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名人传记大全 > 第16章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

第16章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

推荐阅读:初见我是纯情男,再见我已是渣男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菊花阁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暴走的炼丹师一刀破万法江山折笑重生之我在异能世界修仙无限玩家再就业东宫夺欢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逝于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首个帝国——秦朝。

    其在位期间(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的丰功伟绩与严苛统治,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评价毁誉参半,被誉为“千古一帝”。

    一 生平概述

    秦始皇的生平故事,充满了权力的斗争、征服的壮志以及改革的决断,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

    1 早年经历与亲政之路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其父为秦国质子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

    幼年的嬴政并不知晓未来的命运,直到其父回国继位,他才被接回秦国。

    庄襄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于年幼,政权暂时由相国吕不韦掌握。

    这段时期,宫廷内部权力斗争复杂,吕不韦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这对年轻的嬴政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然而,嬴政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隐忍与智谋,他秘密培养自己的势力,并在合适的时机清除了吕不韦及嫪毐等人的影响,最终在公元前238年完全掌握了国家大权。

    2 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

    秦始皇亲政后,立即展开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他采纳了李斯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逐一征服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在这一过程中,秦军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效的指挥体系,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的灭亡,秦始皇宣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统一。

    3 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实践

    统一后,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旨在强化中央集权,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他废除了旧有的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地方;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极大地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修建驰道和长城,既加强了边防,又促进了国内交通网络的完善。

    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基本框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法制与文化的双重政策

    秦始皇的统治以法治为核心,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如《秦律》,以期通过严刑峻法维持秩序。

    然而,这种极端的法制手段,尤其是焚书坑儒事件,严重打击了知识分子阶层,导致大量文化典籍的流失,也给秦朝的统治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秦始皇虽然追求文化统一,但其手段过于激进,未能妥善处理好文化多样性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5 晚年与身后事

    晚年的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派遣徐福等人出海寻仙求药,但终是徒劳。

    公元前210年,他在第五次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享年50岁。

    秦始皇的突然离世,加上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直接导致了秦末的动荡不安,最终二世而亡,汉朝取而代之。

    秦始皇的一生,是权力与征服、改革与暴政交织的复杂历史画卷。

    他的成就与过失,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不断探讨和反思的对象。

    二 主要功绩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其主要功绩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结构,还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1 统一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这一统一不仅在地理上整合了广袤的领土,还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为后世的统一国家模式奠定了基础。

    2 创立帝制: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自称为“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开创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 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两级的地方行政制度,取代了过去的封建领主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国家的凝聚力。

    4 统一制度: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的文化统一和社会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5 修筑长城与驰道: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连接并扩展了原有的防线,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驰道系统,加强了各地的交通联系,有利于军队的快速调动和物资的流通。

    6 法制建设:颁布《秦律》,推行严苛的法律制度,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过度严厉的问题,但为后世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早期范例。

    7 文化整合与压制:尽管焚书坑儒事件体现了秦始皇对思想文化的强硬控制,导致部分学术和文献的损失,但也反映出他试图统一思想、消除异端、巩固统治的决心。

    秦始皇的这些举措,无论是在政治体制、经济管理、文化整合,还是在军事防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展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执行力,对中国乃至东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历史评价

    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历来复杂且多面,既包含对其历史贡献的高度赞誉,也不乏对其统治手段严厉批判的声音。以下是对其评价的几个主要方面:

    积极评价

    1 统一伟业:秦始皇被视为千古一帝,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的国家统一树立了典范。

    2 制度创新:他创立的皇帝制度、推行的郡县制、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筑长城、驰道以及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在军事防御、交通网络构建上意义重大,也体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规划。

    消极评价

    1 暴政苛法:秦始皇的统治手段被批评为严酷无情,如《秦律》的实施导致民众负担沉重,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征用大量劳役,给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痛苦。

    2 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被视为文化浩劫,它不仅破坏了先秦时期的思想多元性,还对儒家学者造成了极大伤害,阻碍了文化传承,被认为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3 过度扩张:秦始皇的对外征战虽然扩大了疆域,但也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民众负担,为秦朝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秦始皇,需要综合考量其时代背景与实际作为。秦始皇的统一行动符合历史趋势,对于结束战国乱世、促进民族融合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他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为后世封建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基础框架。然而,其统治手段的极端性和对民间疾苦的忽视,也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局限性。

    因此,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应是功过并存,他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秦始皇的一生是辉煌与争议并存的。

    他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

    却又因严苛的统治方式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未能实现其万世基业的梦想。

    无论如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

    秦始皇小故事——《湘山遇风》

    有一次,秦始皇出游南方,乘船行至洞庭湖附近的湘山祠。

    湘山,又名君山,位于洞庭湖中,自古以来便是祭祀水神的地方。

    正当他的船队准备通过时,突然间狂风大作,波浪滔天,使得船队寸步难行,甚至有倾覆的危险。

    秦始皇作为一统六国的帝王,从未遭受过如此“挑衅”。

    他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湘山之神在故意阻挠他,挑战他的权威。

    于是,他下令让士兵们上山,将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让青山变成秃岭,以此来惩罚山神,显示自己的无上权力。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7/147510/623871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7/147510/623871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