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来的重生恪 > 第264章 李治杀长孙无忌2

第264章 李治杀长孙无忌2

推荐阅读:在种田文签到致富大王别来出狱后,我在赛博世界斩神巅峰之战前传恶婆婆重生后,全家崩剧情了噬灵道无上境野村小医仙脱封后,黑心莲疯批了欲戒

    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治杀长孙无忌2

    “来人,随本王前往查抄,你来带路。”晋王忍着悲痛拽着赵康闵,在锦衣卫护卫下前往后院。

    “为善,你可不能听信小人谗言,臣可是你的亲舅,臣怎么可能谋害你母后。”长孙无忌大声辩解。

    “舅舅,本王自会查明真相,希望这不是孤最后一次叫你舅舅,走。”晋王说着推着赵康闵继续向后院走去。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晋王手握一册书卷回到前院,眼睛通红杀意十足的走到长孙无忌身前。

    “为善,你,你这是怎么了,你要相信舅舅,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他们做局诬陷我,你母后是我亲妹妹,我怎么可能让人害死她。”长孙无忌看着充满杀意的晋王,试图为自己辩解。

    “赵康闵是你最信任的亲信没错?”李治怒视国舅问。

    “是,可是舅舅真的没有让他害你母后啊,这肯定是这小人背着我做的。”长孙无忌着急辩解。

    “呵呵,这么是暗鹊,也是他背着你组织的咯?将密谍安插在母后身边,也是他背着你做的是吗?”李治冷笑问。

    “暗鹊确实是我组建的,我安排人员到你母后身边,本意是让他们保护皇后,我真没有谋害你母后啊,为善你要相信舅舅。”长孙无忌哭泣喊冤。

    “这上面将一切都记的清清楚楚,我的好舅舅,除了你谁能知道母后有气疾,谁能知道用什么药能诱发,并让病症加重,不是你还能有谁?如今人证物证俱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孤要杀了你为母后报仇。”晋王说着抽出唐剑,刺进长孙无忌胸口。

    “呃~,为,为善,我,我~,嘭~。”长孙无忌不敢相信的看着晋王,手捂胸口话还没说出口,就倒地死去。

    “来人,将赵国公府上下,全部押入天牢,一应财物押送入宫,等候陛下圣旨裁决。”李恪下令抄家。

    “是,太子殿下。”很快众锦衣卫开始抄家,将赵国公府所有人押入天牢。

    “九弟,莫要伤心,这里交给锦衣卫处理,走,我们该回去交旨了。”李恪上前拍了拍李治肩膀宽慰。

    “好的,多谢三哥,查明母后死亡真相,不然我们还一直以为他是好舅舅。”李治抹去眼泪拱手感谢。

    “你可谢错人了,这得感谢王方翼将军,是他通过抓获的暗鹊查明一切。

    也是赵国公太心急,想通过下毒一次杀死父皇,母后和我,着急想要扶持你上位,好让他掌握更大权势,成为霍光那样的权臣,不然我们还不知道何时能发现这些事情,这或许是先皇后在天有灵,大义灭亲。”李恪微笑宽慰。

    “可能是。”李治哀伤点头。

    两人说着走出赵国公府。

    几天后皇帝念及先皇后情谊,只对长孙家成年男子赐毒酒处死,未成年男丁和女眷全部赦免死罪流放岭南,遇赦不赦永远不得离开岭南地区。

    又过了几天,新太子妃金德曼和侧妃武曌,带着四个孩子赶到京城,正式入主东宫。

    九岁的长子李仁,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新的北王。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子李恪率领五万大军,从西域杀上吐蕃高原,将吐蕃纳入大唐版图。

    从大唐抽调五千佛教高僧进吐蕃,在吐蕃高原广建寺庙,让佛寺宣扬佛法同时传播中原文化。

    同时将吐蕃领地划分为百多个土司区,每个区册封一位土司掌管,每个土司权力相同,各自管理一片区域互不干涉,如果发生什么大矛盾就请各区,最有名气的高僧出面调解主持公道。

    安排后吐蕃高原的新规划,李恪率领大军退出吐蕃,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家族主要成员,禄东赞及其噶尔家族主要成员带回长安。

    太子征服吐蕃大胜归来,让长安欢庆了七天七夜,解决了吐蕃让大唐西南从此安宁,西南百姓不再受到战争威胁。

    皇帝在接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后,赐予文成公主公主府一座,供文成公主和驸马松赞干布居住。

    同时册封驸马松赞干布为青海公,右武卫大将军,赐青海公府一座,供他家族成员居住。

    禄东赞被太子李恪收入手下听用,成为东宫重要属官之一。

    征服吐蕃后太子李恪就没再率军出征,安心留在京城协助皇帝管理朝政。

    时光匆匆流逝,眨眼几年过去。

    贞观二十二年春,四十二岁的太子妃金德曼重病,在东宫寝殿寿终正寝,比原历史多活了一年。

    在金德曼去世后,侧妃武曌被晋升为太子妃。

    贞观二十三年,皇帝忽然病重,经过太医治疗没能取得较好疗效。

    状态不佳的皇帝,将所有国事全部交给太子李恪处理,几个月后的盛夏时节,皇帝在终南山翠微宫中避暑期间驾崩,谥文武圣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随即太子李恪即位成为大唐新帝,武曌成为大唐新皇后,这年李恪三十岁,武曌二十六岁。

    李恪登基后改年号天华,励精图治做出不少改革措施,将大唐王朝推向更繁荣的盛世。

    登基后他就逐步解放大唐女子的束缚,第一年先是下旨让靖安卫放开招收限制,允许女子进入静安卫任职。

    随后下旨让各地另设女子监狱,由女司狱和女狱卫负责看守女囚。

    次年另设女科举考试,下旨通告天下,从此女子也可通过科举做官。

    三年后首届女科举殿试,在两仪殿内举行,由皇后武曌主考,六位科举阅卷官负责评卷,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夫人,受邀到殿内观考。

    首届女科举因为参考女子不多,所以会试通过率极高,达到百分之九十多。

    最终由皇后武曌在前十之中,御笔钦定一甲三名,随后由宫中女官按排名,将三甲女进士抄录到皇榜上。

    首届女科举一甲状元崔桢,榜眼金曼儿,探花伍金铃。二甲进士及第五十三名,三甲同进士及第六十八名。

    在皇榜公布当天众女进士,换上由皇后亲自设计的大红女进士官袍。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859/615517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859/615517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