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4章 家书值万金

第4章 家书值万金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天子讲完了哲学,阁中再度陷入沉默。

    预示着这档子新鲜事,就这样过了。

    崇祯的理想是能在有生之年,将封建制度改变一二。

    这种模式若干年后并不适合时代发展,算是撕开一条小口子,为将来作出些许铺垫。

    “文先生!”

    “臣在!”

    “以上各衙门主官交吏部选定,皇家事务司职岗报内阁审核即可,秘书处主官、京师大学堂祭酒,需由朕亲自裁定!”

    “臣遵旨!”

    闻言,臣子们更加坦然了。

    围绕皇家杂务的衙门,皇帝根本不在乎,对政务与学堂却无比重视,或许,皇帝是对的。

    “此事本月内完善交接,就暂且到此,内阁诸公何在!”

    “臣在!”

    孙承宗、钱龙锡、毕自严、李邦华相继拱手。

    “朕欲将驿站系统归入皇家集团,着户部与兵部车马司近日便着手移交!”

    “臣等遵旨!”

    “这”

    臣子们又大惊失色,天子做事真是接踵而至啊。

    上一个还心中余波未平,跟着第二件就来了,而且件件都不是小事。

    内阁四人反应不大,以往天子在公文中提及过,只是没想到今日就要动手。

    自二年下诏逐步拆撤全国驿站,多数驿站荒废数年之久,导致大量驿卒失业。

    李自成造反,就是因为从驿站“下岗”。

    万幸这家伙还没干成大事,否则将是另一番景象。

    而那个因泄私愤激烈提出裁撤驿站的给事中刘懋,去年已经被锦衣卫查处出贪腐劣迹,被崇祯下旨给咔嚓了。

    “陛下,驿站已重现昔日荣光,如今朝廷公文畅通无阻时效及时,臣以为此举是否是否略显不妥?”

    黄道周作揖,说完垂下双眸。

    他被天子怼过,对崇祯有着天然畏惧,连提出质疑的用词都较为谨慎。

    此等大事涉及国家命脉,对已渐渐走出迂腐泥潭且一向刚正严明的他来说,不得不提。

    所谓不知者无罪,崇祯并不会去计较他的冒犯,问道:

    “黄右都御史!”

    “臣在!”

    “你是哪里人?”

    “回陛下,臣乃福建漳浦人!”

    崇祯自然知晓其贯籍,只是需要这个话题。

    “那你与家中妻小有无书信往来?”

    “有!”

    “进京一年写过几封?”

    “两封!”

    “来回需要多长时间?由谁传递书信?”

    黄道周懵懵的,只得老实作答:

    “禀陛下,姜侍郎赴任闽粤,臣第一封家书请求姜侍郎顺路带之,冬至时分收到家仆专程从老宅带回之信。

    正旦后委托一间南下镖局送出第二封,如今尚不知家人获悉与否。”

    “镖局收你银两几何?”

    “五十两!”

    “家仆带信之开销呢?”

    黄道周顿了顿,答道:

    “一来一回八千余里,换马买马加上吃喝住,应该不下四百两!”

    “哈哈哈”

    崇祯笑了,黄道周也似乎明白了什么。

    “诸位爱卿啊”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崇祯慢悠悠说道:

    “古人云家书值万金,大明游子要与家人挚友通信,只能借助熟人或镖局。

    我大明镖局稀少,不足以支撑往来信物,亦无周全之保障,顺路熟人又能碰到几个呢?

    有家底之人尚可让仆从专程投递,然路途遥远花销颇大且生死难料,一般人如何能够负担?”

    皇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臣子们全都认真听着。

    “驿站乃官员腐败之地,朕将地方管辖权收回变由户部直接拨银,兵部车马司直管到底。

    如此可杜绝地方官借驿站敛财,然过往官员于驿站吃喝住行分文不花。

    朕敢保证即使在严令之下,亦无法确保流官不贪不拿!

    朕恢复驿站只可保文书畅通,将报纸交由驿站传递,是想让天下百姓尽早获知朝中大事。

    可驿站一直靠朝廷维持绝非长久之计,唯有在官方督导下自负盈亏,方细水长流矣!”

    “陛下,恕臣斗胆,陛下是指归入皇家集团后如商家般经营,民间亦可利用其传递书信?”

    “正是!”

    黄道周不是傻子,到这个份上他再不延展一下的话,那就太过木讷了。

    “按朕之构想,驿站吃喝住行向百姓全面开放,无论官员与否均不再!

    皇家集团届时可制定出相关收费标准,官员按实向朝廷报销,一律童叟无欺!”

    “如此可避免流官吃拿卡要,而开放百姓,则驿站空闲屋舍可充分利用增加收入!”

    “确实!”

    “还有就你黄大人无须再请镖局代劳了,也许仅花数两银子即可带信回家。

    时日上不过消耗一二十天,让仆人专程之事更用不上,既安全又快捷,岂不美哉!”

    “陛下,此举大善矣!”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看到了好处,众官员欣喜若狂拱手,包括内阁几个老革命也纷纷点头。

    大明官员都是流官,向来在本省以外任职。

    初衷为避免与本乡人同流合污,甭管实际意义大与否,长期在外谁又不思念家乡呢。

    加上交通不便相隔千山万水,还无正规交流途径,自古家书值万金就是这么来的。

    “诸位,朕会让皇家集团制定出详细方略,寄信寄物皆可,且收费合理保障周全。

    朕做不到对民间六百里加急,然日行两百里甚至三百里,朕以为问题不大!”

    臣子们兴奋起来,按现有情况,天子说的确实能做到。

    去年宣府一战缴获数万马匹,相当一部分都充斥到了就近诸省驿站。

    当下驿站效率颇高,那批战马功不可没,还为朝廷节约一大笔经费。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兵部车马司这种机构,品级不高却管着全国驿站,要做到细微化管控明显不太可能。

    皇家集团基本已覆盖全国各省,让他们去搞效率上肯定远超朝廷直管。

    “诸位请放心,向民间开放不会影响公文传递,初期仍将以保障朝廷为首要!

    不过朕也要告诉卿等,驿站只会越来越高效便捷,卿等尽管拭目以待!”

    “陛下英明!”

    天子咋想得出如此周到之事啊?其智慧简直惊为天人!

    臣子们震撼的同时全都喜笑颜开,不由各自议论起来。

    大明商旅本来就多,取缔百业限制后人口流动也将逐渐增大。

    人们错过城池也无妨,多出一个驿站可供选择,比住客栈还安全,百姓何乐而不为?

    最关键寄信寄物简直太方便了,众人都盼着尽早完成改制,他们得给家人去封家书。

    气氛很好,崇祯喝他的茶,任由臣子们畅谈。

    先前他只提了句驿站效率会越来越高,其实里面的内容多得很,就没必要在这里说了。

    科学院发明的水泥改良了数次,听说效果还过得去,他得找个时间去看看。

    条条大路通京师,驿站只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才是大明真正腾飞之日!

    (参考消息:

    《大明会典》、《九边图说》记载,凡驿传,六十里一驿。

    永乐至正德年间为大明驿站巅峰时期,全国驿站1200余所,通常陆路每200里上下一处大驿,40至80里一处小驿。

    大驿站通常配备驿马百匹,驿卒数百,中小驿站配马20至50匹,驿卒数十。

    九边与平原区域偏稠密,西南山区间隔略大,京杭运河水路驿站通常间隔100里左右。)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796/614120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796/6141201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