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34章 纯属找骂

第34章 纯属找骂

推荐阅读:快穿之满级大佬在线护短军火之王,我给国家送装备超神学院:开局编造海鲜三大将!绷带精成精!路飞他们都惊讶了!重生复仇:我与夫人分天下只想长生的我,被高冷师尊扑倒!诡异故事会嫁帝师万族:开局发生变异洪荒:牛牛我啊,要证道!

    崇祯嘴角微扬,缓缓道:

    “其一,大明急需各类人才,以大明银行、科学院、皇家集团为例,人才极度匮乏。

    每三年一次取三四百人,如何能够满足?一个萝卜一个坑,朕岂会做无用之功!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在朕看来,恐怕是有人担心自身地位掉价?

    那份读书人所谓清高真那么重要吗?与其坐井观天何不众星捧月,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天子带着笑容,那副浅笑饱含深意。

    被人点破小心思无比难堪,有些臣子自惭形秽,黄道周倒还显得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波澜。

    “其二,大明已取消户籍限制,朕就是为众生平等,读书人常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单靠此类人如何担当大任?

    朕早就说过,四书五经能修身养性,却无法从根本上治国。

    你去给建奴聊聊四书五经,看他们听不听得进去,还会不会觊觎大明?”

    缓了缓,崇祯又道:

    “至于女子考科举,朕以为以此质疑实属小题大做,朕让皇后与后宫女眷创立华夏日报,便乃创女子做事之先河。

    这一年来日报好与坏,诸位心知肚明,朕不再细说。

    女子实乃半边天,瞧不起女人之风切不可取,前有梁红玉、李清照,我朝有秦良玉。

    朕想问问尔等,你们当中有几人能赶得上此等女流?

    隋文帝开科取士之前,历朝并无科举一说,先贤能够开创先例,我朝为何不可!”

    暂停说叨,崇祯目光犀利扫视一周。

    殿中鸦雀无声,臣子们低头聆听,天子威严让人倍感压抑。

    十余息功夫后,御音再度传出:

    “尔等吃穿用度除了家眷缝缝补补外,哪一件不出自工匠,这些人为何就该天生卑贱?没有他们尔等穿衣住行都成问题!

    正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此话难道有误吗?

    朕想问一问黄御史,古人是否说过这句话?此话是否被世人广泛认可?”

    “回陛下,正是!”

    “呵呵,那不就妥了,泱泱华夏数千年,智慧结晶无与伦比,朕将它缔造成现实,不再停留于嘴上,岂不美哉?”

    黄道周拱手默认,部分人也觉得有道理,光嘴上功夫确实卵用没有,做一做似乎未尝不可。

    先前刘宗周不是说过吗,明年那批人不一定都能做官,皇家集团、制造局等机构,大概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三个问题嘛,朕想让臣子来回答,张佥事!”

    “臣在!”

    “你给诸位爱卿说一说,新学刊物在各地销量如何?”

    “遵旨!”

    张同敞出列,向天子作揖,又向文武们拱了拱手。

    “禀陛下,经各地锦衣卫反馈,《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等杂学书籍供不应求。

    科学院出版之《物理》、《数学》、《农学》等新学书更是抢购一空!”

    “甚好!”

    抬手示意他回班,张同敞恭敬地入列。

    “王院正!”

    “臣在!”

    科学院大佬王徵出班。

    “以上书籍刊印几何?”

    “禀陛下,张佥事所述之书已印制九万册,现科学院经厂、京师各印刷作坊加班加点,准备在中秋前再加印两万册!”

    崇祯没有作声,只是点了点头。

    “倪侍郎!”

    “臣在!”

    “你身为礼部侍郎兼京师大学堂祭酒,主管社学与学堂事务,你来说一说诸省筹备进展!”

    “臣遵旨!”

    清了清嗓子,倪元璐大声道:

    “启禀陛下,各省大学堂利用藩王府邸作为校舍,藩王府邸甚宽,是否已经出海均不影响,前期筹备方便快捷。

    然最大难处在于师资欠缺,按如今局面明年春闱所取之人才,部分须从事教授事务!

    按陛下新学之规划,大学堂两三年后便可培养出可用之才,故开科取士已无必要!”

    望了一眼倪元璐,崇祯笑道:

    “四书五经早已不合时宜,世人皆可读皆可研究古人智慧,然切不可以此包揽全局。

    四书五经产不出五谷杂粮,更造不出坚船利炮,如此简单之道理,何须朕浪费口舌。

    尔等尽可放心,大明未来可期,大明是朕的,也是诸位的,朕岂会做不利于家国之事,勿要再杞人忧天矣!”

    看得出天子苦口婆心,很多话也直指要害,说到了心坎上。

    有少数人嘴皮动了动,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读书人常常自誉光宗耀祖升官发财,朕告诉尔等,想发财就不要来做官,你们所谓君子抱负是什么?尔等忘了吗?

    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为何尔等就该锦衣玉食享受特权?百姓就该天生受压榨?

    千余年科举形成之堡垒以为朕不知道吗?同乡情、师生情、投献之情,哪一样不是大明毒瘤?

    故取缔科举从学堂与社会各界招纳人才,便是平等之表现,凡我大明百姓,皆有此权!”

    一口气说完,崇祯不再理会。

    看得出皇帝有些嗔怒,一提到这一茬就鬼火冒。

    大明读书人特权实在太多,说洪武爷心狠,实际给他们不知多少福利,真是恬不知耻惯了。

    自去年取消读书人特权,查出来的投献土地那叫一个瞠目结舌,这档子起码得到年底方可大方向厘清,旧账拉得太深了。

    “黄御史,朕的回答你满意吗?”

    “回陛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臣已解惑!”

    黄道周此刻心潮起伏,他其实并非对此事钻牛角尖。

    这么久以来思维变化挺大的,也真心想为大明做事,只是某些问题上还转不过弯。

    一跳出来就杜绝了其它同僚提问,等同于变相避免了天子去舌战群儒。

    这点心思崇祯何尝不知,以前浪费口舌的事没少做,到头来还不是被臣子牵着鼻子走。

    如今那种事不可能再发生了,站出来纯属找骂。

    待到明镜台组建各项律法日渐完善,想胡搅蛮缠装清高,只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好,内阁、军机处、锦衣卫、兵部留下,其余都散了。”

    “陛下有旨,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也懒得回东暖阁,就在皇极殿一并把兵事给办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796/614120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796/614120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