

    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府外。

    马车里,刘渠陷入思索,沉默少许,苦笑着摇头。

    “倒是朕看走了眼。一干臣子中,确有忠义之士。”

    夜幕幽深,车轮再次滚动。

    至于那些病故的臣子,每一人都得到新帝的礼遇,下旨厚葬,恩荫子孙。

    朝堂的一切又步入正轨,龙椅上的人换了又换。

    转眼间,元鼎朝的最后一年划上句点。

    改元建宁。

    建宁元年。

    新帝封赏功臣,昔日淮安王麾下的幕僚、臣子、盟友皆有升迁。

    王家作为天子外家,当代王氏家主兼国丈,王琰,得封新野侯。

    爵位不得世袭,却也让魏郡王氏成为显赫一时的大族。

    魏郡,邺城。

    族主王道左手秉焚香,拜见祖父的灵位。

    他俯首起身,而复叩地。

    “祖父在上,复秦之业,自今日始。既定新野,我王氏日后便以‘新’为号。”

    “王氏族主称作新主,王氏族卫称作新卫。新者,易天地之浩渺,取万物之归始。”

    ……

    南郡,郢县。

    水云楼。

    作为全城最负盛名的酒楼,水云楼从来不缺慕名而来的酒客。

    酒楼从下到上,足有三层,放眼全城,也是独一份的气派。

    二层的某处角落。

    李常笑面前有两大碗酒液,呈浅黄色。

    是楚地特有的菊花酒。

    除此之外,还有三碟小菜和一只烧鸡。

    “茴香豆”

    “花生米”

    “猪油渣”

    简单的一顿下来,又是二百文的生意。

    李常笑小口抿着菊花酒。

    脸上露出品鉴的神色,入口虽有苦涩,荡气回肠,而复甘醇。

    一口过后,他举起竹箸,小心翼翼地夹起茴香豆。

    整个人不紧不慢,浑身上下都在演绎着“悠闲”二字。

    若只如此,倒不算真正的享受。

    李常笑大老远来此,一是为了体验人间真味,二是探听些街坊把关,某种意义上可称作体察民情。

    这不,二楼的一处酒桌。

    窸窸窣窣聚拢了一群酒客。

    照例,总有一人扮演说书先生的角色。

    粗袄坦露,脚翘桌案,手中捏着二三颗花生米,还有一碗蹭来的劣酒。

    他们就是靠着散布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换取口腹之欲的满足,若能解解馋虫,自是再好不过。

    “二锤子,可又有什么乐子,还不说与哥哥们听听。”

    被唤作二锤子的,是一名高瘦的青年,衣衫破旧,眼神中却透出狡猾的意味。

    二锤子熟练地接过酒,嗅了一口,方才不舍的放下。

    “六哥,今儿这碗酒,可是物有所值,绝不骗您。”

    “哦?少卖关子,快说。”六哥当即催促。

    其余人也竖起耳朵,李常笑亦在其列。

    “前些日子。青州治下,山阳郡与东郡,那儿的铁官徒反了。”

    “据说打出的旗号,是推翻暴君,光复大秦。”

    二锤子眉飞色舞地说道,表情很是得意。

    果然,他的一番话,成功点燃了在场大伙们的情绪。

    连绵不断的讨论声响起。

    “那…那是造反。”

    “总归是有苦衷,若不是日子挨不过,谁会选择造反。”

    “朝廷莫非…又要打仗了。”

    听到“打仗”二字,四下寂然。

    倒不是怕犯了什么忌讳,而是因为打仗需要钱粮,还需要征发士卒。

    元鼎初年,大汉兵丁尽出,倾国之力讨伐匈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距今不过二十载光景,在场有不少人就亲历过,印象当然深刻。

    那段时间,每家每户勒紧腰子,日子艰难,毫不亚于秦末时期的动乱。

    一方面要应对朝廷征收的税目,另一方面还得担惊受怕,倘若大汉战败,那群茹毛饮血的匈奴野人将屠城防火,烧杀掳掠。

    所幸,大汉胜利,这所有人谈起战争,依旧会闻虎色变。

    李常笑默默倾听,手里啃着半只烧鸡,心中却思索。

    倒不是与他记忆中的片段重合,那般久远的事情,李常笑早都忘了大半。

    而是这起义的时机,未免有些蹊跷。

    尤其是“光复大秦”,这就显得尤为荒谬。

    大汉建立至今,历经五代帝王,已经经历了六十九年。

    李常笑算是少有的亲历者。

    可即便是他,一定程度上也开始适应汉廷的存在。

    六十九年,那是横跨了四代人的征程。

    百姓更迭,世事变迁,足以将大秦留在民间的印象磨灭。

    哪怕是大秦皇室后裔治下的西北,百姓们只会记得唐侯,记得鲁王,对大秦最多只有模糊的概念。

    至于光复大秦,分明是屁话。

    李常笑掐指推测,一道玄妙的气息充斥心间。

    不一会儿,他的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神色。

    “果不其然,又是璋儿的后裔搞出的动静。”

    感慨之余,李常笑也多了几分身为旁观者的淡然。

    出于私心,他明知此举或有恶果,却打定注意不会去干涉。

    正如当初大秦倾覆,他没有人前显圣,改动大局那样。

    长生世间久矣,人间冷暖大都释然,要说唯一留下的,仅仅只是“华夏”和“神州”的烙印。

    非我族异类,其心必诛。

    至于旁的,李常笑没有掺和的想法,当乱世的流民,或是太平的野犬,全都只是一念之间,不失为人间历练的一种。

    收回心思,他又夹起一块油渣,“咔嚓”咬碎,继续听二锤子显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5/15255/72297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5/15255/72297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