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76,我为知青编教辅 >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国无线电发展历程(一)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国无线电发展历程(一)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在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收音机是电子设备领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程度最早,也最完备的一个产品。

    五十年代,因为电子管的国产推动了国产收音机的发展。六十年代,晶体管国产而推动了半导体收音机生产,也开始大量生产印刷电路板。

    香港也是在六十年代,凭借人力成本优势,组装日本和美国的“原子粒”收音机,也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开始电子产业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10月22日,电子部牵头,南京熊猫电子和深圳京华电子租用华强北一个仓库,引进日本ntec的散件,组装出特区第一部收录音机,具有调频、调幅四波段收音,单卡座放音录音,内置电池与外插电源等功能,产品一出厂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而现在是1979年,王鹏将自己的产品设计图交给了无线电厂,还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生产出来。

    因为,制造生产随身听的元器件是产品研发的瓶颈,无线电厂有了图纸,实际也只是有了一个研发的方向,真正地要做出来还牵涉到设备、材料、技术等问题。

    这也算是王鹏给他们的一个考验,并且,这也是一个阶段性产品。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收音机和收录机在集成电路带来的浪潮中,肯定会受到cd和p3的激烈冲击,最后更是被智能手机收割了一切消费电子功能,变成了鸡肋般的产品。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后续的路更难走,技术进步不是那么容易的,研发方向是一个问题,技术是一个问题,材料更是问题,那么这里面还牵涉到巨量的资金。

    因此,阶段性的成果一方面是锻炼队伍,另一方面产生的资金也是对后续的研发强有力的支持。

    王鹏就是想通过不断地提供产品需求,让无线电厂不断地走在时代的前列的。

    对于其中的技术含量王鹏是一清二楚的,并且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材料明细,就是不知道无线电厂能不能将这款产品实现量产?

    收音机是电子技术进步的活标本。

    它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收藏品的演变,也经历了技术上的四次演变,从矿石检波器、电子管、晶体管、一直到集成电路,在国内的发展更是崎岖坎坷。

    1920年,上海《东方杂志》刊文介绍了当时问世不久的真空管收音机,《申报》也对无线电广播常识进行了宣传。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抵上海,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报《大陆报》合办奥斯邦电台。

    投资方是一位曾姓的旅日华侨,当时设想的商业模式是靠卖收音机赚钱。

    12月19日,大陆报发布了头条,上海很快就要有radio了!

    1923年1月23日20时,奥斯邦电台在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顶楼正式对外播音。

    开播首日的节目包括小提琴独奏、四重唱、萨克斯独奏以及新闻简报等。

    之后,奥斯邦电台每天晚上播音1小时,主要节目内容包括音乐、歌唱、讲座以及由《大陆报》提供的新闻等。

    这距离世界第一座商业电台开播仅两年有余的时间,上海吸纳西方先进科技的速度之快,着实令人赞叹。

    这让人不能不想到西洋钟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从来不缺对奢侈品拥有的勇气。

    一些精明的美商认识到收音机提供的娱乐和价值,看到市场机会。他们将关键零件(如电子管、电容、检波器等)进口到上海,小零件(如外壳和连接件)则委托给上海本地作坊来制造,美商则在上海组装成成品收音机出售,有真空管收音机,也有矿石收音机,奥斯邦电台开播时,全市已经有了500多台收音机。

    1939年,总理去莫斯科治疗摔伤的手臂,得到苏方援助的一部10千瓦的广播发射机,几经辗转带回延安。

    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王皮湾的旧窑洞里,建立起了新华广播电台。

    祖籍福建的上海滩苏家实在是非同凡响、“富延三代”。

    第一代苏升是上海商界领袖。1903年,第二代的苏本炎和几个兄弟在上海创立了民立中学,1905年再创立民立幼童学校。尽管苏本炎英年去世家道中落,第三代的子女依然非常优秀,长女苏祖斐在1937年创办了难民儿童医院,后又改组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儿童医院。

    排行第四的苏祖国1922年高中毕业后工作,业余在美国万国函授学校学习无线电专科(1925年毕业),他与二哥苏祖圭(1900~1963,同济大学机械系)、三哥苏祖修、六弟苏祖尧都对无线电技术有着强烈的爱好。

    他们在家中设立实验室,旋即装成一架矿石机,第一次听到法国驻军电台的电报讯号,全家人兴奋无比,接着就从一管机开始向多管机发展。

    兄弟们组装无线电接收器(即收音机)委托电器行销售。

    当时广播刚刚在上海流行,苏氏兄弟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比国外产品便宜很多,甚至供不应求。

    在装制收音机时,发现从国外购买的很多无线电零配件,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价钱却很贵。

    如一只矿石架卖一元(银元)多,刻度盘每只4元,纸质电容器1元,而一台矿石机在市场上要卖七十多元(银元),获利极高。

    于是,实验室很快发展成为无线电厂。

    1924年3月,苏家姐弟共同入股组建成立了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苏祖圭任总经理,苏祖国任副经理兼工程师。最初设于江西中路323号,一楼是门市部,二楼为无线电元件生产工场间。

    国内的第一批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就是亚美生产的,由于自产器材价格比进口货低廉,招来众多无线电爱好者争相购买,生意兴隆。

    公司成立后不久即设计制造出多种规格的矿石收音机和一、二灯电子管收音机。1001号矿石收音机以外形小巧美观、价格低廉、收音效果良好而广受市民欢迎。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627/612990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627/612990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