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 第61章 鲶鱼效应,新老员工之争

第61章 鲶鱼效应,新老员工之争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车间里,不再是那种令人牙酸的“咔嗒、咔嗒”声。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平稳而有力的“嗡——嗡——”声。

    灯光下,几张黝黑的脸庞凑在一起,对着那本花花绿绿的电路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老王甚至把书拿倒了,半晌才被旁边的工友提醒,闹了个大红脸。

    “哎,这玩意儿比婆娘还难伺候!”他嘟囔着,却没舍得把书扔开。

    当初孟远咬牙把他们几个“重点培养对象”送去设备厂,那叫一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人家那全自动流水线,按钮一按,唰唰唰,看得他们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回来后,孟远又请了外头的老师傅,手把手教绝活。

    那段日子,真是脱胎换骨。

    白天在机器旁累得满头大汗,晚上回去还得抱着书啃。

    老员工们,平均年龄四十好几,很多年没摸过课本了,现在一个个抱着比砖头还厚的《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看得眼睛发直,头昏脑涨。

    可一想到孟远那句掷地有声的:

    “让你们的腰杆挺起来,工资拿到手软,家里人跟着骄傲!”

    再看看身边五十多岁的赵建国,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在小本本上记着什么,那股不服输的犟劲儿,又从脚底板噌地一下蹿了上来!

    “干!谁还不是从学徒过来的?”

    焦虑和自卑?去他的!现在是渴望,是感动!

    “马小军!你那宝贝疙瘩又抱上了?”

    有人打趣。

    马小军,以前厂里吆五喝六的刺头,此刻正捧着一本油腻腻的《机械设备维护手册》,走路都恨不得把脸埋进去。

    听见喊声,他难得地红了脸,挠挠头,快步追上刚从车间出来的赵建国:

    “赵工,赵工!”

    他声音都比平时小了八度,透着一股子不好意思。

    “哎,小马,啥事?”赵建国停下脚步。

    “那啥……这上面说的‘参数补偿’,到底是啥意思啊?您给说道说道呗?”

    马小军把书摊开,指着其中一行。

    赵建国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熏黄的牙:“行啊,小马,肯学就好!来,我给你画个图……”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那些逐渐焕发出自信光芒的脸上。

    工人们操作机器时,虽然依旧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但眼神里早已没了最初的茫然和恐惧。

    他们不再是,只会抡膀子使傻力气的“草台班子”。

    孟远站在车间二楼的办公室窗前,俯瞰着一切。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这支队伍,是他亲手打磨的刀,是他未来劈波斩浪最锋利的刀!

    然而,就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开始在厂区里悄悄弥漫。

    起因,是那批新来的大学生技术员。

    “小王,你看这个阀门,我调到这个位置,机器跑起来最顺溜。”

    老师傅老张,拍着刚调试好的机器,一脸得意。

    旁边,一个戴着黑框眼镜,一脸青涩的年轻人——王博,推了推眼镜,指着手里的手册:

    “张师傅,按照设备手册上的标准参数,这个阀门的开度应该在75,您现在目测只有60左右。这样长期运行,可能会导致……”

    “——你那套洋玩意儿顶啥用!我摸这机器的时候,你小子还不会爬呢!”

    一声炸雷般的咆哮,让孟远心头一紧!

    他水都来不及喝一口,拔腿就往精密机床车间冲。

    越近,那争吵声越是刺耳。

    “孙师傅!经验是宝贵,但科学地讲规程!白纸黑字写的操作手册,出了事算谁的?”

    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不服输的倔劲儿,硬邦邦地顶回去。

    “规程?规程能当饭吃?老子当年拿榔头敲出来的精度,比你那破本本上的还准!”

    “咣当!”一声,像是金属零件被砸在了地上。

    孟远推开车间大门,一股紧张到凝固的空气扑面而来。

    乌泱泱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生产经理赵建国,脑门上亮晶晶一层汗,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人群中间团团转,干巴巴地劝着:

    “老孙!小李!都少说两句,少说两句!都是为了厂子好,啊?”

    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淹没在剑拔弩张的气氛里。

    人群自动分成了两拨。

    几个穿着崭新工装、一看就是大学生的年轻人,脖子梗得像斗鸡,

    手里紧紧攥着几张图纸,纸边都起了毛,脸上是委屈、是愤怒,还有那么一丝被孤立的无助。

    他们对面,以一个膀大腰圆、脸膛黝黑的壮硕汉子为首,簇拥着一群老工人。

    那汉子,正是孙师傅。

    他粗重的喘息声像个破风箱,眼睛瞪得像铜铃,指着对面几个年轻人,唾沫星子横飞。

    他身后的老伙计们,也是个个怒容满面,对着那几个大学生指指点点,眼神里明晃晃地写着“不服”。

    “孟总!”

    赵建国看见孟远,像见了救星,连滚带爬地挤过来,声音都带了哭腔:

    “您可算回来了!这帮‘秀才’跟‘老炮儿’,又为这新机床的调试参数掐起来了!”

    “天天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吵,我这生产经理快成调解员了!再这么下去,人心散了,队伍可就真没法带了!”

    孟远面沉似水,眼神像探照灯一样,缓缓扫过怒目相向的两拨人。

    他没急着开口,那股子沉凝的压力,却让喧嚣的场面一点点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身上。

    孟远这才沉声开口:“都围在这儿干什么?机器自己会转,还是问题自己会解决?”

    人群彻底静了,针落可闻。

    “小李,你先说。”孟远看向那个脸涨得通红的大学生。

    小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

    指着图纸,一条条、一款款,把自己的判断和操作依据说了出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孟远点点头,又转向孙师傅:“孙师傅,你的看法呢?”

    孙师傅重重“哼”了一声,粗声大气:

    “孟总!俺们是没念过几天书,可摆弄这些铁疙瘩,少说也几十年了!”

    “哪个零件不对劲,听声儿、闻味儿,八九不离十!那小子磨磨唧唧,非得照着那洋本本一字一句来,等他弄完,黄花菜都凉透了!”

    孟远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啥技术路线?这就是新观念和老经验的死磕,是身份认同的较劲!”

    以前搞聚餐、篮球赛,酒杯一碰,称兄道弟,啥矛盾都暂时压下去了。

    可第二天一上班,该拧巴还拧巴,该较劲还较劲。

    看来,不下点猛药,这病根儿是去不了了!

    他没当场评判谁对谁错,只让赵建国先组织人把机器问题解决了。

    然后,一摆手:

    “通知所有管理层、技术骨干,晚上七点,会议室开会!”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748/613826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748/613826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