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95章 购置新田,扩大根基

第95章 购置新田,扩大根基

推荐阅读:狼群行动山村孩子王穿越成小姑娘,圣上封我为大国师穿成温柔炮灰大师姐噬锤快穿大佬的灭世日记重生之青樱回来后整顿后宫星穹铁道:仗着师父华为所欲为!兵王令武龙青春烙印

    之前与赵四海签订的那份长期供货契约,以及随之而来的那一百两沉甸甸的预付银两。

    如同在这个刚刚经历了漫长严冬、正迎来早春暖意的张家,投入了一颗巨大的太阳。

    瞬间驱散了所有关于生存的焦虑和阴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热度。

    一百两银子。

    这笔在普通农户看来几乎是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如今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了张大山的面前。

    有了这笔钱,很多以前只敢想一想的计划,便可以着手实施了。

    除了继续积攒盖新房的砖石和木料。

    张大山心中还有一个更迫切、也更具长远意义的打算——购置新田。

    自家那五亩劣田,虽然在他的精心改良和水车的滋养下,已经焕发了生机。

    但土地本身的贫瘠,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的硬伤。

    想要真正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甚至有所盈余。

    想要让这个家彻底摆脱贫困的阴影,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就必须扩大耕种面积,拥有更多、更好的土地。

    土地,才是一个农家最根本、最可靠的基业。

    这个念头,在张大山的心中盘桓已久。

    现在,手里有了这笔“横财”,他觉得,是时候将这个计划付诸行动了。

    购置新田这个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将这个想法,在又一次家庭会议上,郑重地提了出来。

    “孩子们,咱们手里现在有了一笔钱。”

    “盖房子肯定是要盖的,砖坯咱们也一直在做着。”

    “但爹琢磨着,在盖房子之前,或者同时,咱们还得办一件更要紧的事。”

    “那就是——买地。”

    “买地?”孩子们有些不解。

    “咱们不是有五亩地了吗?虽然差点,但也能种粮食了啊。”石头问道。

    “那五亩地太差了。”张大山摇摇头,“光靠它们,咱们还得累死累活,收成也看天吃饭。”

    “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不受饿,不怕旱,就得有几亩自己的好地,能打出足够粮食的好地。”

    “现在咱们手里有钱了,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爹打算,拿出大部分钱来,去村里或者附近看看,能不能买下几亩水浇地。”

    “有了好地,咱们种粮食心里就踏实了。剩下的钱,再加上以后卖药材、卖酒、卖布赚的,再去盖房子,也就更有底气了。”

    他的这番规划,得到了王氏和几个大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都明白土地的重要性。

    然而,在青石村这样的地方,想要买到田地,并非易事。

    土地,对于世代耕作的农人来说,是祖宗传下来的产业,是命根子。

    除非是遇到了天大的难处,或者家道彻底败落,否则极少有人愿意出售。

    于是,寻找合适的田地出售信息,便成了张大山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他依旧是采取低调打听的方式。

    一方面拜托相熟可靠的张河帮忙留意。

    另一方面,在与周先生、铁匠张老头等人闲聊时,也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想要置办些田产的想法。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并且有实力的人。

    没过多久,张河便再次带来了那个关于村南头老张头家急售三亩水浇地的消息。

    这一次,张大山不再像上次听到时那样需要反复权衡、担心钱不够了。

    “六十两银子?三亩水浇地?”

    他仔细询问了那块地的具体位置、水源情况、以及土壤的大致状况。

    当得知那地不仅紧邻清河支流,灌溉极其方便,而且土质是村里难得的中上等沙壤土,只是因为老张头病重急需用钱才忍痛出售时。

    张大山的心脏,猛地加速跳动起来。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

    这种地段和土质的水浇地,放在平时,别说六十两,就是七十两、八十两都未必有人肯卖。

    绝对不能错过。

    “河子兄弟,麻烦你再去跑一趟。”

    他当机立断,立刻对张河说道。

    “告诉老张头家的大小子,他那三亩地,俺要了。”

    “六十两银子,俺现在就能拿出来。”

    “让他们在家等着,俺马上就带钱和见证人过去。”

    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果断和底气。

    张河也被他的爽快惊了一下,连忙应声而去。

    张大山则迅速回家,将此事告知王氏。

    王氏虽然也对一下子要拿出六十两银子感到心疼,这可是他们家大半的积蓄了。

    但一想到那是三亩真正的水浇地,是能养活全家人的命根子,她便不再犹豫。

    “当家的,你看准了就成。”

    张大山从家里那笔“巨款”中,仔细点算出了六十两银子。

    大部分是五两、十两的银锭,还有一些碎银和少量的铜钱。

    他将这笔足以让村里绝大多数人眼红心跳的巨款,仔细包好,揣在怀里。

    然后,他叫上了铁牛和石头。

    又特意去请了周先生,以及与两家关系都还算过得去的张河,一同作为这次交易的见证人。

    一行人来到村南头老张头家。

    老张头家确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老太太在一旁抹眼泪,大小子则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看到张大山真的带着银子和见证人来了,而且没有丝毫压价的意思。

    老张头家的大小子二话不说,立刻取出了那张早已准备好的、微微泛黄的地契。

    周先生亲自验看了地契的真伪和内容,确认无误。

    双方又当着见证人的面,一手交钱,一手交契。

    并在村里周先生写好的交易文书上,郑重地按下了手印。

    六十两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变成了三亩实实在在的水浇地的所有权。

    当那张写着“立卖契人张大山”的新地契交到张大山手中时。

    他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沉甸甸的。

    这不仅仅是一张纸。

    这是他们一家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传家后代的恒产。

    是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交易完成,老张头家感激涕零,拿着钱匆匆去镇上给老爹请医抓药去了。

    张大山则带着儿子们和两位见证人,来到了那片刚刚归属到他名下的土地。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

    平整的田块,肥沃的黑土,旁边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水……

    这一切,都让父子三人激动不已。

    “爹,这……这就是咱们家的地了?”铁牛看着眼前这片好地,声音都有些发颤。

    “比咱们家那边的地好太多了。”石头也忍不住感叹道,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嗯。是咱们家的了。”

    张大山用力点头,心中豪情万丈。

    “等把今年的庄稼收了,明年开春,咱们就在这地上,种上水稻。”

    “爹还要在这里,试试种点别的、更金贵的作物。”

    “有了这三亩好地,再加上咱们家那五亩改良过的地,还有水车。”

    “往后,咱们家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738/613768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738/613768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