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文圣降世,蛮荒入关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几日之后,大玄朝堂上的风波尚未尘埃落定,刑部尚书顾庭生、大理寺卿沈清越以及当朝丞相王恒。

    正带着人手细细查证宁林一案,梳理线索、走访供证,仿佛一张密网正自京中悄然张开。

    五皇子宁林如今被软禁于府,虽尚未定罪,但世人皆知,他的结局,已经与昔日的尊贵渐行渐远。

    然而,就在大玄内部仍在暗潮翻涌之时,整个天下却早已不再平静。

    一连串震动九州的消息,如同惊雷般自天边滚滚而来,在朝野百姓之间激起无数浪花。

    首先传来的,是大梁之事。

    起初,是一则古怪的传闻:有人在大梁西郊采石山中。

    无意间看到一块巨石横亘于谷口,厚重如城,通体如铁,其上赫然刻着十二个金色大字:

    “天不生大梁四公子,文道万古如长夜。”

    据说那石上字迹宛若天成,既非人手雕琢,也不似雷劈火烧,而是一夜之间悄然显现。

    围观之人无数,不乏当地读书人学者,有人笔墨临摹,更有人画卷传播,一夜之间。

    “大梁四皇子苏铭,圣人转世”的话题悄然在民间滋长。

    紧接着,数日之后,又有一渔夫在北境清水河打渔,捕得一条三尺银鲤,抛肚时竟发现鱼腹内嵌一枚玉简,上书一行小篆:

    “天下文道共十分,大梁四皇子得其八分,大宋得其一,余者共一分。”

    这玉简奇特异常,不惧火煮、不溶水浸,更有文人高手推演其中玄机,得出一个震撼结果:

    苏铭所持的,是文道天命。

    又有传闻说,一夜之间,云州古寺飞钟三响,未见僧人,却有碑裂,裂纹恰似“铭”字。

    有人甚至称,在梦中见圣人拈花微笑,身后一轮金光,影中人影,赫然与苏铭身形相似。

    更有一名疯癫老儒,原本口不能言,忽然在街头高呼:“圣人已出,大梁有主!”随即吐血而亡……

    此类荒诞至极的故事,若只一两件,自然无人信服。

    但一桩桩、一件件接连出现,而且传播速度之快,仿佛有无形之手在背后推动,短短十余日,已传遍整个大梁。

    甚至蔓延至大宋、大秦等地,引得天下议论纷纷,百姓争相传诵。

    而这其中,谁最难以平静?

    非大宋莫属。

    素来重文的大宋,自开国以来,便自诩为天下文道正统。

    其历代皇帝尊孔崇儒、广纳贤士,宫廷设国学,地方建文庙,书香之盛,天下无出其右。

    文人墨客俱以能入大宋为荣,士子之梦,莫过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可如今,却突然冒出个所谓“大梁四皇子”。

    之前名不见经传,如今却成了“圣人转世”?天下文道八分归他?

    大宋之内,士林震动,官府哗然,百姓皆言不平。

    在汴京最大的一处文会“观澜阁”内,几日来几乎场场聚满,文人讲学时已不是论诗论策,而是争相辩驳:

    有人称此乃妖言惑众,是大梁有意挑起天下文争;也有人颇为谨慎,认为不可妄断天命之事。

    甚至连大宋太子赵昱都在朝会上言辞激烈,怒斥大梁为妄自尊大,蛊惑人心。

    建议立即出使大梁,派当朝才子与之一辩高下,以正文道。

    “天命可夺,文脉不可污!”这一言传出,竟也成了不少士子奔走高呼的口号。

    不过,虽有文人愤怒,大宋皇帝却暂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命翰林院秘密拟出使名单,而在朝中重臣中,却有人已经注意到。

    此事背后,似乎并不寻常——那一桩桩传闻、那玉简与石碑、梦中之语,传播之快之广,极不自然,恐怕不仅仅是大梁文人之手。

    “若说是有人有意为之,那便是——”有人低声道:“烟雨楼。”

    而烟雨楼,便是天下消息最灵通、最隐秘的情报组织。

    谁也不知道烟雨楼首领是谁,亦无人知晓其总部所在,只知道大玄到大梁,从大秦到大宋,哪怕是蛮荒之地。

    若有消息传播,几乎都绕不开烟雨楼的影子。

    而就在“圣人转世”的传闻闹得如火如荼之际,又一则惊人消息,自大秦传来。

    大秦西境,与蛮荒之地接壤的边境线突然告急——

    蛮荒部族突袭边关,焚烧城池十七座,夺粮劫人,残忍至极。

    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百姓无不逃窜。

    这并非寻常劫掠,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劫粮战争。

    据说蛮荒之中大雪封山,族群饥寒交迫,正面临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寒冬,便大举南下,掠夺大秦物资。

    大秦皇帝震怒,已下令调集兵马四十万,严令边将死守不退。

    更派遣三位亲王坐镇前线,誓要将蛮荒部族驱逐出境。

    然而有心人却敏锐察觉,蛮荒之乱来得太过突然,若说全为粮草之困,未免太过牵强,恐怕这背后……

    也有一双推波助澜之手。

    天下愈乱,消息愈快,而其中每一则,都似乎是烟雨楼传出的。

    它将天下风云散播四方,让人欲辨真假都变得困难。

    朝堂之上、江湖之间、山林寺庙、坊间市井,皆有人低声谈论着大梁四皇子、蛮荒之战、以及那即将到来的年宴与三朝盛典。

    风起云涌,山雨欲来。

    有人说,这天下终于要变了。

    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场闹剧。

    也有人说,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563/612692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563/6126921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