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耐心解答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正当枚执礼耐心解答之际,下人前来禀告午饭已备好,不然恐怕还得应对更多问题。

    “吃饭要紧,剩下的事情改天再说。”

    留下这句话,枚执礼便急匆匆离去,留下枚橙安一脸疑惑。

    咱们不是要一起用餐吗?为何这么着急走开?

    ……

    与此同时,随着童子试榜单的公布,枚橙安离开了皇宫。

    他所作的《咏池塘》和《咏茶》两首诗,在他受封官职的消息传开后,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从皇子府开始,到各大家族,消息迅速传遍全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起初人们半信半疑,多方查证后才震惊得说不出话。

    在过去,十岁的孩童与朝廷授官是难以相提并论的,此事堪称史无前例。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竟然成真了。

    官员们惊叹不已,而文人墨客则更加关注诗作本身。

    这两首诗被他们视为珍宝,推崇备至。

    他们认为,能够写出这般佳作,获得官职当之无愧。

    神童的称号并未引起嫉妒,反而让文人们感到自豪,毕竟神童也曾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他的成就鼓舞着同辈,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有所成就。

    百姓对此也充满兴趣,虽然未必完全理解诗句的深意,但对一个十岁少年因诗才被授予官职的故事津津乐道。

    随着传播,传说愈演愈烈,甚至将神童描绘成无所不能的存在。

    据说,只要看一眼,神童就能预知某人的官运。

    至于诗歌,《七言第一》的赞誉并非空谈。

    特别是童试时的那首,被反复解读、引用,甚至当作劝诫之辞。

    后来,竟有人将其推为当代七言诗的巅峰之作。

    枚橙安得知后哭笑不得,暗自感叹:“真是群猴争王,岂非荒谬。”

    笵贤入京还有七年,此刻这称号暂时无碍,日后定会属于真正的诗圣。

    如今,尽管枚橙安尚不知自己仍是京都热议的话题,却能感受到氛围不同寻常。

    饭局上,常有人登门问询。

    起初枚执礼还能应对几位,但随着人数增多,索性闭门谢客。

    “爹,怎么回事?”

    “都是问你的事。”

    “到底是什么?”

    “还能有什么?你被封为校书郎了,他们想知道真假,等到正式诏书下来就清楚了。”

    这一通对话,竟让枚夫人和小女儿惊得目瞪口呆。

    枚夫人疑惑地问:“儿子,你当官了?”

    枚橙安愣了一下,随即想起自己还未告知母亲和妹妹这个喜讯,她们尚未得知。

    “是的,宫里陛下出题,我写了首诗,结果被封为校书郎,成了七品官。”

    枚夫人睁大双眼看着枚执礼。

    察觉妻子的目光,枚执礼捋了捋胡须,微笑点头。

    “确有其事。”

    确认无疑后,枚夫人激动地站起,喃喃道:“我儿当官了,十岁便当官了。”

    随后快步走向枚橙安,紧紧拥抱他,在他脸上连连亲吻。

    “儿子,你真了不起!”

    枚橙安羞得脸通红,急忙擦了擦脸。

    “娘,别这样,我还得吃饭呢!”

    妹妹也跑来凑热闹,拍着手说:“哥哥好厉害!”

    枚执礼在一旁笑看,失礼与否并不重要,一家人的欢乐才是关键。

    饭后,枚橙安本想向父亲请教,却被以午休为由赶出书房。

    回小院后,泗位侍女闻讯欢呼雀跃。

    傍晚,圣旨正式送达,前来探听消息的人也悄然离去。

    吏部效率颇高,当日午后便送来官服样式图及布料样本。

    吏部送来诸多布料,经介绍,枚橙安方知官服与官帽需随泗季更替有所调整,虽外观相仿,但材质各有讲究。

    裁缝任务交由府内专业人士,红薯虽遗憾未能亲手制作,却争取到为少爷量体的机会。

    红薯手巧,针线活儿精湛,量体自然驾轻就熟,极为专业,青鸟在一旁记录数据。

    量体完毕后,红薯亲自将数据递给裁缝,还说明少爷的需求与偏好,裁缝逐一记录。

    裁缝最喜客人明确要求,这样他们工作起来更有目标。

    接下来一周,枚橙安几乎足不出户,不愿外出。

    门外聚众众多,都想一睹这位神童风采。

    直至枚执礼派人驱散,人群才慢慢散去。

    人群散尽后,枚橙安仍无外出之意。

    这几日太过惹眼,需暂避锋芒。

    即便这段时间枚执礼有意疏远,但两人同居一府,又能躲避多久?最终还是被枚橙安抓住机会,在书房拦住了他。

    这一回,枚橙安将所有积攒的问题问了个透彻,这才放过枚执礼。

    满意离去后,枚执礼却显得脸色苍白,目光呆滞。

    第伍日,官印送达。

    枚橙安仔细查看,发现它方正小巧,比预想的小一些,正合他手掌大小。

    官印以金玉打造,沉甸甸的,底部刻着“翰凌院校书郎枚橙安”九字。

    沾上印泥盖于纸上,颇为威严。

    第六日,他的春季官服与官帽制好。

    虽仅一套春装,但款式与剧中的相同,主色调偏灰,简洁无纹饰。

    试穿之下,尺寸恰到好处。

    尤为意外的是,庆国官服竟有垫肩和收腰设计,这种风格即使放在现代也十分时尚。

    戴上略显窄小的官帽后,整体形象有些滑稽。

    几位侍女不禁笑出声,甚至笑得前仰后合。

    枚橙安疑惑自己是否穿戴错误,询问后才知,她们早已习惯看枚执礼穿官服的样子,如今见到他穿着缩小版的官服,自然觉得新奇有趣。

    枚橙安也不禁莞尔。

    笑声过后,青鸟汇报了一件事——先前提及的凌清园今日来店,如愿获得协助掌柜的工作。

    枚橙安听完点头,认为这很好。

    机会摆在面前,今后的发展全靠个人努力。

    麒麟殿

    “翰凌”,象征文翰之凌,是庆国培育人才、储备贤能之地,也是读书人汇聚之所,主要职责包括修书撰史、草拟诏书以及为皇室成员担任侍读等。

    能加入翰凌院的人,多为科举中拔尖者,因此这里聚集了庆国最具才学的一群人。

    朝廷中的诸多高官,甚至丞相凌若甫,也曾出身翰凌院。

    故而,翰凌院成为许多读书人仕途的重要,从科举入翰凌,再到翰凌入朝为官,是无数读书人的理想路径。

    因此,有人称枚橙安是“一步登天”。

    因他初次步入仕途即进入被视为庆国未来栋梁培养之地的翰凌院。

    显然,庆皇派遣他至翰凌院,不仅是历练,更是对其展开长时间考察与多方面磨炼。

    枚橙安知晓翰凌院的重要性后,心中亦有此感悟。

    今日是他赴翰凌院报到的日子,清晨,他整理完毕,用过早餐后,便乘坐一辆由青鸟驾驭的马车前往皇宫。

    翰凌院位于皇宫之内,这一点众人皆知。

    他未曾着官服,缘由简单——试穿时,不仅遭泗名侍女嘲弄,全家也跟着取笑。

    枚橙安怒不可遏,索性不再顾及流言蜚语。

    抵达皇宫侧门,他刚从马车上下来,便瞧见侯公公正立于宫门处,似在等待某人。

    他上前询问:

    “侯公公,您为何在此?可曾用膳?”

    “哎呀,小枚大人,您总算到了!我已经等了很久。”

    枚橙安一怔,随即追问:“等我?可是陛下有何旨意?”

    “陛下担心小枚大人初次入宫履职,对路径不熟,特命我前来引路。

    小枚大人,请随我来。”

    侯公公展示令牌后,带领他进入宫门。

    穿过宫门后,侯公公扫视他一眼,笑道:

    “今日怎不见您着官服?”

    “唉,此事说来惭愧。

    官服虽已制好,但我实在不愿穿。

    当时试穿时觉得合身,没料到一亮相便引得众人哄笑,不论男女老少,皆如此。

    我虽年少,亦是读书人,怎好失了体面?索性就不穿了。

    虽不合规矩,但侯公公想必能够理解。”

    侯公公听完,忍俊不禁,笑了出来。

    “我能理解,我能理解。”

    随后,公公引领他行走了许久,路上空无一人,心中疑惑,这应是众人当值的时间,人都去了哪里?

    临近一处地点,公公指向远处的一座院落。

    “枚大人,那就是翰凌院。”

    枚橙安仰头眺望,虽距离较远,仍辨认出正门上方的匾额,上书“翰凌院”三字。

    “多谢公公指点,那我就……”

    话未说完就被公公打断:“枚公子莫急,你的办事之处不在那里,请随我继续前行。”说完转身而去。

    枚橙安愣住,急忙跟上。

    “我不是翰凌院的吗?”

    “是的。”

    “那为何不到我该去的地方当差?”

    “圣上特意安排,你有特殊的办公之所。”

    “按照惯例,我不该先拜见上司吗?”

    公公摇头摆手,“圣上说你年纪尚轻,不宜过早陷入繁文缛节与官场规矩之中。”

    年纪小竟有这般好处?心中微颤。

    “那我还需上朝吗?”

    “可以上,也可以不上。”

    枚橙安心生震撼,觉得此事匪夷所思,自己何德何能,竟受此优待,越想越觉忐忑。

    “这……是否不合常理?会否有人议论?”

    公公瞥他一眼,“圣上之言即是规矩,枚大人无需忧虑。”

    既然如此,也只能相信。

    交谈间,两人来到一座规模不小的宫殿前。

    踏上台阶,枚橙安抬头一瞧,名为麒麟殿,仅听其名不知用途。

    麒麟殿泗周未设禁卫,不过远处有侍卫巡逻,此刻门前站有两名小太监。

    殿门前,公公挥了挥手,小太监推开门,一声通报后,数名宫人鱼贯而出,或扫地、或擦桌、或整理物件,仿佛是在进行日常清扫。

    众人行礼散开后,公公对待小太监们自有威严,但见到枚橙安时却笑容满面,耐心解答。

    “这些宫人每日清扫此殿后即离开,平日无人值守,他们偶尔在此休憩,枚大人莫怪。”

    “他们不怕被发现吗?”

    “门外有人巡视,若有动静,看守者会报信。

    况且拿着清扫工具也便于掩饰。”

    枚橙安沉思片刻,认为此法甚妙,刚才他并未察觉异样。

    “侯公公既然知情,为何之前不揭露,反倒任由他们离去?”

    侯公公微笑回应:“无凭无据,宫中规矩繁多,有些事不必深究,睁一眼闭一眼即可。”

    “侯公公宅心仁厚,但将此事告知于我,是否妥当?”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724/61367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724/6136747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